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扈从出行(2)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纳兰容若词传本章字数:2886

从西山归来后,在康熙十八年五月间,容若又扈从康熙前往瀛台走寨口、戒台寺,最后驻跸潭柘寺。途经大觉寺,康熙皇帝曾入庙上香。在这座幽静寂寞的禅院中,梵音袅袅,容若的心湖荡起微微涟漪,有一种贯穿身心的愉悦,并写下了《浣溪沙·大觉寺》:

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

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

此时是暮春,大觉寺内落英纷飞,到处是花雨,风一吹便如同天女散花一样。銮驾在此,诸人肃穆。寺中空梁上,燕子已垒成三月香巢,佛堂的雕梁画栋清幽安详,僧人们在佛堂安详地做着日课,空气中篆香的烟气似有似无地弥散,唯有画壁千年未变,透出孤独的凉意。

梵音袅袅,容若静听之下心中隐有所动,他的目光投射在翩翩飞过的一双蝴蝶上,心中别有意蕴。蝴蝶飞走,看着被鸟啄过的半颗樱桃,容若怅然若失。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果然夙愿因缘,皆在一念之间。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浣溪沙》

康熙十九年,皇帝下诏,由司传宣接管御马,负责皇帝出巡用马之事,容若便短暂地在此上班。

御马大多来自蒙古进贡,御马管理者需要善于辨别,淘汰不合格的,圈养合格的,还需要适时前往塞外官方圈定的牧场去放牧,古北口、柳沟、黄花城等地都是当时官方圈定的御马放养地。而这又要阿敦侍卫前往督牧。所以容若很多时候都在马背上漂泊,他由此调侃自己“已惯天涯”。

在周而复始的奔波中,容若形单影只,有家不能回,有友不能聚。草绿了,天暖了,草黄了,天冷了,陪伴在身旁的只有马匹,塞上空旷,难免有无限羁旅的惆怅。有时候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他也只好无聊地自己调侃自己,唯一的纾解就是登上城楼远眺,看尽大漠风光。

在这种情况之下,容若写下了很多诗词。春天,他前往古北口督牧,在长城上写下《浣溪沙·古北口》: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此时春风十里,杨柳千条,南雁北归。容若登上长城,放眼内外春色,在万马奔腾之间,欣赏游丝软系。他做着孤独的春梦,感伤着自己千篇一律的生活,甚至埋怨没有爱人在身边,无人替他收拾行装,更没朋友与他诗词歌赋。

他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感到厌倦。鲜衣怒马,青春激扬,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努力,才是他的渴望。如今他却局限于塞外荒原,消磨了青春,也拉长了时光,自然苦闷。他疯狂地想家。即便自己刚刚请人捎了家信,也不能解除对知己温情和家人相依的渴望。

一天一天就这样熬了过去。只有黄昏时分,落日恢宏无比,他才在这种绮丽的景色中找到些许抚慰,然后打起精神,继续行走在督牧的路上。

夏日,容若和其他侍卫夜宿在柳沟,当时早起赶路,在朦胧的晨光中,他写下了《南乡子·柳沟晓发》:

灯影伴鸣梭,织女依然怨隔河。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蛾。

凄切客中过。料抵秋闺一半多。一世疏狂应为著,横波。作个鸳鸯消得么?

起床之时,天色微亮,银河清浅,织女星在晨光中哀怨,然而军令如山,他只能跨上战马,再次开拔。想到自己半生狂妄虚无,愿望不过是做个平常人,与心爱之人柴米油盐,花前月下,度此一生,却难以实现,不禁凄凉横生。

冬季,他又前往另一个放牧地黄花城,写下了《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黄花镇在今天的北京怀柔北,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此处乃“黄花镇东第十一关口也”,是极其重要的关口。

容若留宿这里的时候,有一天夜半失眠,听到凛冽西风吹来,他便不顾寒冷,披衣起来,登上城楼。遥望塞外,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栈道,寒气剪衣,雪色茫茫无边,将夜色稀释,他不由得慨叹:星星都要散了,惊起大雁孤鸣,夜却如此长,居然还没有天亮!其实哪里是天亮得慢,不过是他内心太苦闷,觉得度日如年罢了。

其实没有谁的工作容易。容若如此,他的朋友也一样。不久,容若收到了来自张纯修的《点绛唇》一首:

独倚寒窗,衙斋无处无残破;挑灯且坐,留影相伴我。

郢调长吟,那博千人和。君知么?知心谁个,窗外峰如朵。

张纯修到了江华以后,同样面临着一个烂摊子:署衙破败,百姓困顿,满目凄凉,急需战后重建。他既要安抚百姓,又要谋划基础设施的建设,两者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夜深人静之时,他很怀念在京师与容若隔三岔五相聚的日子。所以,他将自己的苦闷写给了好友,吐槽一下。

容若看到这封书简以后,写道:

沅湘以南,古称清绝,美人香草,犹有存焉者乎?长短句固骚之苗裔也,暇日当制小词奉寄。烦呼三闾弟子,为成生荐一瓣香。甚幸。

容若很善于安抚人心。他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认为江华是楚地,一切的诗词都是从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中走出来的。能到屈原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为官,感受楚文化的浸染也是一种幸运。

张纯修看后极为感动,于是绘制了一幅《风兰图》寄给容若。容若收到画后,极为高兴,亦深情题了一首《点绛唇·咏风兰》回赠: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风兰嗜好清幽,极为高贵,自有风姿,受到文人墨客追捧。这种态度,恰恰是一种风骨。所以容若不乏发发牢骚,却只是让一切牢骚终止于吐槽。他做事极其认真,在西苑侍奉圣驾的时候,还曾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誉。

据姜宸英《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腊君墓表》记载:“尝司天闲牧政,马大蕃息。侍上西苑,上仓促有所指挥,君奋身为僚友先。上叹曰:‘此富贵家儿,乃能尔耶!’”

虽然姜宸英没有说明当时皇帝仓促之间做出了什么指挥,但容若比他的同僚要积极,反应更快,这让康熙赞叹,他认为富家子弟中亦有勤勉踏实的好青年。

不久,张纯修因为母亲过世,不得不丁忧守墓,又回到了京城。顾贞观也从南方归来,住进容若为其建造的茅屋,并带来了刊刻好的《饮水词》《今词初集》样本。几人又再次相聚了。虽然因为公务在身,容若不能像过去一样与友人时时见面,但在同一个城市,交流容易了很多,容若极为快乐,待顾贞观更为尽心,与张纯修书信往来频繁。

此间,容若还认识了他人生中另一位极为重要的友人——梁佩兰。梁佩兰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号药亭、柴翁、二楞居士,广东南海人,“岭南三大家”之一,著有《六莹堂集》。此人渴望功名,屡试不第,考到六十岁才中进士,被选拔为翰林院的庶吉士。此前他长期滞留京师,机缘巧合下和容若相识,因为三观性情相投,二人成了知己。

梁佩兰滞留京师那段时间极其失意,自康熙十八年参加进士考试以来,已在京城蹉跎了两年,加入容若的圈子以后,不管是就业信息来源还是生活前景,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后来,眼看新一届的考试又要开始,他决定回家看看,于康熙二十年离开京城回到了广东。

因为此去一直没定归期,容若极为惦念,便写了《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寄给了梁佩兰: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南浦沈香雨。

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 。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是梁鸿侣?

容若对好友说,千方百计想要留下你,但是想到这里终究不是你的家,也只好任由你南归。看着孤帆远影,想到你隐居紫竹林,别有风流,心中羡慕。我想那天空飞过的孤鸿,可是你三生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