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沙县:晒出问题,让变化看得见

书名:小康中国本章字数:1309

一天下午4点,“沙县城市文明微督查”微信工作群中,城市文明督办员刘健新发送了四张照片,并附图说:“翠绿社区凤凰路僵尸车。”

不一会儿,城管员罗立忠就在群里回复:“已联系拖车,立即清理。”

在著名的“小吃之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类似的工作已成为常态。为助推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文明而推行的“沙县城市文明微督查”微信工作群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建群仅一个月就发现解决全县各类不文明问题300余件。

2017年11月,沙县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一年也是沙县的文明城市创建“项目攻坚年”,沙县多部门合力重拳出击,精准治疗城市“顽疾”:调整充实创城指挥部,设立九个工作组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并将城区划成32个片区192个网格路段,由县领导担任“片区长”,机关单位担任“网格路段长”,定期走访察看,现场协调解决不文明问题;组建“沙县城市文明微督查”微信工作群,及时曝光城市不文明事项和行为,督促相关职能单位限时整改,提高管理效率。据统计,三个月时间,沙县累计通过晒问题直接解决大小不文明行为和现象2000余个。

不仅如此,沙县还完善了《沙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探索推行文明奖发放“一年一评一定”,专项安排2000万元作为保障基础设施完善、环卫设施配套、清理整治工作经费。同时,抽调20多名乡镇纪检干部,充实县创城督查组力量,对实地考察点进行每日督查、每日通报,并将通报情况曝光,倒逼整改。30期督查通报、7个部门被责令表态发言、3个单位被黄牌警告、9名部门单位领导被约谈……一系列强力手段有效保证了整改力度,有效促进了文明城市创建。

沙县城区中心有一条盐仓街,虽然只有100多米,但是以往想要走过这条街常常需要花费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旧城改造时,不少居民搬迁到附近,逐渐自发形成一个临时市场,随着市场发展,渐渐扩展成一处12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不仅给群众出行添堵,更严重危及消防安全,但多次治理收效甚微。沙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载体,向痛点开刀、向难点宣战,从群众呼声最大的问题改起,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这一“老大难”问题上。这一次的整改效果相当显著,整改后走过这条盐仓街只要1分钟。盐仓街终于恢复了秩序。但是对于城市治理者来说,问题却没有结束。类似盐仓街这样的道路,整改后常常容易出现反弹,怎么让整改的效果保持下来?常态化管理制度很快建立起来——对易反弹的路段实行定岗定人。紧接着,便是用网格化管理巩固此前的治理效果。

除了大力度整治,沙县还采取堵疏结合手段,创新城市综合管理。“牛皮癣”是很多城市的一大“顽疾”。几年前沙县就引进过专业公司治理城市“牛皮癣”,还针对小广告的材质和颜色研发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一年清理小广告15万张,结果是屡禁不止。广泛听取民意后,管理部门发现了问题所在:家政服务、商家招聘等信息市场需求旺盛。于是,职能部门转变思路,陆续增设20个便民信息栏,问题迎刃而解。

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也是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的过程。近五年来,沙县每年超过70的财政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计投入65亿元,办成66件民生实事。现在,市民出门10分钟就能到公园,金陵南路等一批多年断头路被打通……站在城西的淘金山山顶俯瞰沙县县城,沙溪绕城而过,一座河清景美的小城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