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八达岭和居庸关与长城对话(3)
1957年王含英在这里看到的,与我们此刻看到的几乎一样。我们今天也经过了崇山峻岭,看到了重峦叠嶂、形势雄伟、气象万千的景象,我们可以体会居庸关的险,两旁高山屹立,关隘就在这个山谷之中,这是明代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本来这是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它的得名是秦始皇派蒙恬修长城的时候,把一批修长城的士兵和民工迁居到这个地方。“庸”其实指的是人,我们平常会说一个人是庸人,庸人是什么样的人?平庸的人是吧?我们说这个人很平凡,这是褒义还是贬义?至少是中性的。如果说这个人很平庸,那就有点贬义了。每个人都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但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不过,“庸”在古汉语中是指底层的人,士兵和民工都被认为是底层的人,也就是“庸”,把他们迁居到这个地方来,所以叫“居庸”。到了明代,这里成了一个重要的关隘。两旁的山坡上,我们现在看上去有什么?王含英写得太笼统了,山上能不能看见树啊?能不能看见山上面有蓝天?还能看见白云吗?白云在动还是没动?我们此刻看到的白云是动的。“白云千载空悠悠”,居庸关上的白云空悠悠。六百多年过去了,从昔日的居庸关到今天的居庸关,从军事防御工程到一个旅游景点,白云有没有变过?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
我曾经说:文言是美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很美!“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很美!无论是写景的还是说理的,都可以写得很美!你觉得白话有没有可能写得很美呢?我举个例子,刚才已经说过了,“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就很美是吧?有位作家叫王鼎钧,他写了一本书叫《昨天的云》,这个书名就是从台湾诗人痖弦的诗中来的。我再举一个白话的句子,“人都住在自己的衣服里”,你们觉得好吗?这是张爱玲写的。人都住在自己的衣服里,有的人住在红色的衣服里,她是红衣少女;有的人住在绿色的衣服里,她是绿衣少女;还有的人住在白色的衣服里,她是白衣少女。如果穿黑色的衣服,她是黑衣少女,所有的人都住在自己的衣服里。如果穿彩色的衣服怎样?她是彩衣少女。这句子多美啊!
所以白话可以跟文言一样美。一位诗人在法国巴黎开口说:“世界上只有难看的人,没有难看的树。”这句话一讲出来,全场鸦雀无声。他接着又说了一句:“树也会痛苦,但痛苦的树仍然是美的。”这样的白话是美的。
王含英写得很真实,但并不是很精彩,他不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关于八达岭长城,关于居庸关,我还真没有找到一篇好文章。希望你们可以写出好文章来。今天我们在这儿念王含英的文章,也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佳作。但是你们来了,也许一切就不同了,金恬欣来了,就可能有一篇金恬欣写的关于居庸关的文章;李益帆来了,就可能有一篇李益帆写的关于居庸关的文章。
王含英在《长城春色无限好》中说“居庸叠翠”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燕京指北京,这么大的北京,只选八景,“居庸叠翠”被列为其中之一,和“卢沟晓月”并列,说起来北京城似乎真没什么好风景。跟它相比,西湖随便拿出一个都能压倒它,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南屏晚钟,但西湖的景都没有它这样的雄伟。杭州有可以跟居庸关相比的雄关吗?我们只能说各有各的美,居庸关是什么美?壮美!西湖是什么美?柔美!柔美与壮美是各有各的美,美得不一样。
