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王新兰 “跑”在万里征途上(5)

书名:不负韶华:百年青春榜样本章字数:3064

红军娃“跑”在长征路上挑战生存极限

“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当年在寒冷的风口上,王新兰打着小竹板,向路过的部队一遍又一遍地说着烂熟的顺口溜。那段历史越来越远,亲历者越来越少,笔者有幸采访到王新兰。她作为一名参与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对长征这一深刻影响中国革命的行动有自己客观且翔实的描述。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这年3月30日晚,在这望不到头的队伍里,不到11岁的“红军娃”王新兰迈着稚嫩的小腿,被宣传队的大姐姐们搀扶着,登上了渡江的木船。

王新兰不知道这条船会把自己带到哪里去,她只知道自己必须跟着这支队伍走,因为除了这支队伍,她什么也没有了。说到对长征的感觉,王新兰说:“最深的感觉就是走路,没完没了地走路,整天整天地走,整夜整夜地走。”

部队打仗时,王新兰她们就和群众一起抢救伤员,有时一天要抬几百个伤员。王新兰年纪小,抬不动重伤员,就扶着轻伤员走。长征路上,爱讲笑话的王新兰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许多笑声。可是过江半个多月,有人发现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原来,王新兰染上了重伤寒,吃不下饭,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这时,还清醒的王新兰不断地提醒自己,无论如何,千万不能掉队——在这种时候掉队,等着自己的只有死亡。

一天早晨,王新兰挣扎着刚走几公里路,眼前一黑,就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用树枝扎了担架抬着她继续往前走。部队走到川西时,她已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没过多久,头发眉毛全都脱落了。宣传队的一位大姐抱着一线希望,天天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点点喂她。终于,王新兰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

宣传队抬着重病的王新兰行军,行动十分艰难,特别是有敌人尾追的时候。一天,在一个村子宿营,有人建议给房东一些大洋,把王新兰留下来。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得知后,赶忙来到宣传队,说:“这孩子表演技术不错,一台好的演出,对部队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给宣传队下了一道命令:“再难也要把她带上,谁把她丢了,我找谁算账!”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被战友们抬着走了个把月。渐渐地,王新兰开始进食了,脸色也好了起来,部队到达理番时,她已能勉强坐起来了。死神最终与王新兰擦身而过。

王新兰能下地以后,就拄根棍子,拖着红肿的双腿,紧紧地跟着队伍,走那永远也走不到头的路。王新兰人小腿短,别人走一步,她得走两步,她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掉队,千万不能掉队!”就这样,王新兰跟着队伍跋涉着。

病终于好了,王新兰又开始参加宣传队的工作,每天跑前跑后地从事宣传鼓动。

在翻越夹金山时,宣传队的女战士衣衫单薄,身上冷得像刀割一般。当时大部队定在凌晨5点动身上山,宣传队必须提前到险要处搭宣传棚。王新兰她们刚走到山脚,就感觉到雪山的厉害——地下的雪冻得硬邦邦的,木棍着地,发出“咯咯”的响声。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十分困难。看到王新兰这么小的孩子站在风口上宣传鼓动,红军战士都很感动,用力向上爬。十一师过去了,十二师过去了……宣传队员们都快冻僵了,十一师政委陈锡联经过时,爱怜地摸着王新兰的头说:“部队快过完了,你们宣传队快些走,这里不能待得过久。”

1935年6月,部队到达懋功,红一、红四两个方面军胜利会师。十万大军聚集在一起,两个方面军的同志相互倾诉,相互慰问,互赠草鞋、羊毛什么的。王新兰回忆说,当时到处热气腾腾,空气中充满了歌声和笑声。那些日子,王新兰每天都有演出:唱歌、跳舞、吹口琴。

部队在懋功停留了一段时间,但没有筹到多少粮食。8月上旬,部队在毛泽东的直接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

茫茫草地,已经多少个世纪没有出现人的足迹。一群红军战士走进来,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壮歌在无垠的草地上奏响了。王新兰背着一条线毯、一双草鞋、一根横笛,拄着根小棍紧跟着前边的同志,走进了草地。

