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音乐、舞蹈和戏曲

书名:追宋: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本章字数:2589

两宋时期,随着城乡经济的高度发展,音乐和舞蹈艺术十分繁盛,并且出现了新的戏曲形式。杂剧和南戏的出现为后来元杂剧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方面

音乐文化的下移是这一时期的整体趋势,市民音乐的繁荣则成为宋代音乐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唐代盛极一时的宫廷歌舞,至宋代已日趋衰落,民间音乐却在城市生活中迸发成长,成为宋代音乐文化的主流。在平时的市民生活中,特别是节令、嫁娶等活动中,它们都会伴随着各式各样的音乐歌舞。此外还有众多民间艺人活动于茶坊酒肆、瓦舍勾栏等娱乐场所,以说唱为生。据文献记载,当时市民音乐的品种十分丰富,有嘌唱、小唱、缠令、细乐、清乐等众多名目,远远超过了唐代。市民音乐还渗透到了社会的上层,在一些皇室贵族的宴会中,经常有民间艺人进行表演,这体现出市民音乐的巨大影响力。宋代市民音乐文化的兴起和繁荣,是音乐文化的一种质的飞跃和变化,对后来的元、明、清三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舞蹈方面

宋代是中国舞蹈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首先,民间歌舞盛况空前。在广大农村、城镇中,“村歌社舞”异常繁盛,其种类之多、流传之广、艺术水平之高,都已经能够与宫廷舞蹈分庭抗礼。许多专业歌舞艺人和农村优秀舞人乐伎组成班社,形成专业的表演团体,或开辟固定的场地,或游走于城镇之间,专门为百姓进行表演,从而加强了舞蹈艺术的交流,促进了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其次,有一定情节和人物,孕育了后世戏曲艺术的宫廷队舞进一步发展。唐代的表演性舞蹈多为独舞或双人舞,大多表现某种比较单纯的情绪,如《剑器》的雄健、《采莲》的优雅等。宋代则发展出一种由数十人或上百人表演的大型集体“队舞”,在其中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使其成为一种集舞蹈、歌唱、诗词于一身的歌舞新形式,兼具礼仪、欣赏、娱乐等多种功能,在艺术性、思想性上都有所突破。再次,纯舞和小型表演性歌舞衰落,舞蹈中加入了一些戏剧性因素,综合化程度不断加强。魏晋至隋唐以来“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常规被打破,舞者开口唱歌,载歌载舞,唱词、念白不再是浮泛的描景抒情和客观的旁白解说,而是多了许多第一人称的自我表白成分;与表演内容直接相关的道具也被大量应用。宋代舞蹈艺术发生的变化在中国舞蹈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结合了众多戏剧元素,虽然仍是为展示舞蹈技艺而设置,围绕舞蹈表演而展开,但不可否认,这种转变开了金元杂剧之先,是产生中国独特剧种“戏曲”的枢纽。

(三)戏曲方面

宋代比较突出的戏曲形式有杂剧和南戏两种。宋代杂剧也曾有泛指各种表演技艺的意思,但它本身已经有自己的内涵,是独立的戏剧表演艺术。北宋时期杂剧盛行,杂剧表演在宫廷、军队、民间瓦舍勾栏里都非常活跃。一部完整的宋杂剧演出,总是以两段或三段的方式进行。一是艳段,表演“寻常熟事”;二是正杂剧,是杂剧的正文,表演故事内容比较复杂的事;三是散段,也称“杂扮”,原本是独立的表演形式,专门表现村夫村妇引人发笑的趣事,南宋时才被吸收到杂剧中,与艳段一样可以取舍。宋杂剧中的角色行当有末泥、副净、副末、旦、贴。贴或次贴为旦的副手,均扮演女性人物。其他如戏头、引戏、装孤等,均非角色行当名称,而是指其担当的职务。杂剧的特点在于以滑稽讽刺的手法,表达劝诫、谏诤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这种特点在宫廷表演中尤为突出。由于杂剧中多夹杂讽刺时政的内容,表演者因此遭受过不少迫害。据岳珂《桯史》记载,绍兴十五年,正值秦桧权倾朝野之时,宋高宗召秦桧等大臣饮宴,席间令优伶表演杂剧,杂剧伶人于剧中公然讽刺秦桧只知荣华富贵,而把迎还“二圣”、复国雪耻之事抛诸脑后的无耻行径。秦桧大怒,将伶人下狱,致使有人于狱中死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杂剧作为一种政治讽刺剧的尖锐锋芒,一旦触及统治者的痛处,表演者很快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南戏,即戏文,是宋代兴起于东南沿海一带的戏曲艺术,总称南曲戏文,为元、明时代南戏之始祖。南戏作为一种戏曲艺术,其形态是糅合民间歌舞小戏、宋杂剧、说唱艺术等诸多艺术手段而最终形成的,是中国南方最早形成的以歌舞表演故事的舞台表演艺术。南戏形成于北宋宣和后至南宋光宗朝,最先出现于永嘉地区,最早的戏文是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又称永嘉杂剧。据目前研究的结果,已知的南戏戏文有百余种,它与北方的杂剧并列,是我国戏曲的两大流派,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杂剧和南戏在两宋时期的民间生活中已经广泛流传,具有很大影响,为我国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条件。

结语

宋代文化发达,书画名家辈出。朝廷招募具有书画才能的人才在宫廷任职,还设立画学等艺术学校培养艺术人才。宫廷画师的作品符合皇家的审美趣味,被称作“院体画”。宋代人物画取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画家创作了大量写实的、反映宋代社会面貌的风俗画。宋代的山水画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的代表人物有关仝、李成、范宽、郭熙等,他们的画作主要表现高山大川,气势恢宏。南派的代表人物是董源和僧巨然,表现南方的钟灵毓秀的山水,多姿多彩。到了南宋,南北画派逐渐融合。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表现出水墨苍劲的画风,别具一格。宋初花鸟画分为以黄筌为代表的黄派和以徐熙为代表的徐派,前者富丽,后者野逸。北宋中期崔白等画家对花鸟画进行创新,写意花鸟画开始兴起。

宋代的书法对前代既有传承,又有变革。唐代的书法强调法度,即所谓“唐人尚法”。到了宋代,四名杰出的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则注重书法作品的意境,用笔灵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饱满的情感,史称“宋人尚意”。此外,宋徽宗开创了“瘦金体”。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书法也别具一格。宋代还出现了探讨书法理论的专著,著录历代书法作品,探讨书法家的得失,总结用笔技巧,分析书法创作的精神内涵。

工艺美术方面,宋代的瓷器以官、汝、哥、钧、定五大名窑为代表,各地的民窑瓷器丰富多彩,使用了大量新的装饰技法和制造技术。宋代的雕塑典雅秀美,宗教造像的神圣性大为减弱,世俗化大为增强,很多雕塑刻画了宋人的生活场景。宋代的织绣业发达,四川蜀锦、定州缂丝、苏州刺绣是全国的名产,其产品织造技术精湛,样式精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后人看来,宋代的文化代表着最纯粹的中国文化,尽管宋朝距离当下已经相当遥远,不过,后人依然可以通过书法、绘画、瓷器、雕塑、刺绣等传世的艺术品,直观地感受宋代的某些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