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不平常的“扑克牌”

在彼得堡,门捷列夫坐在高大的写字桌前,苦苦思索着,他的面庞清瘦,眼睛里布满血丝,看起来有点儿郁闷。

“您病了,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一天,数学系秘书去看望门捷列夫教授,感到十分惊讶。

“没病。我在绞尽脑汁思索这个问题!”门捷列夫说着,指了指他的写字桌。

那位秘书远远地一看,桌子上放着一张张“扑克牌”呢。

“原来,您玩扑克牌入迷啦!”秘书笑着说。

“扑克牌?”门捷列夫非常吃惊。他拿起一张纸牌,叫秘书过来仔细看看。

“哟,这是什么牌呀?我看不懂。”这位数学系的秘书连连摇头。

门捷列夫的纸牌确实很难看懂。每一张纸牌上,写着一种化学元素的符号、原子量以及主要性质。

这时,人们已发现了63种化学元素,其中金属元素48种,非金属元素15种。

门捷列夫想把桌子上的纸牌,按原子量的大小,排成一张表。他左排右排,始终排不好。他几天几夜连续工作,不断调换着桌子上纸牌的位置。他没有停留在“6元素”“8音律”的逻辑上,而是在探索着化学元素之间最根本的规律。

1868年年底,门捷列夫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张表格—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最早手稿。

门捷列夫把这张表格称为“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及其相似的化学性质所制定的元素系统表”,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在这张表上,门捷列夫把所有的化学元素,都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

这时,他发现在某个元素之后,每隔7个元素,便有一个元素的性质与这个元素十分相似。例如,锂与钠、钾相似,都是一价的碱金属;铍与镁、钙相似,都是二价的碱土金属;硼与铝、镓相似,都是三价,而且它们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都不很强烈;碳与硅、锗相似,都是四价,具有较弱的非金属性……

门捷列夫总结了这一规律说:“单质的性质,以及各元素的化合物的形态和性质,与元素的原子量的数值成周期性的关系。”这一规律,便是化学元素周期律。

写完后,门捷列夫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初稿散发给许多俄罗斯的化学家,征求他们的意见。

1869年2月17日,门捷列夫正式写出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1869年3月,俄罗斯化学学会召开。这时,门捷列夫却由于研究化学元素周期律过于劳累,病倒了。在会上,门捷列夫委托彼得堡大学门拿特金教授代他宣读了论文《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及其相似的化学性质所制定的元素系统表》的报告。

门捷列夫在论文中指出:

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门捷列夫的这篇论文,后来被人们誉为“化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然而,在当时,这篇论文并没有引起化学学会的注意和重视。相反,门捷列夫还受到了冷嘲热讽!尤其是门捷列夫的老师齐宁。齐宁是当时最有声望的俄罗斯化学家,他从一开始就不支持门捷列夫的这项研究,训斥这位青年化学家“不务正业”。在化学学会上听了门拿特金代读的论文之后,齐宁更为生气了,告诫门捷列夫道:“你到了该干正事,在化学方面做些工作的时候了!”

然而,真理的阳光是任何乌云都无法遮挡的。门捷列夫是个终生努力的人,他不仅在顺利的环境中不断努力,而且在受到重重阻力时仍旧奋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