进入草地,王新兰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白天吃野草,晚上没觉睡。“因为都是水,一块干地也没有,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背包嘛,里头有双草鞋,或者还有一个床单什么的,就把它垫在屁股下面坐着,大家背靠背坐着,背靠背坐着,晚上冷啊,冷得要命。”

草地的夜似乎很长,王新兰她们又冷又饿。指导员到附近找来些枯草,生起一把火,领着她们搓手、跺脚、唱歌。歌声驱散了寒夜,迎来了黎明。王新兰回忆说:“当时,整天饿得发慌,有时挪动一步,就浑身摇晃,眼前直冒金花。”

一天、两天、三天……她们在草地上走啊走啊,前方终于出现了树木,草地走到了尽头。王新兰抑制不住泪水,与同伴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回望草地,已经有无数战友倒下了,留在了草地上。后来,王新兰说:“过雪山草地,印象最深,永远也忘不了,因为那是在整个长征的两年历程当中,最艰难最苦的,而且可以说是挑战极限——那真是,每一个战士都在向极限挑战。什么极限?死亡极限,生存极限。”

刚走出草地,张国焘公开和党中央搞分裂,下令红四方面军重过草地南下。9月中旬,王新兰跟着部队二过草地。时值秋天,缺衣少食,加上部队刚过一次草地,战士们已经疲惫不堪了。茫茫草地,似乎没有尽头,路旁不断增添新隆起的坟头。王新兰和几个小队员谁也不说话,她们闷闷不乐地跟着部队走,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大:“为什么不跟中央北上,为什么要过草地南下?”

倒下的人越来越多,战士们凭着顽强的毅力,终于又走出了草地……

11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百丈地区与国民党军十几个旅激战,毙伤其1.5万余人,但因自身伤亡过重、敌众我寡,被迫撤出百丈,转入守势。后来,王新兰说,上边叫怎么走就怎么走,直到南下碰壁,清算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时,她才真正知道是路线上出了问题。参加了百丈之役战场救护的王新兰说,此前,她还没有见过那么惨烈的战斗:红军和国民党川军相互扭结在一起,用手撕,用嘴咬,尸体摞在一起,纵横错列,触目惊心。王新兰和宣传队的队员一次次冲进硝烟里,把一批又一批伤员抬下。回忆起那段往事,她说:“在百丈激战的7天7夜里,宣传队的工作特别艰难。经过百丈这一战,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百丈一役是张国焘南下碰壁的开始。当时,红四方面军大部集中在夹金山以南的天全、宝兴、芦山一带休整、集训。由于王新兰在火线救护和宣传中的突出表现,这年11月,她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成为宣传队中年龄最小的团员。

王新兰参加的集训还没有结束,国民党薛岳部纠集10个团配合国民党川军向天全压来,王新兰她们奉命连夜赶回部队。敌人进攻暂时被击退后,红军被迫西撤,由丹巴西进。

1936年2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再次翻越夹金山、折多山等大雪山,于3月中旬到达道孚、炉霍、瞻化、甘孜一带。此时,全军已从南下时的8万人锐减到4万人。对张国焘的不满情绪在官兵中蔓延……

7月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与红二、红六军团齐集甘孜。会师那天,洪学智组织宣传队敲锣打鼓列队欢迎,王新兰第一次看到了闻名已久的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由于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人的努力,南下走到绝路的张国焘不得不同意北上与中央会合。

就这样,王新兰随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走了草地。王新兰说:“第三次过草地是最艰苦的一次,走到草地时,部队带的粮食都快吃光了。经过前两次草地行军,草地上能吃的野菜、草根也都挖光了。进入草地不久,不少人已饿得上气不接下气,有时走着走着就看到前边一个同志倒下了……”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分别在甘肃会宁和静宁胜利会师。至此,震惊中外的长征宣告结束。

采访时,当笔者说“您是徒步走完长征全程的年龄最小的红军”时,王新兰笑了笑说:“当时我的年龄小,步子小,别人走一步,我得跑两三步,一天到晚总在不停地跑。别人走完了长征,我是跑完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