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六章 四二年间花落尽,南朝青史岂成灰——南朝终局(1)

书名: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南朝的遗产本章字数:2890

金陵遥望锦云堆,法会经声绕几回。

跨水惊闻飞虏骑,焚书忍见付残灰。

后庭歌韵飘香粉,前殿诗风醉酒杯。

一曲南朝王气尽,魂销烟雨锁楼台。

我们已经接近探访南朝的终点,南朝最后的时光,将在此展现。这段42年的历史让人目不暇给。南朝的终结开始于繁华、富裕、充满宗教气息的太平岁月,那是梁武帝崇奉佛教的高潮;霹雳一声,阴谋与反叛突然出现,接着就是惨烈的战争、大规模的屠杀与破坏,那是北齐叛将侯景带来的大风暴;尘埃终于落定后,南陈建立,在这个南朝最后一代的时期,南朝悲剧性的结局也从定调到了完成。

茹素留宝忏,舍身论功德:梁武崇佛

南朝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落在梁武帝萧衍在位的中期。这段时期如何实现繁荣,后来又如何衰落,导致盛极一时的南梁突然瓦解,南朝从此难逃消亡的历史命运?南朝最后的42年可称一幕悲剧,这悲剧来临的端倪,是在梁武帝的中后期开始显露的,所以当时景况究竟如何,就成为探访南朝历史必须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讨论梁武帝本人。

一般论及梁武帝,大都是以他崇信佛教、推广佛教为重点。梁武帝当然是一个最虔诚的佛教信徒,除自己信仰外,还努力推广佛教,不遗余力,不惜动用国家资源,这是历史事实。这些事实导致不少后代史家就此对他进行批评,认为他过分崇佛而败坏了国家政治,掏空了国家经济,使南梁由盛而衰,终至不可收拾。然而,作为一个在位48年之久的君主,在崇佛之外,梁武帝显然有其他各方面的考量与作为,这些共同构成他的统治,例如:

继承人如何决定?有何问题?尤其是在位如此之久的皇帝——情况类似的案例有汉武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等,大家耳熟能详,那梁武帝呢?

身处大分裂时代,如何面对敌方北朝政权?尤其是当时恰逢北朝政权发生分裂与内哄,这自然是南北长久对立时期难得的机会,梁武帝如何面对?

凡此种种,都有待充分说明与分析,方可得到较为深入的解释与较为接近真实的答案。

及身成败:梁武帝萧衍

成功

历史上集努力奋斗、成功建国、繁荣盛世、自毁家邦、身死国灭于一身的君主十分罕见,梁武帝萧衍是其中代表。

梁武帝萧衍是侨姓世族兰陵萧氏的子弟,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在南齐做官。他从小努力求学,受过正统的儒家教育,长大后多才多艺,学识广博,可称南朝世族子弟翘楚。史书称他:“六艺备娴,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南齐末年,东昏侯暴虐无道,各地皆起兵造反,东昏侯派数路大军平乱。平叛诸将中以萧衍的兄长,时任雍州刺史的萧懿最有功绩。萧懿功高震主,被东昏侯毒杀,萧衍承继兄长,接任雍州刺史,寻找机会推翻东昏侯。501年,萧衍举兵,顺利攻抵首都建康,并在江陵改立一个傀儡皇帝。不久东昏侯在政变中被杀,502年萧衍受齐“禅让”登基,建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

梁武帝在位初期政绩卓著。他勤于政务,重视官吏的操守,经常亲自召见、选拔任用地方官,耳提面命他们必须操守清廉。他又广纳谏言,下令在宫门前设立两个函,一称“谤木函”,一称“肺石函”。肺石函和谤木函分别供官员和平民百姓投书批评或建议。南梁政府据此推动各种改革,南齐时的弊政皆获得改正。梁武帝也以节俭知名。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衣服洗过再穿,御膳以蔬菜和豆类为主,每天只吃一餐,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他的统治使南梁政治风气改善,行政效率提高,国力大幅上升。

对于文化建设,梁武帝也十分注意。他即位后宣扬儒家思想,常与大臣们讨论经学,又参与乐府诗的创作及编修,搜集各地民谣。东晋以来,南方文化的发展在南梁时达到高峰,荣获唐代《南史》作者李延寿的评价:“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问题

