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1)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风流子·秋郊即事》
从康熙十三年容若与卢氏结婚,到康熙十六年卢氏去世,容若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快乐的三年时光。
从仕途上看,容若的这一段时光晦暗不明,但在文学史上却熠熠生辉。不但他与卢氏的爱情成了千古绝唱,他更是赢得了“清代第一词人”的地位。
家庭幸福了,运气也会随之改变。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事业,似乎都会随之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三年间,容若高中进士,与当时大部分文学界大佬都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友谊。这让他得以始终沐浴在学术氛围中,作品干净纯粹。加之当时皇帝对他的任命书没下来,无公务缠身使他有足够的时间来专注诗词,专注学问,亦出版了很多有独特见解的学术专著和文学作品。
此段时间,好友张纯修一直待在京城,二人交往甚密。容若曾经写过一首《风流子·秋郊即事》,谈到他们一起到西郊打猎的事。此时已经过了九九重阳节,草木凋零,疾风劲草,二人便相约跨马出游。
“秋狝”是自春秋以来贵族的传统。满人重视骑射,自然也重视打猎。《清太祖实录》中有记载:“先是我国凡出兵校猎,不计人之多寡,各随族党屯寨,而行猎时每人各取一矢,凡十人设长一领之,各分队伍,毋敢紊乱者。”到了康熙二十年,更是定下了“木兰秋狝”的惯例。
如今和友人踏马郊外,驰骋在荒原上,耳边风声猎猎,那种苍穹飞雕,英姿勃发的豪情充溢了容若胸臆。秋水映长空,草木广袤,天地苍茫,他畅快无比,又怅惘无比。虽然正值青春年少,他却少年老成,心中有一种年华将逝之叹。于是他暗暗勉励自己,人生在世,韶华易逝,还是要快乐。
然而,想让一个骨子里有忧郁气质的人从内心真正快乐起来,是很难的。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超越常人的,在一个更高的认知维度,也在一个更高的共情维度,他一直做的都是向下兼容。所以他本质上无须理解,需要的只是陪伴与倾听,或者说是等你内心在某个时刻与之共鸣。
这种内心的丰富往往能让他看到常人不易觉知的一面,所以容若看问题总能由小及大。很多被大家忽略的事物,在他的思考中都成故事,拎出来就能让人看到一种“如履薄冰”的忧虑。
康熙十四年,容若写过一首《眼儿媚·咏红姑娘》: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 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 间。
在这首词中,容若以元代棕榈殿前的植物红姑娘为切入点,展开联想。宫苑断壁,红姑娘在秋风中孤独摇曳,历史长河中棕榈殿里裙钗环佩的宫女采集红姑娘插戴发髻之时,却是无比喧嚣。如今两两对比,物是人非,不免生出王朝兴替的感叹和人生湮灭的悲凉。
这样的诗词,在容若的作品中,还有很多。这可能就是容若能够与“江南三布衣”交往密切的原因之一。他内心储藏着丰富的生命体验,细腻纤巧而又浓烈周到。这让他有包容别人性格差异的能力,能关注到每个人细节中的不同点,也最终获得了他们的倾心相交。
容若的交际一直在不断地扩大。
比如,在严绳孙的推荐下,他结识了当时的文坛名士秦松龄。秦松龄是词人,文学修养极高。康熙十四年秦松龄授内翰林国史院检讨,便与另一位文坛巨匠、国子监的叶方蔼一起来拜访容若。叶方蔼是清代著名学者,历任翰林院的编修、侍讲,与容若亦曾惺惺相惜。
容若的朋友多,离别也多,所以他曾经叹息“经年别离间”,此言不虚。
康熙十四年末,在容若府上住了两年的严绳孙厌倦了北漂的生活,回江南去了。严绳孙一直向往田园归隐,引容若为知己才在京城逗留。但是,江南才是他的家,他终究是要回去。这番辞别来得突然,让容若极为难过。平日里二人谈诗论画,极为快意,如同家人,如今严绳孙要走,容若很是不舍。
为此,容若写下了《送荪友》: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雨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这首诗极为恳切地道尽了容若和严绳孙的忘年之情。容若是希望严绳孙常住的,但挽留无果,只好无奈地接受必然的分离。严绳孙迟早要走,回到他江南水乡的田园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那么容若呢?他认为自己直到现在都一事无成,纵然有无限豪情,却只能困于世事纷杂。
容若的诗词,从来都是这样掏心掏肺,这是互为知己之人的心里话,一个理解,一个共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未来即便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地域时空亦不能阻隔心意相通。
严绳孙离开这日,容若送出很远,一面走一面诵出《别荪友口占》一首:
半生余恨楚山孤,今日送君君去吴。
君去明年今夜月,清光犹照故人无。
有点遗憾的是严绳孙在北京的朋友多,送别的时候人也多。容若根本没机会单独为其饯行,说些体己话。所以,容若很希望严绳孙只是回乡看看,盼望着他能够早日返京。
严绳孙离开后不久,容若便思念非常,写了很多书信。比如康熙十五年正月,容若写道“分袂三日,顿如十载……”,那种感觉可以说是度日如年。
过去的两年里,严绳孙和容若经常沟通,感情非比一般。比如,当时容若极为喜欢收藏名家书画,他曾经收藏过米芾的一幅《芦洲聚雁图》,并题咏了《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
似有猿啼,更无渔唱,依稀落尽丹枫。湿云影里,点点宿宾鸿。占断沙洲寂寞,寒潮上、一抹烟笼。全不似,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红。
楚天秋欲尽,荻花吹处,竟日冥蒙。近黄陵祠庙,莫采芙蓉。我欲行吟去也,应难问、骚客遗踪。湘灵杳,一尊遥酹,还欲认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