古人将这个景色取名“居庸叠翠”。王含英在写山坡的时候,只用了一句话来概括:野草丛生,葱茏郁茂。写得太笼统了,光是野草丛生,什么草啊?他没有写。葱茏郁茂的是什么呀?也没有写。我们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这样笼统地表达,要用具体的、更有表现力的词汇。我们昨天晚上讲梁实秋写得好,他用了很多具体的东西来写北京的吃的、北京的水果。还有作家张友鸾,无论写枣树花,写白鹭,都很具体。还有张恨水,写那只夕阳下的老鸦,非常具体。老舍和郁达夫写北平的秋天,也都写得非常具体。王含英写得太笼统了,比如说他写云台,只是说这个建筑早已塌毁,目前仅剩下一个四方形的空台。
我们看一下这个四方形的空台,其中有元代留下的文物,七八百年了,我们知道文物保存的时间越久价值越高,这个地方有多少个元素?居庸关,有军事、文物及自然山川的险要、植物,包括这棵老槐树,包括云台和这个关隘,包括“天下第一雄关”这六个大字,这儿的树、草、石头,这一切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今天与居庸关对话的基本元素。我们把八达岭和居庸关结合在一起,以“与长城对话”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找到一个自己的题目,比如说两只蜗牛爬长城,比如说两只蜗牛在居庸关之类。谁是蜗牛?你变成蟋蟀也可以,但是蟋蟀已经被李益帆抢走了,所以你们没蟋蟀了,只剩下蜗牛了。即使我们没看见蜗牛,也可以变成一片叶子,变成一块石头,变成云台上的一块石头,还可以变成天上的一片云,变成长城上的一片云,只要找到你自己的位置,就可以写出你自己的文字。
童子习作
城砖的两面
付润石
长城拥有无数的“城砖”,那一块块砖都是男儿们肌肉、耐力的结晶。我抚摸着它,抚摸着它的两面——一面抵御外侮,一面坐享其成。
抵御外侮的那一面,被塞外的狂风刮伤,被刀剑划伤,花岗岩一般的表面面目全非。它的心里更藏着建筑长城的农人们、守卫长城的士兵们的累累白骨。这个精神是伟大的,希里曼爱它,爱它胜过希腊遗址;宗白华传颂它,希望它举世闻名;毛姆赞叹它,认为长城和中国一样神秘……
坐享其成的那一面还是最初的模样——光滑、洁净,偶尔的粗糙也不过是因为岁月流逝的缘故。它们过得安稳,却给整个长城带来了骂名。孙中山批评它,说它不为民族繁荣着想,只顾保一姓之私;伏尔泰认为它不过是民族的耐力,是恐惧的纪念碑而已;鲁迅也诅咒它,说它是牢房,扼杀了中国人的可能性和想象力。
可悲的是,长城砖总有两面,总是不懂得同心协力……哦!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
长城的风
郭馨仪
我们今天去了中国的传奇——长城!
到了长城上,天气好得美妙,天空是极蓝的,蓝得透明,蓝得有点甜。天上的云定是画上去的,色彩和形状都染得匀实极了,惹得月亮待在长城的上空迟迟不肯下去,与太阳针锋相对。
我正出神地看着太阳与月亮同在天上之时,一个淘气的“孩子”扑进我的怀里,煞是冰冷,惹得人直打寒噤。风的速度比我们要快得多,总是在前面等着我们,等到我们走过去时,给我们一个扑面而来的“大惊喜”。不过倒有不少人欣赏这“惬意的清凉”。
到长城风最猛烈的地方尽情地吹风,如果伸出舌头去舔一舔这风,那一定会是甜的,甜得像长城的天空,像长城的白云,像每一块长城砖,只是带着点时间的微涩。
长城的风,是长城能给予我们的——属于它自身的最美好的东西。
我是长城的砖
刘尚钊
我是长城的一块砖
朱棣把我砌在了烽火台上
我看见寒风冻伤
战士的马匹
我看见游牧民族南下征战
我看见日月同辉
也看见大雪纷飞
我是长城的砖
我听那块历经秦朝的砖
讲述这里的故事
讲述生生死死
讲述气象万千
我是长城上一块小小的砖
长城的槐叶
曾子齐
秋天来了
踏着秋风去长城
寻找一叶知秋
却是竹篮打水
槐树的叶子
苍翠欲滴
倒有几分夏天的味道
槐叶像把刀
合着刺骨的风儿
划伤了人们的脸庞
槐叶像绿宝石
合着明媚的阳光
开出了几亿的天价
一片槐叶
长城的槐叶
美丽
神奇
我愿成为长城的槐叶
陪伴着
独自伫立在山峦中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