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五章 千面乾隆 帝制盛极而衰的宿命(3)

痛下杀手:被激怒的皇帝和他的责任心

旬月之间,连杀四大总督加一个首席军机大臣,为清朝立国以来所仅见,朝野上下大为震动。

然而大家更想不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开端。从乾隆十三年开始,乾隆杀起大臣来根本收不住手,成为明清两朝历史上诛杀大臣第二多的皇帝。当然,第一名是朱元璋,这方面谁也没法跟他比。

乾隆掌权63年,总共杀从二品以上高官53人,名单如下:

1.兵部尚书、步军统领鄂善;

2.浙江巡抚常安;

3.湖广总督塞楞额;

4.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

5.川陕总督张广泗;

6.保和殿大学士、袭一等果毅公讷亲;

7.文华殿大学士、川陕总督、袭一等承恩公庆复;

8.四川建昌镇总兵许应虎;

9.四川提督李质粹;

10.四川松潘镇总兵宋宗璋;

11.驻藏副都统、前四川巡抚纪山;

12.甘肃巡抚鄂昌;

13.山东巡抚鄂乐舜;

14.安西提督、河州镇总兵傅魁;

15.江苏布政使彭家屏;

16.湖南布政使杨灏;

17.云贵总督恒文;

18.山东巡抚蒋洲;

19.山西布政使杨龙文;

20.领队大臣、正白旗蒙古副都统顺德讷;

21.兵部尚书、靖逆将军觉罗雅尔哈善;

22.绥远城将军保德;

23.参赞大臣、镶黄旗汉军都统、袭三等信勇公哈宁阿;

24.湖北布政使沈作朋;

25.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工部侍郎觉罗纳世通;

26.阿克苏办事大臣、副都统卞塔海;

27.和阗办事大臣、总兵和诚;

28.署甘陕总督、陕西巡抚和其衷;

29.东阁大学士、云贵总督杨应琚;

30.福建巡抚李因培;

31.参赞大臣、热河副都统额勒登额;

32.云南提督谭五格;

33.正白旗满洲副都统高恒;

34.福建台湾镇总兵王巍;

35.署贵州巡抚良卿;

36.湖南巡抚方世俊;

37.云南布政使、前广西巡抚钱度;

38.武英殿大学士、四川总督阿尔泰;

39.参赞大臣、前理藩院尚书、一等成勇靖远侯富德;

40.兵部侍郎高朴;

41.休致大理寺卿、前山东布政使尹嘉铨;

42.浙江巡抚王亶望;

43.陕甘总督勒尔谨;

44.甘肃布政使王廷赞;

45.山东巡抚国泰;

46.山东布政使于易简;

47.闽浙总督陈辉祖;

48.江西巡抚郝硕;

49.福建海坛镇总兵郝壮猷;

50.福建陆路提督、一等义勇伯柴大纪;

51.浙江巡抚福崧;

52.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

53.福建巡抚浦霖。

简单统计一下,乾隆因为军事责任杀从二品以上大臣19人,占36;贪腐问题杀31人,占58;文字狱问题杀3人,礼制问题杀1人。军事责任和贪腐问题是乾隆诛杀大臣的主要原因。

诛戮大臣的高峰是从乾隆十三年到四十八年,杀部级以上高官46人,平均每年约1.3人;而在乾隆十三年之前,只杀1人;乾隆四十九年后到去世的14年间,杀了6人,平均每年0.4人。这些都是从二品以上大员,中低级官员被处决的就更多了。

乾隆时代可以对应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登基到乾隆十二年,是宽仁时期;从乾隆十三年到乾隆四十八年,是刚猛政治期;从四十九年到他去世,是老年怠政期,其标志性事件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和珅被封为一等男爵并陪同南巡。

乾隆皇帝在历史上留下了形象不同的多副面孔,有人说他是败家子,把雍正的改革给荒废了;有人说他雄才大略,治国有方,开疆拓土;也有人说他喜欢奢侈浮华的享乐,故步自封,耽误了国家发展。这些情况基本都存在,但也都只是一个方面。他60多年的皇帝生涯,执政风格不断变化,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孔:宽容仁慈主要在前13年,严酷勤政主要在中间35年,享乐怠政主要在后10多年。第一阶段转变的时间点比较清楚,就在乾隆十三年,而第二次转变则比较模糊,大约从乾隆四十五年他七十大寿一直到乾隆四十九年南巡,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乾隆十三年之前,皇帝对全国的死刑犯一直努力宽容,能不处死的尽量不处死。但到了十四年的秋决,他一改前态,大批勾决,连以前多次批准缓刑的老犯人也一起杀掉。乾隆十五年是皇帝四十大寿,十七年是皇太后六十大寿,按照以前的惯例,死缓犯人一律不处决。但乾隆却宣布,贪污犯不在宽容之列,该杀还要照常杀掉。

