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出使梭龙(1)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纳兰容若词传本章字数:2768

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洗尽秋江日夜潮。

——《忆王孙》

容若的词中,除了悼亡词是名篇,边塞词也大放异彩。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评价容若的边塞词说:“……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而容若边塞词中的名篇,大部分都是随皇帝东巡和出使梭龙期间写下的。

康熙二十年冬,整个大清的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年清军攻进昆明,吴世璠见大势已去,自缢身亡,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自此结束。藩王伏诛,海内承平,康熙皇帝便动了东巡之心,于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前往辽东一带巡幸,告祭先祖,阅览形胜,行围狩猎,同时查看东北边防,预防沙俄侵犯。

此时容若与曹寅都已经晋升为二等侍卫,皇上对他们格外赏识,视为近臣。韩菼记录说:“君日侍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从,从久不懈,益谨。上马驰猎,拓弓作霹雳声,无不中。或据鞍占诗,应诏立就。”所以,此次巡行辽东,二人亦随侍左右。

透过容若的诗词可知,他留给人的印象就是个文弱书生。但历史的真实是,八旗子弟马上骑射是必备技能。容若自幼在这种氛围中长大,弓马自然极为娴熟,做武将才是他从小被定制的人生。也恰恰因为如此,容若骨子里一直并存着两种主义:一种是武士的英雄主义,一种是文人的幽思情怀。这让他在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上一直存在着对立。

容若很倾慕报效国家的仁人志士。三藩之乱期间,他深夜阅读《离骚》,会为孤胆英雄们的忠君挚诚感动。听说刘富川被俘后拒绝投降,自缢殉国的事迹后,他甚至被这种壮烈震撼,写下了《挽刘富川》一首,“谁过汨罗水,作赋从君游?白云如君心,苍梧远悠悠”,认为刘富川的行为和屈原有一拼,值得作歌献赋来告慰忠魂,永为悼念。

然而,当真正跟随皇帝天南海北,巡行寰宇,容若内心的文人情操又跑了出来,成为主导。他厌倦羁旅生涯,想要与家人团聚,想要山水之乐,想要文人聚会,于是对马背生出逃离之心,渴望归隐,渴望远离名利场。但矛盾的是,他始终不能任性,唯一的纾解方式是将自己的苦闷挥洒到诗词中。这些诗词刻画出一个惆怅的多情公子形象,这个公子有一份好家世,却淡泊富贵,有一份好工作,却厌恶周旋。他是伤感的,也是无奈的,更是落寞的,但文学作品之外,他又是豪迈的,器宇轩昂的。

容若就这样矛盾着,于清明节前后,跟随康熙皇帝的车驾从北京出发,经山海关,跋涉千里,开始了辽东巡行。

初春时节的北京,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但越往北,天气越寒冷。大军出发之时,“天气晴和微风动旗,从者溢路观者夹途,顾瞻远迩莫不欢跃”,不久顺利进入山海关,驻跸二十里铺。

康熙皇帝带领近臣,登澄海楼观日出看海。当时高士奇负责记载皇帝起居行程,他在《扈从东巡日录》里写到,当时“海日欲出,朝烟变幻,散若绮霞。接顾之顷,炎然四徹,海光浩淼,极目无际”。面对此情此景,容若作《观海》呈送皇帝,同时写下了著名的《浪淘沙·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鳌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容若被大海吞吐日月的气魄所感,激情澎湃。浩渺的海面上景象奇异,大气折射光线,形成了独特的幻景,似乎有缥缈的山花海楼漂浮在海面上。此时云气迷蒙,楼市若隐若现,模糊迷离,虽不真切,却让人有一种进入蓬莱仙境的感觉。

等海市隐没,月亮从海天相接的地方升起,银辉倾泻,海面上银光闪闪,他竟然豪情万丈,产生了变身巨人,钓起负责驮负海上五座仙山的大鳌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他自己否定了,他还自我解嘲说,大鳌自然是钓不到的,但可以用钓竿蹭蹭珊瑚。

走出山海关,天气却大变。“晓雾溟蒙,咫尺不辨,行乱山中”,“才晴便雨,试暖翻寒”,接着居然下起雪来。在漫天雪花中,浩浩荡荡的车马,任由大漠的冷风抽打,跋涉前行。道路越来越泥泞,越来越难走,眼看风雪越来越大,队伍只好就地扎寨,驻跸行营。

侍卫们立刻分宿四方,轮班“傍扈”,在御营周边打造起一道铜墙铁壁。一时间,帐篷千万,在荒原上连绵,极为壮观。夜深以后,大雪依旧纷纷扬扬,营帐之内点起灯火,雪打灯,人声寂,营房绵延在被风雪笼罩的浩大空间。盛大的空旷之下,人是如此渺小。望着雪落簌簌的荒野,听着耳边的猎猎风声,战马嘶鸣,容若心情激荡,写下了著名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容若的思绪早已经飘远。塞外就是祖先故园,然而容若从来没有回归过。纳兰氏也曾经辉煌,作为叶赫部的主宰,称雄一方。但在被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吞并后,叶赫氏便没落了。部族首领被杀,叶赫氏的其他后人臣服清朝,被授予三等副将,世袭佐领,自此跟随清军入关。而正黄旗满洲都统,第三参领第七佐领之职就由容若承袭。

所以辽东是容若的根,是他的精神原乡,但他却成了陌生人,成了过客,这在他心中激起的情感是猛烈的。当他听着簌簌的落雪声,心中丈量的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而是一个部族从首领到臣子,弹指之间的物是人非。

家国天下,山一程,水一程,人生亦是风一程,雪一程。想到这一层,容若的内心无限悲凉。冷月无声,胡笳悲鸣,他摊开手掌,任由雪花落入。伸手拈一片,雪花转瞬化为雪水,他不由叹息,谢道韫怜惜雪花,曾将雪花比作柳絮,但谢道韫之后,能够做雪花知己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他写下了《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在这首词里,他写世人皆爱雪花似花非花,无根无芽,空灵莹洁,若有若无地轻巧飘洒,他却独爱雪花的清冷矜持,于冷僻处自成高格。

而和容若的多愁善感不同的是,康熙皇帝是个心有四海的人。他的内心不曾局限于一寸山河,也不容许失去一寸山河。他不让自我局限于一个皇帝,也不让自我局限于枯燥的奏章案牍。他涉猎广泛,既研读诗书,也钻研战阵,有文人气质,更有武士的坚忍。所以,冰雪未消的第二日,他便诏令侍从,启程前行,并没有因为道路的险阻而停滞。他的车驾经宁远州、锦县、大凌河等地,最后于三月初二抵达了辽河西岸。并且,沿途君臣游猎,吟诗作赋,激情豪迈。

容若因为素有寒疾,身体常感不适,加上内心对长途跋涉很是厌倦,越是往北他心中越是苦恼。等到万帐穹庐,停宿在河畔,躺在广袤的沙漠之上,仰望星空浩渺,苦闷更是一波一波地袭上他的心头。

为此,容若写下了《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容若思念亲人,他像一个孩子,心理上任由低落的情绪蔓延,在某个时间段任由无法挥去的阴霾掌控。他以酒遣闷,希望沉醉不醒,让睡眠驱散旅途的劳累和寂寞。但大凌河水却一点也不理解人心,它自顾自地惊涛拍岸,一声一声,将容若的美梦搅碎,催促他醒过来面对现实。容若拒绝这样的惊扰,他强迫自己继续沉睡,夜就在这样半睡半醒的挣扎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