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篇 五帝本纪 传说中的黄金时代(2)
尧天舜日
天子把天下传给一个种田的人,这能行吗?帝尧倒是不嫌弃这个人的出身,问大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给我说说他的故事。”
大臣回答:“这个人名叫虞舜,还没有结婚成家呢。他的爸爸是个盲人,上了年纪,脑筋也不清楚了。他家里还有个恶毒的后妈。后妈生了一个坏心肠的弟弟。虽然家里的环境如此糟糕,但是虞舜竟然以孝顺闻名乡里。更可贵的是,他还用自己的善良去感化家里人,让他们不干坏事。”
帝尧一听天下竟然有这样的人,一下子来了兴趣。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舜虽然在一个缺少善意和爱的家庭里成长,却能用仁爱之心去关爱家人、邻居,乃至陌生人,这实在太与众不同了。
帝尧听说舜还是个单身汉,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还让自己的九个儿子去跟舜做朋友。帝尧要用他的孩子们来考查舜的品行,检验他是不是一个值得自己托付天下的人才。考查的结果当然让帝尧很满意。
那么,舜究竟有哪些出众的才能呢?
古人把圣人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舜在每一个层次上都表现优异,是一个无缺点的“全能选手”。
先说修身和齐家:他让自己的两位妻子一定要孝顺公婆、尊敬亲戚,不能因为自己是天子的女儿就在家里养尊处优、颐指气使。
不过,舜的后妈和弟弟非但不领好意,反而对舜做了天子的女婿嫉妒得要命,甚至伙同舜的糊涂老父亲瞽叟设下毒计要害舜。他们先是骗舜去修粮仓的仓顶,然后在底下放火要烧死舜。舜恰巧随手拿着两顶斗笠,便像抓着降落伞一样从仓顶跳下,平稳落地,逃过一劫。
瞽叟、后妈和弟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骗舜去挖井。他们等舜把井挖深了就落井下石,想活埋了舜。这一次,舜早有准备,在井底挖了一条地道逃了出来。瞽叟、后妈和弟弟以为舜这回必死无疑,正高高兴兴地准备瓜分舜的财产,却没想到舜又生龙活虎地回家了。
舜明明知道家人有伤害他的歹意,却丝毫没有报复之心,仍然孝顺父母,友爱弟弟。所以,无论是道德还是能力,舜都明显地高过他家人几个档次,让家人的坏心思无法得逞。
我们再来说说舜治国平天下的作为。舜的高尚道德特别具有感召力。他无论到哪里,都能吸引人们从四面八方来投奔他。他在这个地方待一年,人们就聚在这里,把这里变成一座村庄;他在这个地方待两年,这座村庄就变成了一座城镇;他在这里待三年,这里就成了一座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了。
尧让舜到朝廷来管事,舜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领导才能:他知道做天子不可能事必躬亲,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选用、提拔合适的人才,让官尽其职,人尽其能。所以,舜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在舜挑选的人才中,最了不起的就是治水英雄大禹。禹的父亲鲧因为治水无功被舜处罚流放了,但舜却不因为禹是罪人之子就歧视他。恰恰相反,他经过认真考察,认为禹具有非凡的才干,所以破格提拔禹来完成其父未竟的治水大业。
后来,舜果然当上了帝。他到了晚年,也向帝尧学习,把天下禅让给了大禹。
尧、舜两代无私的君主成为后代称颂的楷模。尧、舜的统治一直被古代读书人看作是中国古史的黄金时代,“尧天舜日”就成了一句专门形容太平盛世的成语。
太史公曰
最后,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你已经在故事里找到答案了吗?
第一个问题:司马迁在为《史记》开篇时,为什么没有从比五帝更加久远的三皇写起呢?
司马迁在《史记》的每一篇传记后都写了一段表达个人观点的“太史公曰”。在《五帝本纪》的“太史公曰”里,司马迁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其实在尧、舜以前的帝王故事里,传说的成分要远远大于真实。黄帝的故事本身就带着很多神话色彩,司马迁搜集了各种关于黄帝的传说,剔除掉其中荒诞不经的成分,才凑成我们今天看到的《五帝本纪》。而“三皇”的故事,比如“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全是神话,当然没法被写入历史了。
第二个问题:“五帝”当中为什么没有炎帝呢?阪泉大战后,炎帝的部落就和黄帝的部落合为一体了,华夏民族今天自称炎黄子孙,就是从《五帝本纪》这里来的。
第三个问题:尧为什么一定要把至高无上的天子之位让给庄稼人出身的舜呢?帝尧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就禅让天下的,而是经过认真考察才做出了这样郑重的决定。尧把天子之位禅让给舜主要是因为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才。
不过在真实历史中,禅让这件事其实非常难操作。我们讲到战国故事的时候,再来讲一段真实的与禅让有关的故事。跟尧和舜禅让王位的美谈不同,历史上真实的禅让差点儿让国家灭亡。
成语撷英
洪水滔天
释义:形容水势很大,触及天际。
《五帝本纪》原文: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
例句:洪水滔天,能救我们的只有解放军。
好学深思
释义:形容热爱学习,勤于思考。
《五帝本纪》原文:《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例句:小明如此好学深思,成绩当然优秀了。
原典再现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知识链接
《五帝本纪》的参考文献
我们已经了解到《五帝本纪》中主要记述了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的传说。虽然五帝是否真实存在一直众说纷纭,但司马迁还是从《世本》《尚书》和《大戴记》这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中条分缕析、精心取材,尽力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华夏先民的生活情况。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篇“本纪”的三部参考文献。
《世本》是先秦的史官对档案记录的汇编,是一部通史著作。书已失传,作者也不可考。从后世的作者写文章时引用《世本》的情况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大致有帝系、本纪、世家、传、谱、氏姓、居、作、典章制度创制等,可见《世本》包含的内容和题材非常广泛。《世本》很受历代史家重视。司马迁创作《史记》时,从内容选材到设计体例,都参考了《世本》,可见这本书对后世史家编纂史书时的撰述思想和编撰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尚书》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部分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考证为上古文化遗存著作。《尚书》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是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学说的精神总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尚书》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宝库。
《大戴记》和《小戴礼记》都是儒家经典之一。《大戴记》亦称《大戴礼记》,编订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原来共八十五篇,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流失,今仅存三十九篇。《小戴礼记》的编订者是戴德的侄子戴圣。《小戴礼记》完好地流传至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礼记》。《大戴礼记》是一部各种礼仪论述的选集,记录了秦汉以前的社会组织、民生状况、儒家学说、文物制度等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