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不务正业”与“不务专业”

书名: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本章字数:1709

我是一个老师,解答最多的问题是关于学习方面的。

但是,我偶尔也会被学生问到其他问题,比如职场、亲情、爱情、友情。因此,有时我也在微博或微信上写一些学习之外的文章,来答疑解惑。

总之,学生问的问题,能解答的我尽量解答,并且会把这些东西整理下来,分享给更多人。有时,还动笔写身边人的爱情故事。

于是,很多人在评论和后台里diss我,让我专职做“情感博主”,帮他们斩断情丝。当然,这其中多数人是善意调侃,但也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恶语相向和人身攻击。

每每看到这些攻击时,我总会默默举起自己的小手,捏捏自己的大脸,问自己:我这样做,好不好?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一句话:“我们登上并非我们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

读到这句话时,我想通了:我给别人解答问题,并不是我主动要解答,而是有人问我;别人问什么,我就解答什么。

而且,我顶多算“不务专业”,绝不是“不务正业”。总不能因为我学英语专业,就只能从事英语相关的工作,不能干别的吧?

更关键的是,我凭什么要在意这些批评的声音呢?有人愿意问,我愿意答;我答,人家愿意听,跟其他人有啥关系?

何况,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茶不思饭不想,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成长,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创造新我的过程。

我的偶像之一,本科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对于本科专业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毕业时,他申请出国留学要考GRE,于是就背井离乡来到北京上辅导班听课学习。结果呢?这哥们儿学着学着,竟然发现自己对英语和英语培训的兴趣日益高涨。

兴趣产生快乐,努力产生能力。有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每天身心俱疲;而有的人则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努力玩耍。

后来的他,放弃了出国留学,成为那个年代非常知名的一位英语词汇培训讲师,当年的我也是听着他的词汇课程长大的。

随着接触的学生越来越多,他发现很多同学的问题除了英语学习方面,还涉及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领域,这显然是土木工程和英语知识无法帮他应对的。

于是,他又在教学之余,大量阅读心理学方面的图书,还顺手读了心理学的研究生。同时,他开始学习积累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和案例,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公司,还写了《拆掉思维里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两本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典著作,一直畅销至今。

这哥们儿“不务专业”,但干的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事,更是发现自我、创造新我的好事。

他的名字叫古典,不是艺名,也不是网名,是真名,姓古名典。他所做的事情就是跨界,他就是我们所谓的“斜杠青年”。

我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我的好朋友、“中年滞销书作家”李尚龙读的是军校和坦克相关的信息工程专业,他却“不务专业”,成了出色的英语老师、作家和导演。

我的一个学生,本科是焊接专业,但他“不务专业”,对主持感兴趣。大学期间,他不仅是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主持人,还在假期兼职做婚庆主持。现在,他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研究生,完成了从“非科班出身”到“专业”的华丽转身。

所以,“不务专业”,不仅没有错,而且还值得鼓励。如果亲爱的你,在掌握专业技能之余,还能通过“不务专业”来磨炼自己另外一项技能,你就为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涯创造了另一种可能。

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我从事英语教学的同时,也成为一个职场教练、情感专家、作家,甚至作为一个吃货,我开一家小馆子,专门做自己喜欢的菜免费给有缘的人吃。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不是你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开创什么事业,重要的是你是否在做一件内心渴望的益事。

如果这件事没有危害到社会和他人,就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这件事还能为社会和他人多少带来一些好处,那就放手去做,何必在意别人怎么评价呢?夏虫不可语冰,和那些与你认知层次不同的人辩论,那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当然,有些时候,批评的噪声不可避免。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的人,暴露的是自己的无知无趣,与其跟他们争论,倒不如“夹起尾巴做人,埋下头去读书”。

“夹起尾巴”,不争,反而能争取到更多安静的时间;“埋下头去读书”,读各种你感兴趣的、“不务专业”的书,打开专业之外的新世界的大门。

所以,在你搞好专业之余,“不务专业”的事,一定要多干。

不要让所谓的“专业”限制了你生命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