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五、与杜甫他们的大雁塔对话(3)

书名:寻找中国之美:少年西安行本章字数:2752

登大雁塔

冯至

这座唐代的古塔,

经过无数次的登临;

唐代诗人的名句,

如今还摇撼着人心。

“万古濛濛”的景色,

“秦山破碎”的悲哀,

千年来萦绕着这座塔,

支配着登临者的胸怀。

但当我和古人一样,

登上了塔的最高层——

四围的景色是多么明丽,

地上的塔影是多么鲜明!

绿野里有红楼出现,

红楼旁有绿树生长,

近处是田园、学校,

远处是市区、工厂。

人们指着曲江旧址,

它已经干枯了一千年,

不久会引来清清的流水,

让它恢复旧日的容颜。

北方的渭水要变成清流,

南方的秦岭向我们低头;

宝成路冲破万古的艰险,

从此消灭了蜀道的艰难。

我们的山河是这样完整,

乐游原上不会再有人

对着无限好的夕阳,

惋惜它接近了黄昏。

这是1956年7月诗人冯至写的一首诗。冯至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留学德国,是研究德国文学的专家,同时也是研究杜甫的专家。他当然熟悉我们刚才讲的大雁塔赛诗会,熟悉杜甫、岑参他们的诗。他在跟大雁塔对话的时候,心里的参照系就是那些唐代诗人的作品,他想到了哪几位诗人?岑参的“万古青濛濛”化作了他笔下的——“‘万古濛濛’的景色”,杜甫的“秦山忽破碎”被他转化成“‘秦山破碎’的悲哀”。他从这些古人的诗进入到与大雁塔的对话中,临近结束的时候,他想到了谁的诗?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反其意,“乐游原上不会再有人,对着无限好的夕阳,惋惜它接近了黄昏”。这是他对古诗的化用。还有一句他也是在跟杜甫对话,“北方的渭水要变成清流,南方的秦岭向我们低头”。1956年,宝成铁路刚刚修通,从宝鸡到成都,要穿过秦岭,穿过渭水。秦岭和渭水,使诗人想起了杜甫的“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一句“从此消灭了蜀道的艰难”,诗人想到的当然是李白的《蜀道难》,这又是在跟李白对话。岑参、杜甫、李商隐、李白……冯至在1956年写这首诗时,脑子里徘徊着的都是唐代诗人的诗句。

一千多年的时间,古诗与现代诗,古人与今人,就这样串在了一起。靠什么来串?只要看题目就明白了——《登大雁塔》。如果他写的不是大雁塔,而是兵马俑,能不能跟这些唐代诗人对话?不能。杜甫有没有见过兵马俑?没有。兵马俑明明是秦的兵马俑,唐代人却没见过,甚至完全不知道。那些陶俑本来被埋在了地下,不要说唐代人没见过,连汉代人都没见过,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从地下挖掘出来。冯至在1956年见过兵马俑吗?那时他也不知道有兵马俑。他只能在大雁塔跟唐代的诗人对话,这条线由大雁塔串起来。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位叫杨炼的诗人来了。他现在在英国,当初与北岛、舒婷、江河、顾城等同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你们可能熟悉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只有两行。那时候,北岛还有一首只有一个字的诗,那首诗题目叫《生活》,他只写了一个“网”字,当时引发了争议,这首诗到底写得好不好?今天看来,北岛当时就预见了未来的生活就是一个“网”字。买东西在网上,叫外卖还是在网上,网上视频,网课,什么都在网上,生活都可以在网上完成。但是那个时候有没有想到会有这个网络时代呢?绝对没想到。诗人就是这样,有时候一句诗出来就可以千古流传,因为他洞见了一种可能性。诗人是表达什么的?想象。诗人是表达想象的,诗人并不是要把眼前已经有的表达出来,那就变成写实了。

我们来读杨炼的《大雁塔》:

