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摩亨佐—达罗与哈拉帕(1)

书名: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本章字数:1975

印度河与恒河两条大河形成了两大流域,进而在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与孟加拉国形成了冲积平原。印度河的主流与支流向西南奔腾而下,而恒河则向东南顺流而下,两条大河沿岸人口稠密,而沿恒河谷地聚居的人口更为稠密。印度文明不仅受两条大河的滋养,还得到了西南季风的助益。季风在6月抵达孟加拉湾口,再由恒河口沿恒河长驱直入,在恒河平原形成降水,降水量随着季风的推进而减少,愈往内陆,雨量越少,直到9月前后,季风在印度河上游式微,几近消失。西孟加拉邦位于恒河入海口,临近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滋润着孟加拉国,这两个地方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超过1000人。溯恒河而上,印度的比哈尔邦与北方邦,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各降到900人和800人。到了印度河流域上游的旁遮普邦,人口密度则降为每平方千米400人至500人左右;而不在西南季风影响范围的巴基斯坦信德省,人口密度则仅略高于每平方千米200人。

然而,南亚的都市文明并非诞生在更加湿润的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而是诞生在了相对干燥的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分为两个区域,上游为旁遮普,意思是“五河之地”,寓意印度河的五条支流流经这里。这五条支流自西向东分别为:杰赫勒姆河、杰纳布河、拉维河、萨特莱杰河与比亚斯河。五条河流由冰川补给,终年不断,因此该地区凭此可以维持面积广泛的沟渠灌溉系统,加之欧亚大陆吹来的冬季季风补足了夏季季风为数不多的降水,这里十分适于发展农业。这里的农作物一年可以有两大生长季。信德位于印度河下游,虽然得名自印度河这条大河的古名,却不曾沐浴两季季风。信德大部分区域的年降水量还不足130毫米,除了沟渠灌溉的区域外,信德的其他区域几乎无法进行农耕。在夏季,哪怕是树荫下的气温都高达50℃,这已然是常态。部分区域土壤盐分较高,远远望去,一片银白荒芜之象。在人口无比稠密的南亚次大陆,信德的人口密度最低,不过看上去貌似不是这样。印度河慵懒地蜿蜒注入河口,河口地势高于环绕的平原,印度河在河口堆积的冲积层像河堤一样将平原包裹起来。印度河时不时地会冲破天然河堤,在平原上留下厚厚的丰沃新土,直到形成新的河道。印度河的泛滥期不像尼罗河那般可以预期,但它携带而来的富饶沃土却是尼罗河的二倍。如同尼罗河和两河流域,印度河也为早期文明创造了一片繁衍生息之地。印度的干旱区以小麦、大麦和小米为主食,它与西亚和地中海干旱区连成一片,那里是农业与家畜驯化的起始之地。

有一座公元前3000年到前2000年的城市遗址就坐落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这座遗址就是摩亨佐—达罗遗址;在其北部550千米处,发现了另一处遗址哈拉帕。哈拉帕遗址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旁遮普省拉维河附近。这些城市的布局惊人地相似,都包含三部分:一座下城,但并未发现城墙,街区由几条大道分隔开来;下城西侧有高起的土丘;旧河床旁边有谷仓建筑群和仓库。这些遗址还有待继续挖掘,但综合以上要素,我们仍然可以拼组出这些城市的景象。

下城

摩亨佐—达罗遗址的住宅区由10米宽的大道区隔开来,这些大道呈南北和东西走向,类似都市的街区。狭窄细长的小巷将这些350米×250米南北走向的街区分隔开,通向紧密相邻却宽敞舒适的民众住宅区。在主街的一侧,可看到毛坯砖墙,少有窗门,然而证据显示砖墙内侧抹过墙。面向主街的砖墙立面很可能曾饰以涂浆、彩绘与木刻。窗户隔板是石头的,也许还有的用的是芦苇、竹子等易朽材料。窗户隔板用来遮挡阳光,同时让空气流通,在低纬度住宅装修中特别受欢迎。在今日南亚的古城民居中依然能够见到摩亨佐—达罗遗址住宅区的布局:无所装饰的建筑外观、窄小的入口、入口旁的守夜人房间,还有通往小房间的内庭,仍是常见的布局。残留的楼梯遗迹显示住宅可能有两层以上。在内室,我们发现有井室、浴室,还有带坐式马桶的厕所,厕所并非当代南亚常见的蹲式马桶。整体来看,印度早期城市对于公共卫生原理有着十分出色的领悟,并有秩序地践行着这一原理,如提供清洁的水源和处理污水。内庭和浴室内的陶制管道砌在了砖墙里,通向街上的地下排水管道。楼上的污水通过嵌进砖墙的排水管道排出。街道上的检查井用砖石覆盖着,有了检查井,城市的垃圾清理人员就可以时常疏通并定期清洁公共排水管道。家庭产生的垃圾可以通过垃圾斜槽倾倒进房子外面的长方形垃圾箱里,城市垃圾清理工则负责清理街道上的垃圾箱。街道上的公井则为大家庭供水。

从这些街道规划、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系统平淡无奇的细节中可以看出,居住在印度河岸旁的人们过着城市生活。他们显然是依照计划施工的,因为设计呈直角交叉的主街布局必须要依靠明确的决策和集体的合作。他们建造的并非是一个个杂乱丛生的村庄,而是一批南亚最早的城市群。从许多方面看,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城市群是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城市,即便消失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南亚也没有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城市。住在这里的人们知道,要想居住得舒适又幸福,必须要有不同于小村庄的新型大规模卫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