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献给人类的杰作(2)

书名:大成昆本章字数:2149

一“城”一“路”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城”是浓缩在手织挂毯上的居庸关长城,它是神州大地气象万千、中华民族血脉传递的缩影和象征。“路”是成昆铁路雕刻作品,是九十八位艺人花费两年心血的结晶,也是千里成昆线地形、地貌、桥梁、隧道和沿线风光的汇聚。在这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上,既能看到壁立千仞的大渡河峡谷、气势如虹的铁马大桥、直插云霄的天下第一柱,也能看到刚刚从隧道的黑暗里挣脱出来的火车急驰向前……

1974年10月,接收到来自中国的礼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笑逐颜开,高高竖起拇指。

各成员国历年赠送联合国的礼物琳琅满目,联合国将从中选出三件,颁发“特别奖”。苏联的“铸剑为犁”、日本的“和平钟”、泰国的和平佛塔……实力强劲的角逐者不知凡几。

1984年12月8日,美国纽约哈德逊湾,和煦的阳光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本届联合国大会即将闭合的幕布打上一层温暖的底色。揭晓悬念的时刻到了。联合国官员依次宣布,获得“特别奖”的三件礼物分别为:

中国,成昆铁路雕刻艺术品;

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

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

“特别奖”自有不凡处。美国和苏联的礼物遥指茫茫太空,中国的礼物立足地球。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铸就打开未来的金钥匙,联合国为20世纪人类创造的三件杰作隆重加冕,其情也切,其意也深。

1985年,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发,成昆铁路以开创十八项中国铁路之最、十三项世界铁路之最的成就,荣获特等奖。

1986年5月,以“交通与通讯”为主题的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开幕,成昆铁路大型立体模型最为引人注目。赞叹声此起彼伏,同行们心生期待:什么时候,可以一睹尊容?

时隔六年,国际隧道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如愿以偿的外国专家先是目瞪口呆,再是交口称赞:“这是不折不扣的地下铁道,这是不可思议的世界壮举、天下奇观!”

一把火可以点燃另一把火。

一盏灯可以照亮无数双眼睛。

成都东站出站端起,昆明西站入站端止,全长一千零八十三公里,直接经过三十三个地、市、县、区,辐射人口约四千五百万的成昆铁路建成不到二十年,对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支撑作用,已如照亮长路的机车大灯,夺目耀眼。

大灯照耀田间地头。对于成昆线北段成都、乐山所属的九个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县区来说,这是锦上添花。以农业生产总值的可比价格计算,这一地区1988年比1970年增长百分之一百一十八,彭山县水果产量十八年间增长四十三倍。对于农业基础很差的成昆线中段十一个县区来说,这是雪中送炭。新中国成立前夕,云南省楚雄州仅有十三辆汽车、四百五十六公里公路。成昆铁路穿越禄丰、牟定、永仁、元谋四县,荒僻的彝山,变得不再遥远。元谋县1988年种植蔬菜四点九万亩,通过铁路外运,销往全国二十三个省市的一百二十二个大中城市,外销突破十万吨,占全省外销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大灯照耀工矿车间。铁路是一根藤,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的工矿企业,是结在藤上的瓜。1970年以前,成昆铁路沿线只有十三个冶金企业,到1988年,发展到三十八个。与成昆铁路同步建设的攀枝花钢铁厂,首开国内利用钒钛磁铁矿先河,所产重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攀钢的钢铁产量在全国钢厂中排名第五,钒渣产量占到全国八成。得益于成昆铁路释放动能,沿线铜、铅、锌、锡、金、银、铁、煤等数十种矿藏得到开发利用,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工业企业发展迅猛,产值大幅提升。

大灯照亮街巷楼宇。新中国成立前的成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随着成渝、宝成、成昆铁路相继通车,成都一跃成为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1981年起的十年间,扩建城市道路七十公里,新建住宅一千三百万平方米。交通闭塞、市容落后,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的西昌市,在成昆铁路这根“超级杠杆”的撬动下,自1970年起的十八年里,新增人口十三点三万人,工业总产值增长十二倍。贵昆铁路、成昆铁路双支撑,强力助推昆明跨越嬗变。1970年至1988年,昆明城市人口增加了三十二点二万人,仅1978年,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就达七点四一亿元。“火车拉来的攀枝花”,则完完全全是从无到有,从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变成雄伟壮丽的工业新城。1988年,行政区域面积达二千五百八十五平方公里的攀枝花市,已是我国西南首屈一指的钢铁工业城市。

大灯照耀山河大地。杜甫草堂、青城山、都江堰、乐山大佛、峨眉山、邛海、苍山、洱海、滇池、大观楼……成昆铁路沿线及辐射区域内不仅有数不胜数、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还有星罗棋布、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因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得以弥补,昆明市1988年已有涉外宾馆二十八家,接待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人数,较1983年增长二点九倍。乐山旅游局的统计资料表明,从1979年到1987年,该市接待国际游客数量年均增长百分之二十七点七,国内游客数量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增长率递增。

大灯照耀发射塔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料、装备、生活供应物资,主要依赖成昆铁路运送。二十年间,中心逐步建立起国际一流的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等六大勤务系统,1984年至1990年成功发射了六颗地球同步卫星。由中国参与经营的亚洲地区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亚洲一号”,1990年在这里发射升空;截至当年,四十余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前往参观,其中十多个国家表达了卫星发射合作意向。

“不可能建成”的成昆铁路,成了荣誉的包揽者,奇迹的代名词。

“狂暴的大自然必将使它成为一堆废铁。”推翻这一预言的奇迹,是否能够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