作为一个历经阴谋与战争才夺得政权的皇帝,梁武帝性格的缺点仍是猜疑心重,忌惮功臣。他虽然没有杀戮功臣,却对他们尊而不亲,吝于分享权力,对皇家子弟却格外照顾,将政治、军事大权交给皇家子弟,于是南梁的盛衰,就变得紧紧与萧氏皇族的表现绑在一起。

然而权力造成腐败,南梁皇族很快就充斥着违法犯纪的成员,梁武帝对此却徇私护短,他的六弟萧宏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萧宏北伐时临阵脱逃、丧师辱国已如前述,做兄长的梁武帝不加惩罚,反而加封官职,萧宏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大肆贪污外,竟与亲侄女,也就是萧衍的大女儿通奸,两人还铤而走险,派人刺杀萧衍,想取而代之。事情败露,刺客被捕处死,公主自尽,梁武帝居然没有惩办萧宏。

梁武帝原立长子萧统为太子。萧统家学渊源,文采高妙,他搜集历代著名文章,编纂出中国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命名《文选》,许多南梁以前的文学作品赖以保存,故其成为中国古代的著名典籍,后人称为《昭明文选》。萧统也精通佛学,创造《金刚经》的“三十二分则”编辑法,将全篇经文分为三十二段,各加入副标题。

这样一位皇太子却英年早逝,梁武帝受到的打击甚大,不得已改立萧纲为太子。萧纲也以诗赋著称,他的诗已如前述,果然诗如其人,但其他方面并不出色,无法与昭明太子相比。这可能是梁武帝晚年以高龄仍然直接掌控各项政务的原因,也造成南梁与他自己最后的悲剧。

崇佛

520年,梁武帝57岁,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的事在他身上重现,就在这一年他思想上从儒家转向佛家,变成虔诚的佛教徒。后来又经过上述萧氏家族的一连串不幸事件,梁武帝可能遭受打击过重,终于全面倒向佛教,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崇佛皇帝。这一年也被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此后南梁在皇帝带领下,成为极度尊崇佛教的国家。

527年,萧衍崇佛之心益加坚定。他亲自到同泰寺舍身,三天后返回,随即大赦天下,改年号,代表南梁从此进入新时代。此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食,还规定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三牲,要用蔬菜代替。这个命令下达后,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期期以为不可,后来梁武帝略做让步,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如今民间仍有用面团烤成五花肉、鸡、鱼形状的祭品出售,应为其流风余韵,而中国佛教与素食的关系,在梁武帝时也告确定。529年,梁武帝第二次至同泰寺舍身,并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还亲自讲解《涅槃经》,后由群臣捐钱一亿,才赎回“皇帝菩萨”。546年,梁武帝第三度舍身,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547年第四次舍身,后以一亿钱赎回。此时梁武帝已决定接纳东魏大将侯景投降,大灾祸不久将随之到来。

梁武帝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有“梁武尊者”之称,许多佛教典故与他有关,下面介绍数则。

补充知识

与梁武帝有关的佛教名词

舍身

本指佛教徒牺牲自己的肉体,以显示佛法大慈大悲的精神,例如为报恩而烧臂烧身、为布施而割肉弃身等。后推广为佛教徒为宣扬佛法,以自身布施寺院,为佛教、寺院、僧侣辛苦劳作,也称为“舍身”。

《梁皇宝忏》

忏,梵语“忏摩”之简称,意为悔过。佛教僧侣为人悔过所修的法事称为“忏法”,忏法中诵读的经文也称为“忏”。

《梁皇宝忏》是梁武帝为超度其夫人郗氏所作的忏法。《南史》与《释氏稽古略》都记载,郗夫人性格残酷妒忌,去世后化为龙或巨蟒,在南梁后宫出入,有时会现形,光彩闪烁,又托梦梁武帝,后宫不安。于是梁武帝制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延请高僧举行忏礼,郗夫人遂转化为天人,在空中向梁武帝拜谢而去。此忏法后来通行于世,称为《梁皇宝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