大雁塔

杨炼

1.位置

孩子们来了

拉着年轻母亲的手

穿过灰色的庭院

孩子们来了

眼睛在小槐树的青色衬裙间

像被风吹落的

透明的雨滴

幽静地向我凝望

燕子喳喳地在我身边盘旋……

我被固定在这里

已经千年

在中国

古老的都城

我像一个人那样站立着

粗壮的肩膀,昂起的头颅

面对无边无际的金黄色土地

我被固定在这里

这首诗一开头就跟我们今天对接上了。你们说对接在哪里?“孩子们来了。”是的,你们不就来了吗?这首诗也可以说是为你们写的,我甚至敢如此断定,杨炼在20世纪80年代写下这首诗,四十年过去了,可能从来没有一批孩子来到大雁塔下朗诵这首《大雁塔》。如果说有一个人来这里朗诵过,也许有可能,但这么多的孩子一起来,你们应该是第一次。他的诗中一次次重复“孩子们来了”,杨炼可能想不到几十年后,孩子们真的来了,不光来看大雁塔,还在大雁塔下读他的《大雁塔》。

你们有没有发现,诗中所写的一切这一刻几乎都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看见槐树了吗?看见被风吹落的透明的雨滴了吗?看见小燕子了吗?四十年前,诗人杨炼来时,也有燕子喳喳。“我”是谁?“我”是大雁塔,我被固定在这里,已经千年,在中国古老的都城,我像一个人那样站立着。我被固定在这里——

山峰似的一动不动

墓碑似的一动不动

记寻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

沉默

岩石坚硬的心

孤独地思考

黑洞洞的嘴唇张开着

朝太阳发出无声的叫喊

雨晴了,当太阳出来的时候,黑洞洞的嘴唇在哪里?那是大雁塔的窗户。

也许,我就应当这样

给孩子们

讲讲故事

今天给你们讲故事的是谁啊?是大雁塔,不是我。你们听到的声音都是从大雁塔来的,没有大雁塔,所有的声音在今天都要化为无。大雁塔是今天的主角,它要向我们说话,透过谁向我们说话?透过杜甫、岑参、高适,透过冯至,透过杨炼……

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第二部分,诗人开始讲故事了,这些故事中有更丰富的想象。我们来读:

2.遥远的童话

我该怎样为无数明媚的记忆欢笑

金子的光辉、玉石的光辉、丝绸一样柔软的光辉

照耀我的诞生

勤劳的手、华贵的牡丹和窈窕的飞檐环绕着我

仪仗、匾额、荣华者的名字环绕着我

许许多多庙堂、辉煌的钟声在我耳畔长鸣

我的身影拂过原野和山峦、河流和春天

在祖先居住的穹庐旁,撒下

星星点点翡翠似的城市和村庄

火光一闪一闪抹红了我的脸,铁犁和瓷器

发出清脆的声响,音乐、诗

在节日,织满天空

我该怎样为明媚的记忆欢笑

在那青春的日子,我曾俯瞰世界

紫色的葡萄,像夜晚,从西方飘来

垂落在喧闹的大街上,每滴汁液的一颗星

嵌进铜镜,辉映出我的面容

我的心像黎明时开放的大地和海洋

驼铃、壁画似的帆从我身边出发

到遥远的地方,叩响金币似的太阳

终于,硝烟和火从封闭的庄院里燃起

从北方,那苍茫无边的群山与平原之间

响起了马蹄,厮杀和哭号

纷乱的旗帜在我周围变幻,像云朵

像一片片在逃难中破碎的衣裳

我看到黄河急急忙忙地奔走

被月光铺成一道银白色的挽联

哀悼着历史,哀悼着沉默

而我所熟悉的街道、人群、喧闹哪儿去了呢

我所思念的七叶树、新鲜的青草

和桥下潺潺的溪水哪儿去了呢

只有卖花老汉流出的血凝固在我的灵魂里

只有烧焦的房屋、瓦砾堆、废墟

在弥漫的风沙中渐渐沉没

变成梦、变成荒原

好,先读到这里。“我看到黄河急急忙忙地奔走被月光铺成一道银白色的挽联”,这是一句多么优美的诗句。当月光出来的时候,大雁塔看见黄河像是铺开了一道银白色的挽联,“哀悼着历史,哀悼着沉默”。在遥远的童话里,诗人透过大雁塔尽情地展开了想象,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超过大雁塔视野的美好的或者痛苦的事物,金子、玉石、丝绸、驼铃、壁画……都是遥远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