在清查亏空方面,他也把老爹的办法重新捡了起来,官员亏空必须用家产填补,填不上的,挪用亏空欠1000两的、贪污亏空欠80两的,就要处以死刑。

乾隆二十三年,乾隆顶着巨大压力,正式废除了他父亲制定的《完赃减等条例》。新的法律规定,只有贪污不足1000两的,才可以完赃减等;贪污数量超过1000两的,就立刻斩首,不再适用完赃减等政策。这就要了不少官员的命。

诛杀高官的数量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指标,乾隆在整顿吏治方面颇为投入精力。他将不称职的官吏分成八类: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无力、不谨、贪、酷,并给予不同的处理。乾隆一朝,因考绩不合格受到降级或处分的官吏就有6万多人,主要也集中于这段时间。在严格管束官僚集团方面,中年乾隆在明清两朝也仅次于朱元璋。在淘汰不合格官员的同时,一大批年轻、有干劲、没有朋党关系的官员被快速提拔了上来。

在比雍正更为严厉的吏治整顿之下,清政府这台机器的效率得到了极好的发挥。

首先是财政收入开始高速增长。乾隆中期,在四处征伐、赈灾救济和兴修工程等巨额开销的情况下,户部存银却长期保持在逾7000万两的水平,是雍正去世时的大约两倍,也超过了雍正中期的最高水平。

然后就是大规模地赈灾救济。乾隆熟读中国历史,对饥饿的农民多次推翻大一统王朝的事情印象深刻,因此在救灾赈民方面非常舍得花钱。张宏杰在《饥饿的盛世》中甚至说:“可以肯定地说,乾隆是传统社会中采取救灾措施最为得力的统治者。”张宏杰引用相关官员奏折中的数据说,康熙年间曾经截留240万石漕运的粮食用于救灾,雍正年间也不过290万石,而仅从乾隆元年到二十年,就动用了1320多万石的漕粮来救灾,是康雍两朝之和的两倍还多。乾隆五十年出现全国性的灾情,就动用了1400万两银子来救灾,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3。

乾隆多次讲,救灾是“国家第一要务”,“赈恤一事,乃地方大吏第一要务”。尤其强调,督抚偶尔玩忽职守,尚可宽免,唯独瞒报灾情一事,一定要从严治罪。

乾隆二十六年,山东德州发生水灾。大雨一连下了七个昼夜,城中粮食供应中断,无数人饥饿难耐,聚集到官府的粮仓请求救济。当时山东督粮道颜希深到省城出差,他的手下不敢自作主张开仓放粮。因为擅自动用国家库粮是重罪,跟钱库亏空一样,不但要丢官,还要自己掏钱赔补。颜希深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力排众议,决定开仓放粮。事后,颜希深被山东巡抚弹劾。乾隆看到了,把山东巡抚骂了一顿,说他不知道轻重。亲自下旨把颜母封为三品诰命,所放粮食准许报销,不用赔补。颜希深也因此进入乾隆的选拔视野,一直升官,做到了督抚的高位。

与救灾同样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设施的建设——也在高效推进。

乾隆十八年,黄河在铜山决口,河道总督高斌奉旨治理。高斌是乾隆的皇贵妃高佳氏的父亲,算是国丈。因为这层身份,他做事情就不太上心,加上年纪也大了,把河道总督当成养老的位置,做个甩手掌柜。结果属下李屯、张宾二人明目张胆地贪污公款,导致河工没有按期完成。乾隆得知以后,勃然大怒,命令立刻将李屯、张宾二人处斩,同时又因为痛恨高斌“负恩徇纵”,命令把他也捆起来,一同押赴刑场“陪斩”。

乾隆特意嘱咐行刑官员,要制造将高斌也一并斩首的假象。高斌眼见李张二人被砍掉脑袋,吓得心胆俱裂,全身瘫软倒在地上。负责监斩的钦差大臣,此时才说高斌只是“陪斩”,实际上死罪已免。其后,高斌果然日夜住在工地上,一刻不敢休息地监工,两年后,活活累死在大堤上。

按照这种监督执行力度,乾隆中期水利工程的进展效果一直不错。河南至商丘黄河河堤新筑170余里,清口及江南运河疏浚,江南淮阳运河挑浚,江苏宝山至金山242里长的块石篓塘和浙江金山至杭县500里海塘建成。这于民生安全和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以上种种,都为清朝国力在乾隆中期达到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