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篇 五帝本纪 传说中的黄金时代(1)
司马迁在《史记》的第一篇中讲了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五位上古帝王的故事。在这一篇大文章里,有好几个大问题隐藏其中。
首先,人们提到中国历史上的老祖宗,总会说“三皇五帝”。那么,司马迁在为《史记》开篇时,为什么没有从比五帝更加久远的三皇写起呢?
第二,“五帝”当中为什么没有炎帝呢?
第三,尧为什么一定要把至高无上的天子之位让给庄稼人出身的舜呢?他的这个决定靠谱吗?
我们不妨带着这些问题,到《史记》的第一篇里找找答案。
阪泉大战
在五帝时代开启以前,上古还有一个神话中的三皇时代。这“三皇”包括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两兄妹,还有曾经尝百草的神农氏。
黄帝和炎帝都出生在神农氏家族统治的部族,后来他们都成为地方部落的诸侯首领。神农氏家族也不知传了多少代,到黄帝、炎帝的时候,已经有了衰落的迹象,没有办法主持大局。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天下各部落的首领都想出头做最大的首领,为此争得头破血流,将老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个时候,天下有三股势力最强大。第一股势力就是炎帝的部落。我们刚才已经提到,在传说中,炎帝是神农氏的后裔之一,血统高贵。第二股势力是蚩尤率领的九黎部落。他们武力强大,性格桀骜不驯,谁都不服。第三股势力就是黄帝了。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是一位英明神武的首领。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事,他样样精通。在他的带领之下,部落的综合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黄帝有远大的抱负,在管理部落时讲究以德服人。他恩威并施,既帮着神农氏讨伐造反的诸侯,试图恢复以往的秩序,又给落后的部落传授天文历法和种植五谷杂粮的方法。诸侯们纷纷归顺。
炎帝却对黄帝的所作所为大为不满。他认为自己作为神农氏一族的成员最有资格当领袖,其他部落都应该听他的。可是,炎帝的管理风格与黄帝正相反,他常仗着自己的雄厚实力,欺凌弱小。诸侯们只好纷纷投奔黄帝,请黄帝来主持公道。
如此一来,一场决定天下主导权的大战在所难免。黄帝和炎帝在阪泉摆开阵势,准备决战。
黄帝得道多助,军容壮大,甚至还有熊、虎、狼、豹这些野兽充当战场先锋。而炎帝这方也具备雄厚的军事力量,摆出来的阵仗也不容小觑。经过了好几轮艰苦的拉锯战,黄帝才终于大获全胜。
炎帝虽然输了战争,却认清了形势,没有负隅顽抗,而是选择从此跟黄帝部落携手并进。在炎帝的子孙当中,有好几位成长为著名的贤臣和诸侯,比如周武王的军师姜子牙。黄帝和炎帝真是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交。他们联合起来,让华夏民族更加壮大了。
涿鹿大战
黄帝在阪泉之战中大获全胜之后,部族首领和各方诸侯都来归顺。就在这时,一个比当初炎帝还强大的敌人——全天下最厉害、最棘手的人物——蚩尤出现了。
蚩尤率领的九黎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斗民族,他们把石头、沙子当食物,并且非常擅长制作各种兵器。在神话当中,蚩尤和他手下的弟兄们都长着铜头铁角。蚩尤的样子尤其吓人,后来的传说把蚩尤描述成有八只手、八只脚的怪物,还有吞云吐雾的本领。不仅如此,传说还描述他被砍掉了脑袋不但不死,还变成了大妖怪饕餮继续为祸人间。
为了迎战蚩尤,黄帝团结所有的诸侯部落组成一支联军,在涿鹿之野与蚩尤展开决战。传说在这场大战中,黄帝被蚩尤坑得不轻,后来幸亏得到天神玄女和神兽应龙的帮助,才打败了蚩尤。
涿鹿大战的胜利,让黄帝的威信达到了顶峰。天下诸侯共同推举黄帝取代衰微的神农氏当新的天子,希望这位强大而仁慈的领袖可以率领华夏抵御外敌,把华夏文明发扬光大。
禅让天下
黄帝死了以后,他的孙子——帝颛顼高阳继承了天子之位;颛顼之后,来自另一支家族的帝喾高辛即位,他是黄帝的曾孙。虽然这两位都是贤明的君主,但是五帝当中的第四位帝尧,才是能被称为万世景仰的圣人。唐代诗圣杜甫有诗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把尧和他的接班人舜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
那么,为什么这两位君主会比黄帝还受推崇呢?
我们先来说说尧的故事。帝尧名叫放勋,从小就是一位“优等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古书上夸他像天无私地覆盖万物一样仁爱百姓,像无所不知的神明一样聪明睿智,百姓依赖他就像庄稼离不开太阳,黎民景仰他犹如仰望天上的云朵。在《史记》里,司马迁着重讲了帝尧非常了不起的两桩功绩。
第一桩功绩是帝尧派人测定大地方位,观测天文,制定历法。
你知道日历上一年365天的周期是怎么定出来的吗?
古人最初就是通过观察季节变化与天文星象的对应才慢慢归纳出计算年、月等时间的方法的。这就是历法的由来。
农民掌握了历法,就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去干什么农活;顺应农时劳作,收获的粮食就会更多。有一个成语叫作“民以食为天”,你可以从这个成语看出古人把耕种粮食看得特别重要。而古人认为通过制定历法帮助农民高效劳作的功劳是属于帝尧的。你说他的这桩功绩大不大?
帝尧的第二桩功绩是禅让天下。禅让的意思,就是新的统治者不依据血缘关系来继承天子之位,而是凭借出众的品格和能力获得这个最高权力。
帝尧晚年时,人间爆发了一场大洪水。滔天的洪水淹没了大地,原来高耸的山峰都变成水中的孤岛。帝尧感到力不从心,想找一个合适的人来拯救苍生,于是就让身边的大臣们推举贤人。
有一位大臣说:您就传位给您的儿子丹朱吧,他的脑子聪明,能力很强。
尧听了这个建议,一个劲儿地摇头道:“唉,知子莫若父。我的这个儿子脾气坏,老爱跟人吵架,不行。”
又有一位大臣推举一位叫共工的大臣,说他非常能干,有很多的功劳。
尧还是摇头道:“我了解共工这个人,他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看似恭敬、谦卑,其实对鬼神和百姓都非常傲慢,不是一个正人君子。”
大臣们又集体推举鲧来继位。鲧是大禹的父亲,他对如何治水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大臣们觉得让鲧来当天子就能治好洪水。
但是尧却一眼看穿了鲧的毛病,说:“鲧这个人做事不负责任,会害了身边的人。”
大臣们说:“您不让鲧试试看,怎么能断定他不行呢?”
帝尧拗不过群臣,只好同意先试试鲧究竟有没有真本事。结果,鲧去治水,九年不成。
尧叹着气问:“我已经当了七十年天子了,我们朝廷里真没有可以接替我的贤人吗? ”
大臣们挠着头皮,突然灵光一闪,齐声道:“我们听说民间有一个单身的庄稼汉,他也许是您心目中的理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