奇迹小说

强弩之末

书名:弓箭、强弩与战争本章字数:2528

盖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 骑, 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及其末也,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

从武器装备来说,唐军无论步兵还是骑兵,均将弓弩作为基本装备,骑兵几乎人手一弓,弓完全占主导地位。《唐六典·武库令》记载:“弓之制有四:一曰长弓,二曰角弓,三曰梢弓,四曰格弓。弩之制有七:一曰擘张弩, 二曰角弓弩,三曰木单弩,四曰大木单弩,五曰竹竿弩,六曰大竹竿弩,七曰伏远弩。箭之制有四:一曰竹箭,二曰木箭,三曰兵箭,四曰弩箭。”

与汉代相似,步兵弩仍然是制式武器,而大型弩炮则成为唐军重要的战术武器。杜牧注《孙子》曰:“夫五兵之利,无如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五兵同致,天独有弧矢星,圣人独言弧矢能威天下,不言他兵,何也?盖战法利于弧矢者,非得陈不见其利。故黄帝胜于蚩尤,以中夏车徒制夷虏骑士,此乃弧矢之利也。”

唐朝一代,战事频仍,大型弩炮发展迅速,被广泛用于各种攻城和守城的作战中。唐人称弩炮为“绞车弩”或“车弩”。唐代几部兵书中对此都有记载:“车弩,为轴转车,车上定十二石弩弓,以铁钩连轴,车行轴转,引弩持满弦,挂牙上弩,为七衢:中衢大箭一镞,长七寸、围五寸,箭笴长三尺、围五寸,以铁叶为羽;左右各三箭,次差小于中箭。其牙一发,诸箭皆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垒,无不崩溃,楼橹亦颠坠。”

李世民当初围攻洛阳宫城时,曾遭遇王世充有力的反击。守宫城者所依仗的,就是一种八弓床弩,“八弓弩,八弓共一絭也”,其箭如车辐,其镞如巨斧,可射五百步。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胡汉融合带来的开放性。与汉代相比,唐代中国更深入地进入亚洲史和世界史范畴。按照唐代兵书对安西道的记载,“自西京出,涉交河,出铁门关,至安西节度,去西京八千五十里,去东京八千八百五十里。路入疏勒、焉耆、碎叶、于阗、黑海、雪海、大宛、月支、康居、大夏、奄蔡、黎轩、条支、乌孙等国”。

在唐帝国崛起的同一时期,偏居阿拉伯半岛的几个部落开始迅速扩张,不到一个世纪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中国称为“大食”,西欧则习惯称作萨拉森帝国。他们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将西班牙变成哈里发帝国的一个省区—安达卢斯;向东则把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揽入囊中,与当时的中国大唐帝国和欧洲查理曼帝国呈三足鼎立之势。

贞观二十一年,古老的波斯萨珊帝国被阿拉伯人打败,波斯王子卑路斯到大唐求救。但不久,波斯帝国便灭亡了。

从唐永徽二年起,之后的一个世纪中,阿拉伯帝国与唐帝国既有频繁的外交通使,也不乏冲突交恶。

唐开元三年,阿拉伯帝国与吐蕃联军攻打唐属国拔汗那,被唐军击败。两年后,阿拉伯帝国对中国的战争又一次遭到失败。按《资治通鉴》的记载,当时唐军威名远震,“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等八国皆遣使请降”。

750年,阿拉伯帝国进入强盛的阿拔斯王朝,中国称“黑衣大食”,欧洲人称之为“东萨拉森帝国”。

与此同时,大唐帝国历经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之治,同样国势大增,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到巅峰状态,堪称史无前例的盛世。

盛极而衰。进入天宝年间,帝国逐渐在酒色权势中走向沉迷。繁荣的表面下,已经危机重重。

当年李唐王朝在草创时期曾借助突厥势力,后来与突厥反目成仇,突厥变成大唐的主要敌人,很多战争都是发生在唐朝与突厥之间。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在九成宫遭到突厥可汗弟弟的伏击,从此之后,李世民更加不信任突厥,他对身边的人说:“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与李世民类似,李隆基也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皇位,但却是善始未能善终,几乎完全忘记了太宗的忠告。唐玄宗一朝,在军事上对突厥人和粟特人极其倚重,结果养虎为患。

唐玄宗同样也延续了太宗的扩张政策,不幸的是,这种政治扩张与阿拉伯的宗教扩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重合,最终变成一场军事冲突。这场远战对于大唐帝国来说,已经是强弩之末。

天宝十载,当阿拉伯帝国与大唐帝国这两个以武力进行疯狂扩张的帝国在中亚再次相遇时,一场决定性的战争就无可避免,这就是著名的怛罗斯之战。

怛逻斯战役的起因,是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因为私心,血洗西域藩国石国,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阿拉伯帝国求救。闻讯后,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不顾高原缺氧,长途奔袭700余里,最后在怛逻斯与阿拉伯和突厥军队遭遇,怛逻斯战役爆发。

无论《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对怛罗斯战役的叙述都极为简略:

高仙芝之虏石国王也,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余里,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

高仙芝为高句丽人,生于安西军人世家,“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担任副将的是李嗣业和段秀实,也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

在怛罗斯战役之前,高仙芝取得对吐蕃的连云堡大捷,征服西域葱岭诸国。无论在装备、素质、士气,还是将帅能力方面,高仙芝的唐军都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点。

尤其是唐军的“锋矢阵”,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几乎所向披靡。所谓“锋矢阵”,一般以轻装步兵担任前锋,手执陌刀“如墙而进”,配合骑兵突击。步兵也是弓弩手,他们在战斗开始时以弓弩进行远射,接敌后改用陌刀近战。“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只,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于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五十步内战,齐发弩箭。”

唐军在武器上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杀伤力巨大的唐弩。

唐弩共分为四种:伏远弩射程三百步,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角弓弩射程二百步,单弓弩射程百60步,可在不同范围对敌人形成威胁。另外,围攻怛逻斯城的唐军还使用了最为强大的车弩,也叫床弩。

为了提高弓弩的命中率和杀伤力,一般都会等敌人靠近时才进行射击。按照李靖所撰的《卫公兵法》,唐军在敌人距离一百五十步时,弩兵开始射击;距离六十步时,弓箭手开始射击;当敌人在距离二十步时,弓箭手和弩兵改执刀棒,参加肉搏。

唐代时冶铁技术出现飞跃,箭镞也从早期的青铜和铁制改进为钢制,穿透力达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