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天府毓秀(1)

书名:苏轼传本章字数:1557

在四川盆地西部,有一片富饶的沃土,这就是成都平原,它曾是古蜀国的核心地区。这里因为地势低洼,史前时期曾为沼泽,有赖大禹、开明、李冰、文翁等先圣接续治水和教化文明,从而彻底改变了这里的自然与文化生态,一跃而成为享誉天下的“天府之国”。

苏轼的家乡眉山地处天府之国境内,这里钟灵毓秀,孕育了包括苏轼在内的一大批文宗,故“自古文宗出西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苏轼生于斯,长于斯,这片美丽的故土和苏轼温暖的家庭,带给苏轼永远的乡土情结与人生印记。

在中国西南腹地,有一个富饶美丽的成都平原,它是古蜀国的中心。在公元前316年之前,这里还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蜀国。公元前316年,秦国攻灭蜀国,蜀国融入中原,古蜀国随之成为历史。

就是这样一块偏于西南一隅的地方,历史上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特别是才华卓异、建树广博、影响深远的文宗大家,代有其人,故有“自古文宗出西蜀”之说。这片神奇神秘的盆地,尽管有蜀道的险阻,但正因为四围有“屏障”,所以成为一方“乐土”,对域外之人有相当的吸引力,于是,“自古诗人例到蜀”又成为另外一道风景。

“自古文宗出西蜀”与“自古诗人例到蜀”这两道风景,注定要将蜀地推向历史的灿烂舞台,因为这里与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李白、杜甫、苏轼、陆游、杨慎、张问陶、李调元等辉映历史星空的文化巨星紧密相连。

眉山位于成都平原的南端,与成都平原的中心成都相隔不远。成都平原的灵秀福佑眉山,眉山自然也成为钟灵毓秀之地。

但成都平原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的美丽宜人。从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史前时期的成都平原,因为与岷江上游的落差有上千米,从春季岷山雪水融化到夏秋雨季,成都平原往往就会变成一片汪洋,水退去之后,又变成沼泽。这也可从古蜀先民沿岷江上游河谷地带逐层下迁得到印证。成都平原成为膏腴之地的天府之国,得益于几位伟大的人物,一是大禹,一是古蜀开明帝,一是李冰父子。

大禹是中华民族古代的治水英雄,也是夏王朝的开国首领。他出生于西羌地区岷江河谷。大禹治水首先从家乡开始。之后古蜀王国的开明氏也以善于治水而闻名于世。《蜀王本纪》载:“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玉山即玉垒山,鳖灵即开明氏。鳖灵所凿之玉山口在今四川金堂,又称鳖灵峡、金堂峡。《华阳国志》对此也有记载:“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由此记载可以看到,时为望帝之相的开明氏决玉山而消除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安处”。因此,望帝禅位于开明。《太平御览》所引《蜀王本纪》中,“民得安处”写为“民得陆处”。“陆处”相对于“安处”,更加形象生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治水前后的差异。

而真正使成都平原成为宜居之福地的乃秦统一巴蜀之后的第三任蜀郡守李冰。他带领蜀郡人民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对川西水利及其他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这既包括都江堰渠首工程,也包括全面整治了渠首下游的渠道水系,还制定和总结了一套长期维护、保养的科学方法。

李冰所主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防洪、灌溉、运输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因为有李冰的治水之功,昔日屡成泽国的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常璩在《华阳国志》中曾由衷赞美道:“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平原与天府之国的关联,由此发生。

这一自然生态的改变,彻底奠定了天府之国的生产与生活的基础,后人每每赞叹不已。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吴船录》中曾这样描述他的亲眼所见:“一路江水分流入诸渠,皆雷轰雪卷,美田弥望,所谓岷山之下沃野者正在此。”“美田弥望”之语,可以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特别是每年油菜花开的时节,黄的菜花与绿的小麦,点缀川西平原一望无际的“美田”,确实美不胜收!

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