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矢取天下
清朝中期以后,随着玉米、红薯等美洲新作物大面积推广,森林山地也被全面垦殖,中国人口翻了几番,达到前所未有的四亿,几乎占全球人口的13。国大物博、人丁兴旺自古被看作盛世的标志,清朝几代皇帝自信满满,甚至有些过于自恋,反复称自己已经超过了有史以来所有的王朝和皇帝,不仅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甚至连尧舜禹都不在话下。
康熙为自己是有史以来做皇帝时间最长而骄傲,乾隆则为自己是有史以来最长寿的皇帝而兴奋不已。
1996年,俄罗斯人在库页岛一处海滩附近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很多汉字。其中有一副是乾隆在七十大寿时为自己写的对联:“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余一人。”意思是说,历史上超过七十岁的帝王一共也就六个,但五代子孙能同聚一堂的只有我一个人。
清朝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所谓“康雍乾盛世”。
在这三代中,康熙庙号“圣祖”,乾隆自称“十全老人”。雍正说过的大话也不少,但有些大话还是可以相信的,比如他曾说:“自古以来,各种兵器能如我朝之弓矢者,断未之有也。”。
满族人倚仗骑射优势而取天下,成为继蒙古人之后第二个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的非汉族统治者。雍正帝曾说:“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本朝。”按照一些日本学者的说法,清朝确实是元朝的继承者—
元朝并非在公元1368年失去中原领土后就灭亡。蒙古人绝不承认明朝的皇帝为“正统”。在中央欧亚地区各处都可以看到成吉思汗的王家子孙们,在蒙古高原上称号元朝,王朝一直持续到公元17世纪,直到末代可汗的遗孤向满洲人的君主投降,蒙古帝国的统治权才移交到清朝手里。清朝统一了比过去元朝还要广大的地区,成为了统治欧亚大陆东半部的大帝国。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期,女真先民就已经拥有神奇的弓箭传统,他们以石制箭镞,以楛木制作箭矢。
直到春秋时期,这种神奇的“肃慎之矢”,依然很少有人知晓,但博学的孔子却对其了如指掌—
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湣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方职,使无忘服。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
清崇德元年,刚刚征服朝鲜的皇太极告诫诸贝勒说:当年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后,担心子孙效仿汉人,便告诫他们不要忘了祖先的法度,要练习骑马射箭,可惜他的后人们没有记住他的话,以致亡国。我担心后世子孙也忘记这一点,效仿汉人而忘记了骑射传统。
次年,皇太极又下谕:
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废其祖宗时冠服,改服汉人衣冠。迨至世宗,始复旧制。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轻循汉人之俗,不亲弓矢,则武备何由而习乎?……后世子孙勿轻变弃祖制。
在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时期,武举考试必考射箭,但只考弓而不考弩。
射箭分马射和步射,各发射六支箭:马射考验左右开弓,中三箭合格;步射离靶三十步,中两箭就算合格。
颇为可笑的是,清朝的满族显贵将中国古老的射礼改造为一种器物崇拜:皇帝、亲王和郡王为桦木弓;一般武官、侍卫和兵丁为榆木弓。张弦用的扳指亦由原来的犀角、驼骨,发展为晶莹剔透的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成为达官巨贾攀比炫耀的时髦饰品。
从长远来说,历史是有其方向的,就如同江河向着大海奔流,但在一个短时段内,人们常常看到历史的迂回和倒退。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历代官方都严禁民间持弩,却不反对持弓。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常常要亲自操弓射箭,象征“强兵保民,安不忘危”。汉代京师讲武校阅时,皇帝“亲执弓以射禽”“教兆民载战事”。
清代皇帝一年一度进行“木兰秋狝”,这并不是娱乐性的狩猎,更像是这个森林狩猎民族传统而又隆重的战争仪式。
据说康熙皇帝虽然个子不高,但却筋骨强健,可以在马上拉开五人方能拉开的大弓,射出两倍于一般长度的大箭,而且百发百中,不知是不是真的。
有明一代,更具威力的火器已经开始将弓弩逐出战争舞台,这种革命性的历史步伐,竟然被八旗的弓箭所阻止。
八旗贵族素以骑射为荣,以铁骑奔驰,冲突蹂躏,敌人无不溃败,以至于对热兵器极为鄙夷,使中国曾一度领先世界的火器在清朝时代严重滞后,甚至连明朝时期的水平都赶不上。
在许倬云先生看来,清帝国基本上就是一个暴力、专制、僵化、扭曲的威权式征服王朝。同时,满族人对汉人文化的斫伤,也使中国再也不能有参与全球性大转变的机会与能力。
1860年8月底,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僧格林沁在大沽失败后退至通州,查巡瑞麟军营后奏称:“通州驻扎八旗骁骑营官兵一千二百名,八旗汉军官兵八百名,均系弓箭刀矛,火枪甚少,抵此劲敌,难期适用。”
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缴获大量战利品。在缴获清军武器中,绝大多数为古代武器,“有各种铳剑、古代具足、军刀、弓、箭、青龙刀、长柄刀等等,其中以弓箭的数量最多”。
按法国思想家勒庞的历史观,一切文明都逃不脱由盛而衰的循环过程,而当一个文明开始败落时,摧毁一个破败的文明,一直就是大众最明确的任务。只有在这时,大众的主要使命才清晰可辨,这时“人多势众的原则似乎成了唯一的历史法则”。
无论是曾国藩的湘军,还是李鸿章的淮军,当这些来自民间的农民开始扔掉弓箭拿起火枪时,历史又一次庄严启程,中国最后一个由皇帝统治的王朝和它的弓箭一起,被这些现代的火枪埋葬了。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