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印度共和国(1)

书名: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本章字数:1762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导致了英国、法国、荷兰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瓦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去殖民化时期,沿着已有的民族国家的边界,世界版图被重绘,这些民族国家树立了标准,并延续至今。新创立的联合国接受数十个新民族国家为成员,联合国大楼外飘扬的新国旗和联合国会议中的新代表展现了“二战”后的新情况。

印巴分治后的南亚有许多新的民族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和马尔代夫,其中印度无疑是最大的一个。印巴分治及分治后两者的紧张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南亚地区新的国际秩序。分治原是为了处理可能导致内战的诡谲情势,但实际未能阻止暴力发生。分治后伴随而来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影响了旁遮普和孟加拉等地近1500万人,新边界周边发生了大范围的法治失序、暴力事件和流血冲突,两国都产生了大量生活贫困的难民,经过数十年才将其重新安置定居。印度与巴基斯坦发生过三次战争,分别在1948、1965和1971年,并于1999年在卡吉尔发生过小规模边界战役。事实上,分隔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差异从未消弭,甚至还有国际化的趋势。现今两国都是拥有军队的民族国家,并都于近年发展出制造、发射核弹的能力。可以说,印巴分治不但未能解决问题,反倒因为双方都有战争武器而使局势更加恶化。双方长期处于不稳定休战与小规模边界冲突的状况,多数时刻,唯一牵制两国的因素是战争带来的明显伤害。印巴之间的紧张情势是今日南亚的结构性特征,但并非唯一一个。为了深入了解今日南亚的动态,我们需要一一研究南亚地区的新国家,首先从印度开始。

印度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来,变化甚巨。篇幅有限,无法完整叙述所有复杂的变化,以下将从三方面描述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民族国家、经济与社会。

关于国家,印度共和国的显著特色是,它从一开始就具有选举制度,是代议制民主国家。这是一项惊人的成就。首先,截至目前,印度是世界上采用普选制的人口最多的国家,大选投票需要持续数周。当代欧洲分成许多人口少于1亿的小型民族国家,美国也仅有3亿多人,而印度则拥有超过10亿的人口。欧美演化出来的现代代议制民主,统治的是相互竞争的小族群;然而即便是分治后的印度,仍旧大得足以形成数个民族国家。世界上许多欠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军政府或一党制时期,政党竞争受到压制;印度却是例外,印度军队始终由政府领导。即便曾在英迪拉·甘地担任总理时宣布实行紧急状态的两年,公民自由暂停,议会权力被取代,但军队却未夺取政权,最后国家仍成功重返选举和议会统治。至于一党制,虽然数十年中大选确实由国大党主导,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家族多代掌权,今日仍旧深具影响力,但其他政党并未受到压制,在全国政坛仍扮演重要角色。印度数次通过选举,在国大党与非国大党政府之间和平转移政权,许多地方政府也由国大党以外的政党组成。虽然我们常以为代议制民主已是这个时代政府形式的常态,但在许多欠发达国家,例如中东石油国家中,代议制民主并不稳定,甚至不存在。不过印度是个例外。原因之一可能是印度接触过英国议会理念和实践,然而同样的因素却没有在其他前英国殖民地产生相同的结果。另一种可能是印度社会由许多说着不同语言、来自不同种姓的人组成,缺乏天然的多数,因此,在印度任何层面的政治都需仰赖联盟,而这正是适合代议制民主成长的沃土。

首任总理尼赫鲁是民族独立运动中的国大党青年领袖。他是甘地的爱将,却将国家领向非甘地路线。如同许多脱离大英帝国的新独立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尼赫鲁也曾在英国接受教育,也出生于长期参与民族主义运动的富裕家庭。尼赫鲁想象中的新印度,有强盛的军队和强大的工业基础,与甘地主张的反西方模式的乌托邦理想背道而驰。英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潮,为尼赫鲁提供了不同于西方发展模式的新思路。政治上,尼赫鲁采行不结盟路线;经济上则选择由国家来领导经济发展,将基础工业国有化,并管控私有企业。

1955年,不结盟运动由印度、南斯拉夫和埃及领导人尼赫鲁、铁托和纳赛尔共同发动。这项运动是冷战的产物——当时美国与苏联间的长期对峙,将世界分裂成两大阵营。不结盟运动则成为第三条路线,即拒绝在冷战中选择阵营。虽然这一思想确实给世界带来些许影响,但不结盟思想本身并不足以将成员联合在一起。事实上,部分主要成员,例如古巴和南斯拉夫,也并不被认为是真的不结盟。虽然今日不结盟运动名义仍存,但冷战结束已经让不结盟失去了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