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不容回忆的时代

诗人的荒诞而又必然的死亡

元末的高启、杨基、徐贲、张羽被誉为“吴中四士”,其实也是明诗开启时代的“四大家”。

高启,可称得上是元明时代的“李太白”。他字季迪,号“青丘子”,乃长洲人。元亡后,他隐居吴淞青丘,很想安稳度过后半生。

由于才名太高,朱元璋强召他入京,教授王子们学业。高启性格耿介,又有文人最大的疏懒毛病,干了两年多就托疾回家,朱元璋给他一个户部右侍郎的官想稳住他,也被拒绝。

朱元璋哪见过这种文人,隐恨在心。不久,明朝苏州知府修治府院,高启写《上梁文》祝贺。由于苏州府治旧所是张士诚的旧宫所在,朱明政权自然一抓一个准,诬称高启有谋反之心,处以腰斩的惨刑。被诛时,高启仅三十八岁。

整篇《上梁文》,明廷抓住其中四个字“虎踞龙盘”,就致诗人于死地。后世不少“轶事”说是高启所作《宫女图》一诗泄露宫廷“机密”,才被朱元璋斩杀,实是小题大做,以偏概全。朱元璋一是忌讳文人诗才,二是痛恨高启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三是杀鸡给猴看,以儆效尤。

高启之诗,以《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最为豪迈挥洒,文人豪气,一展无余: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来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其实,此诗最后四句对新王朝竭尽“歌颂”,但是,朱元璋绝不容许文人对自己有丝毫的轻慢,不合作的结局,只有“死”字等待。

高启的《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极抒诗人纵情山水,忘怀世事的初志,特别是鼓励文人“及时行乐”的内容,可谓是看透世情,深为笔者所喜:

忆昨结交游侠客,意气相倾无促戚。

十年离乱如不知,日费黄金出游剧。

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雳应手鸣雕弓。

桓王墓下衰草白,仿佛地是辽城东。

马行雪中四蹄热,流影欲追飞隼灭。

归来笑学曹景宗,生击黄獐饮其血。

皋桥泰娘双翠蛾,唤来尊前为我歌。

白日欲没奈愁何!

回潭水绿春始波,此中夜游乐更多。

月出东山白云里,照见船中笛声起。

惊鸥飞过片片轻,有似梅花落江水。

夫差城南天下稀,狂游累日忘却归。

座中争起劝我酒,但道饮此毋相违。

自从飘零各江海,故旧如今几人在?

荒烟落日野鸟啼,寂寞青山颜亦改。

须知少年乐事偏,当饮岂得言无钱。

我今齿发虽未老,豪健已觉难如前。

去日已去不可止,来日方来犹可喜。

古来达士有名言,只说人生行乐耳!

“吴中四士”的杨基,即使与新朝合作,为官十一年,最终在山西按察使的高官任上仍不免噩运,被朝廷“惦记”,以微罪获重谴,死于劳改营中,尸体为野狗吞食。谁让他做过张士诚的“丞相府记室”呢!

张羽,这位“东风吹雨衣不湿,我在桃花深处行”的名士,最终没能“散发弄扁舟”,在洪武十八年被谪岭南。行至中途,又有诏召回,情知凶多吉少,为少受折磨,诗人只得投水自尽。“扁舟”弄不成,诗人只能到鬼门关去弄水鬼了。他极具军事天才,有《金川门》一诗,吟咏南京北门偏西的金川门,“未三十载,而燕师从此入矣”,冥冥之中,他预知此地有大事发生。

至于徐贲,官至省级大员。洪武十三年,明廷抓住他的小辫子,以“犒师不周”的罪名把他逮入南京监狱。大杖、夹板,加上各种非人的待遇,徐贲没多久就惨死狱中。

元末江南文人命最好的,要数袁凯了。他元末当过府吏,“博学有才辩”,时人称之为“袁白燕”,因其诗《白燕》最知名: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袁凯食元禄当“干部”时,已经预感到劫难的到来,便借典起兴,尽言人生凋零。

入明后,他得授“监察御史”。一次,朱元璋问他:“朕与太子哪个比较好?”

幸亏袁凯急智,回称:“陛下持法正,太子特心慈。”

朱元璋恨笨人,更恨聪明人,大黑脸登时耷拉下来,吓得袁凯魂飞魄散。

回家后,他马上称疾辞官,不久,又装疯卖傻,想保性命。

朱元璋不放心,派特务去袁凯家里窥查。袁凯事先把麻酱和面捏成狗屎,抛撒在狗窝附近,天天披头散发,目光呆滞,躺在地上大嚼“狗屎”。

朱元璋得报,算是饶了袁凯一命。可见,活在朱皇帝的大明朝多么不容易!

最后值得一提的,当属大画家、大诗人王蒙。

如今,故宫博物院藏有王蒙十件真迹。2006年5月底,香港佳士得拍卖他唯一“遗落”民间的“真迹”《煮茶图》。这幅以移动视点透视法创作的画作,皴法藏法,山峦层次丰富,蔚然壮观,估价达八百万港元之巨。

当然,元代的王蒙无福“消受”自己作品带来的利润。这位身为赵孟頫外孙的元代大文人,由于出任过张士诚的“顾问”,也被新朝暗中在“另册”上挂号。

明朝初建时,为装点门面,“请”王蒙出来做官。又老又穷隐居山间的王蒙经不住诱惑,拄杖出山,很想为儿孙博些银两、产业度饥寒。

甭说,甫出山,王蒙任泰安知州。有了俸银和官衔,王蒙自然可以口中吟诗,手中挥画。

倒霉的是,过了没几年就赶上朱元璋搞“清洗”。胡惟庸一案,数万人牵连被杀,王蒙不幸,正是其中几万之一分子。罪名很荒谬:胡惟庸被抄家,其中有几幅带王蒙落款的画。不用讲,他肯定是“胡党”分子。

花白须发的老翁,仍不免病死狱中。

王蒙早年虽也是在优裕家境中成长,其诗倒很有“忧国忧民”意味,现摘其《暮宿田家作》一首:

木落天正寒,山空日将暮。荒林倦鸟归,乱水行人渡。

穷年滞草莽,短褐被霜露。晚宿依田家,主人情亦故。

汲水泉满涧,烧竹烟在户。钟残溪上村,月照阶前树。

浊酒初泼醅,嘉蔬亦时具。且慰饥渴怀,况谙村野趣。

老翁八十余,有子殁征戍。粳稻岁莫收,官司日加赋。

我愿息兵戈,海宇重农务。愧乏经济材,徒然守章句。

诗意哀沉,除有杜甫忡忡之忧心外,也有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的凄清哀婉。

如此诗人,也终惨遭朱元璋的毒手。

所以,不幸生长于“皇元”“皇明”的诗人骚客,真是倒了血霉。挨过了初一,终躲不过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