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当代史”

书名:追宋: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本章字数:2659

重视当代史的编纂,是中国古代史家的传统,两宋史家也不例外。从宋代官方的修史情况来看,北宋神宗以前,前代史的修撰尚占据一定的比重,神宗以后,当代史的修撰就成为修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史在两宋时期的发达。

北宋时,司马光在修《资治通鉴》之余,撰《稽古录》一书,其中记录了北宋开国以来至宋英宗治平四年间的大事。此后,北宋灭亡、南宋偏安及宋金和战这些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激发了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致力于本朝史事的研究,从而推动了宋代当代史的繁荣。

(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焘,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人。李焘仕宦生涯中很长时间都在从事修史工作。他曾撰神、哲、徽、钦《四朝史稿》五十卷;与洪迈同撰《四朝国史》三百五十卷,其中诸志二百卷多出李焘之手;与吕祖谦重修《徽宗实录》二百卷、《考异》二十五卷、《目录》二十五卷。虽然修史颇多,但他最重要的史学著作还要数《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焘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才编成《长编》这一编年体史书,他采用司马光修《通鉴》时所用的长编体裁,遵循“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原则,秉承“使众说咸会于一”的修书宗旨,专记北宋一百六十八年史事。李焘以一己之力完成这一鸿篇巨制,用力甚勤,“精力几尽此书”,在成书的第二年便病逝,享年七十岁。《宋史·李焘传》引张栻之语称赞李焘:“如霜松雪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这是对其一生做出的恰当的评价。

李焘在编纂《长编》的过程中,充分占有资料,以实录、国史为主要依据,参以时政记、日历、会要、宝训、御集等各种官方文书,并尽量利用野史、奏议、文集、笔记、家谱、行状、志铭等私人著述,以便考证异同,定其疑谬。叙事翔实是《长编》的突出特点,李焘用正文表述自己的见解,用注文列出不同记载并加以考订,这样不仅能保存大量的宋代史料,而且在考订异同中的见解也比较客观。如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记载,李焘本人喜欢王安石的学术,在政治上反对变法,但在《长编》中除采用司马光、文彦博等反对派的记录外,也保存了王安石《熙宁奏对日录》等变法派的说法,使后人能够全面地了解这一段历史。这体现了李焘的史识,也是李焘在史学上的极大贡献。

李焘《长编》成书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宋孝宗称许其书“无愧司马迁”,周必大称赞《长编》在考证异同方面“罕见其比”,叶适将其推许为继《春秋》之后第一史书。朱熹在教导弟子时说:“若欲看本朝事,当看《长编》。若精力不及,其次则当看《国纪》。《国纪》只有《长编》十分之二耳。”清代学者朱彝尊写道:“宋儒史学,以文简为第一,盖自司马君实、欧阳永叔书成,犹有非之者,独文简免于讥驳。”他认为李焘的史学成就超过了司马光、欧阳修,名列宋代第一。

《长编》原书达九百八十卷,元明以来已无足本流传,现行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共五百二十卷,尚缺英宗治平四年四月至神宗熙宁三年三月、哲宗元祐八年七月至绍圣四年三月、元符三年二月至十二月及徽、钦两朝史事。南宋末年,杨仲良据《长编》编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亦有残缺,其中徽宗朝二十八卷、钦宗朝六卷,正可补长编之缺。

(二)《三朝北盟会编》

《三朝北盟会编》是记录宋与辽、金政权交涉、和战的一部史书。该书记载了自徽宗政和七年七月宋金海上之盟,至绍兴三十二年完颜亮被杀,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共四十六年间有关宋金和战的历史。全书共二百五十卷,分为三帙:上帙二十五卷,记录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的事件;中帙七十五卷,记录宋钦宗靖康年间的事件;下帙一百五十卷,记录宋高宗建炎、绍兴年间的事件。还有一些材料无法确定年月,编为“诸录杂记”五卷,放在全书最后。

《三朝北盟会编》的作者是徐梦莘。徐梦莘,字商老,临江人。他幼年经历靖康之难,对北宋的灭亡一直难以释怀,希望能够记录其始末,“使忠臣义士、乱臣贼子善恶之迹,万世之下不得而淹没”,以免日后是非莫辨,于是网罗旧闻,荟萃异同,撰成《三朝北盟会编》。

《三朝北盟会编》按时间顺序编排材料,在每事之前又加入类似于标题的提纲,后附有关资料,实际上是在按年编排的同时又以事分类,兼备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的特征。

《三朝北盟会编》广泛收集了当时官方和私人有关宋金关系的言论和记述。徐梦莘在《序》中说明:“取诸家所说及诏敕、制诰、书疏、奏议、记传、行实、碑志、文集、杂著,事涉北盟者,悉取铨次。”据《四库提要》的统计,所引书一百零二种,杂考私书八十四种,金国诸录十种,共一百九十六种,而文集之类尚不在其列。《三朝北盟会编》所征引的大多数著作的原本今天已经失传。此外,徐梦莘还阐明了编集资料的原则:对各种资料都照引原文,保持其本来面目,不加删改,不加褒贬,同异共存,是非对错留待后人评说。由于徐梦莘编书过程中收录了大量史料,而且编入史料的过程中皆照录原文,从而保存了原始资料的本来面目,使后人能够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从事研究,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李心传,字微之,一字伯微,号秀岩,隆州井研人。李心传有史才,通晓史事,著作宏富,与李焘齐名。他感慨宋室南渡后诸家记载往往传闻失实,使明君良臣之事郁而未彰,礼乐典章之因革坠而不述,因此立志编纂此书,以记录、保存南宋以来的信史。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共二百卷,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专记宋高宗一朝三十六年史事。该书取材以高宗朝日历、会要为主,参考大量私家著作,“可信者取之,可削者辨之,可疑者阙之”,材料丰富,叙事翔实。《四库提要》称其书“宏博而有典要”,“文虽繁而不病其冗,论虽歧而不病其杂。在宋人诸野史中,最足以资考证”。

在征引大量史料的同时,李心传能够对史实秉笔直书,如书中对张浚攻李纲、枉杀曲端等事的叙述皆实事求是,“虽朱子行状亦不据以为信”,为宋代官修史书所不能及。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曾在理宗年间于扬州刊行,但由于卷帙过大流传不便,元代修《宋史》时未能访到。明初,文渊阁一部藏书被收入《永乐大典》,此后原书散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定卷次,仍分为二百卷。与原书相比,辑本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原书中涉及金朝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已由四库馆臣据《金史·国语解》进行窜改,注文中除李心传原注外,又增入了四库馆臣所加按语,此外,修《永乐大典》时附入的文字也未加改动,仍然保留在辑本中。

上述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宋人私修当代史著作,如王称的《东都事略》、彭百川的《太平治迹统类》、江少虞的《皇朝事实类苑》、李攸的《宋朝事实》等,都是现在研究宋代历史的常用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