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13篇 孝文本纪 一代明君的崛起之路(1)

书名:本纪˙天子与天下本章字数:2324

2021年底的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个考古大发现——考古学者终于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位置,纠正了以前历史资料里的错误记载。

这个发现为什么特别引人瞩目呢?因为这座陵墓的主人是汉文帝刘恒。他是名垂千古的一代明君,开创了中国两千年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在《史记》里,司马迁不吝赞美汉文帝,并用孔子最为推崇的“仁”来表彰他,以至于后来的读书人认为汉文帝可与传说中的尧舜媲美。

不过,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位一代明君能登上至尊之位,靠的居然是 “拼妈”。

重兴刘氏

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吕后当政的时候,对自己儿子汉惠帝的七个异母兄弟处处提防,还把以前被刘邦宠幸的姬妾全都幽禁起来。

刘恒的母亲薄姬不是刘邦的宠妃,在刘邦生前甚至备受冷落。正因如此,吕后对她网开一面,允许她跟随儿子一起去封地代国。代国在靠近北方匈奴的边境。如此一来,刘恒母子便早早远离了长安这个“风暴眼”。

吕后杀了赵王如意,赵国这个大国先后由刘邦的另外两个儿子来当大王,只是都不得善终。吕后只好召代王刘恒来当赵王。

刘恒面对突如其来的“好运”,立刻推辞:“我还是愿意为国家镇守边疆。”就这样,薄姬母子在代国边地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地待了十七年。

吕后刚一去世,政治局势就急转直下,长安就像一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吕氏家族跟刘氏老臣们好似针尖对麦芒,冲突一触即发。

当时,吕氏家族的领袖是吕后的两个侄子——相国吕产和赵王吕禄。他们兄弟二人掌握了长安城里南北两支禁军部队。

老臣们则以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为领袖,他们跟已经起兵反对吕氏的齐国大军遥相呼应。

赵王吕禄的女婿朱虚侯刘章是已经过世的齐王刘肥的儿子,心里对吕氏非常不满,暗中把吕氏一族的动向传递给刘氏老臣们。

经过几番钩心斗角的暗战,太尉周勃终于从赵王吕禄手里骗到了禁军北军的军权。周勃驾车飞驰入营,一路高喊:“帮助吕氏的人就露出右臂,帮助刘氏的都露出左臂!”北军士兵们纷纷解开上衣,袒露出左臂。

周勃派朱虚侯刘章率领一千士兵去控制皇宫。刘章的人马跟掌握禁军南军的相国吕产在未央宫前遭遇,吕产猝不及防,死于刘章手下。从此,吕氏军权尽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终被满门抄斩。

深谋远虑

吕氏刚遭遇灭顶之灾,老臣们就聚在一起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们商量的第一个重大议题是现在的小皇帝能否继续在位。汉惠帝去世后,吕太后先后立过两位小皇帝。他们到底是不是汉惠帝的亲骨肉呢?他们长大后会不会为吕氏平反呢?如果他们真的为吕氏平反,我等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老臣们把这几个问题理清楚,就在第一个议题上达成了共识——必须废掉现在的小皇帝。

第二个议题就更棘手了:谁来当皇帝呢?从禁军左袒这件事能看出来,刘姓执掌天下是民心所向。老臣们都对此深表认同。有人提出:“现在的齐王刘襄,最早起兵反吕;齐王的弟弟朱虚侯又在政变里立了大功。他们的父亲齐王刘肥是高皇帝长子,所以立长孙刘襄为皇帝就再合适不过了。”

这提议听起来多么合情合理,但是老臣们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不能这么干。他们认为吕氏之所以能形成这么大的势力,就是因为吕氏是汉惠帝的舅姥家。吕氏可是差点儿颠覆了老刘家的社稷江山啊!而齐王刘襄的舅舅叫驷钧,脾气特别暴躁,号称是戴帽子的老虎。所以,如果他们立齐王为帝,就好比前门赶狼后门来虎——将来还会发生类似吕氏之祸的变故。

老臣们思来想去,商量了很久,终于达成了一个共识:他们要挑一个母后一族不太强势的诸侯。最后,经过一番“拼妈”,老臣们都认为在北方代国谨言慎行,低调地待了十七年的薄姬母子是最佳人选。

少年老成

这一年代王刘恒二十三岁了。有一天,长安使者突然来报,请代王赴长安即天子位。一般人接到这个消息,肯定觉得天上掉下了大馅饼,就算在做梦,都笑醒了。然而,刘恒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他毕竟是在吕后专政的淫威下,战战兢兢地走了十七年“权力钢丝”的资深政治家。

刘恒在审时度势之后,理清了自己的思路:首先,长安城刚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皇帝宝座必然是格外烫屁股的;其次,此时的老臣们手握生杀大权,今天能废掉吕后立的小皇帝,明天就有可能把屠刀对准自己;再次,齐王一家在诛灭吕氏这件事上立了大功,他们作为最强大的诸侯,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把胜利果实拱手让人。

刘恒非常善于辩证思考问题,所以很快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考虑:黄袍加身的机会毕竟不是天天都有,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这一次我让别人捷足先登,把煮熟的鸭子弄飞了,想必要后悔一辈子。

刘恒跟他的心腹权衡利弊,商量了很久。他决定先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去长安见太尉周勃,刺探虚实。

薄昭回来报告:“这件事比较靠谱,您不必再犹豫了。”

刘恒非常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马上率领贴身亲信,直奔长安。到了长安郊外,一行人驻扎在汉高祖的陵寝附近。刘恒刚一安顿好,便派出一名亲信再去长安察看局势的变化。

得到刘恒到来的消息,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率领百官在城外渭河大桥边候驾。刘恒一行来到渭桥,见百官下拜称臣,仍然以代王的身份下车还礼。太尉周勃随身带着天子玉玺,请求跟代王私下里说句话。

代国的大臣回答:“如果是公事,就公开说;如果是私事,王者不接受私事之请。”

周勃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天子的玉玺怎么能偷偷摸摸地交付出去呢?他立刻当着群臣百官的面,双手献上玉玺。

刘恒知道,他只要接过玉玺,就是天命所归了,可他一点儿不着急,反而欲擒故纵地说:“此事等到了城内的代王府邸再说吧。”

大队人马前呼后拥,护送刘恒入城中府邸。百官轮番请求代王马上登上天子大位,可刘恒却继续谦让,一连推辞了五回,到第六回才仿佛勉为其难地接下了传国玉玺。

面对命运的大反转,刘恒不骄不躁,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临大事而有静气,处处都表现出稳健、可靠、从容的性格。他在恭敬揖让之间,征服了一班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老臣。这才真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