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引言(2)

书名:走出内向,给孤独者的治愈之书本章字数:2476

在孩提时代,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情,我和我那些外向的亲戚的感受会如此天差地别。我的父亲是中国人,我的母亲是犹太裔美国人。他们都钟爱两件事情——中餐以及和新朋友聊天。除此之外,我的两位兄长也热衷于邀请一大帮朋友在家里聚会好几个小时。原本我天真地以为,他们只是更擅于假装喜欢我讨厌的东西,但后来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困惑:为什么他们会喜欢结交一大帮新朋友,愿意花上好几个小时进行社交活动,并且对举办我并不感兴趣的生日派对如此乐此不疲?问题出在哪儿?我开始严重怀疑问题就出在我身上。

尽管如此,在成长过程中,我还是一直向往着更辽阔的人生,因为世界上新奇好玩的事物总是层出不穷。但是在我成长的小镇上,那是一种我想象不到的人生。所以我决定离开“熟悉的圈子”,从认识我的人中抽离出来,将自己变回一页白纸,到一个可以彻底改造自己的簇新之地。我去过北京,到过澳大利亚,最后选择了我现在居住的伦敦。

尽管路途遥远,但在旅行中有些事情我始终如一地在做,比如独自一人在角落里吃饭,食物还是那些食物,像饺子、烤虾、烤饼和奶油等。还有独自一人在外徘徊,从紫禁城到悉尼歌剧院,再到伦敦塔。我本以为在异国他乡,我或许能将内向从身上抖落,但没想到它就像湿疹一样,在一般的气候条件下都能茁壮成长。

2012年,苏珊·凯恩的畅销书引发了一场“无声革命”。书中写道,每两三个人之中就有一个内向者。他们没有任何问题。内向的人往往专注做事,喜欢独处,“不爱攀谈,讨厌公众演讲,喜欢一对一的谈话”。“又害羞又敏感的宅女?”没错,说的就是我!

读到这些时,我如释重负,决定拥抱自己的这一面,因为这就是最真实的我。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没有因此而感到自责,反而十分庆幸。毕竟,我的性格是我成为作家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意味着,我和我小圈子里的朋友的关系甚为亲密。

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一切都变了。先是失业,再是最亲密的朋友搬走,笼罩在我头顶的孤独感瞬间压了下来,就好像最近我搁浅了跑步计划,我的人生也变得停滞不前。事实上,我想故伎重施,跳上一架飞机,顶着弗朗西丝卡·德·露西式的名字,开启一段新的生活。但很显然,我并没有那么多自信来实现这个念头,甚至连我用来遮脸的帽子也没有那么多可以用来更换。

我总是停下来思考:我究竟想从生活里获得什么?我想获得一份工作,也想结交一些新朋友,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和社会的连接感,从而变得更加自信。这样的要求很难实现吗?应该不会吧。那么,现在我有工作、有密友,生活富足、人生充盈,还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呢?于是,我带着与日俱增的自信逐渐意识到,原来那些不内向的人一直在尝试新事物,他们在冒险,在和社会建立新的联系。与躲在昏暗的角落窥探这个花花世界不同,他们选择在这个世界上尽情地绽放自己鲜活的生命。

曾经,我无意中听到我的前同事薇洛提起她去纽约旅行的经历。那天她在展望公园闲逛,偶遇一只小狗,并逗了逗它。然后薇洛就和小狗的主人——一位女士共同度过了一整天。夜幕降临时,她俩还一起去了一家爵士乐俱乐部,玩到凌晨4点仍然意犹未尽。在那之后,她又通过一位新朋友的介绍,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甚至在某个节日的时候,她在排队上厕所的空隙交上了一个新男友。并且她发现自己患有低血糖,也是通过在聚会上和一位医生聊天得知的。薇洛的整个人生都是由这些偶然的相遇拼凑而成的。因为每当与人相遇,她都会选择交谈和倾听,而不是飞快地从他们身边跑开,嘴里还嘟囔着:“我不会说英语,我不会说英语……”

所以,如果我也敞开生命的大门,我的人生际遇会发生什么改变呢?它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吗?

尽管我已经全然接纳了自己,但此时此刻,在这个人生的关键节点,我没有感觉到快乐。我向来最擅长的就是,用自己内向者的身份做砖瓦,逐渐筑起一堵与世隔绝的高墙,任凭他人在墙外嬉笑,而我在墙内总能获得些许的安全感,这就足够了。

我很享受只属于一个人的世界,但有的时候又会好奇,如果我一直这么内向的话,是否会错过什么。当你试图去定义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和你的定义有关的局限性。于是,我对自己的看法,慢慢变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演讲?不了不了,我不会演讲。”“聚会?不了不了,我不擅长搞聚会。”我接受了我是谁,接受了自己是内向者,从而理所当然地拒绝了那些让我天然恐惧的东西。因为我依旧害怕,并且从未直面过恐惧,更遑论走出去迎接内心渴望的新生活。

在我攻读心理学学士期间,我选修了一门神经科学课程。因为我对“先天”和“后天”的相互作用兴趣盎然,尤其是对内向性格的成因充满了好奇。但是现在我已然成年,假设我做出“后天”的努力,这些新的经历又能将我的性格改变多少呢?!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忠于自我。”话虽如此,但我不想一直被内心深处时不时涌上来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裹挟,我不想一直“发育不良”,无法成熟。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是最聪慧的生物,我们有能力让自己成长和蜕变。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一个小小的声音穿透了我的身体,萦绕在我耳边:“管他呢!”原来,我一直在用内向这个标签作为逃避的借口。

直到那时,我一直保持着内向的特质。它让我和内心深处渴望着的事物完全绝缘,比如职业生涯的发展、崭新又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充满欢声笑语的友谊等。

或许,我本身就是一个生长在山洞里的内向者,而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内向者,才住进山洞里。有很多内向者很快乐,即使在山洞里,他们也能达到人生最完满的状态。但是,我想走出那个山洞,因为我坚信,有一个比现在更广阔的生活在等待着我,它会让我振奋,让我雀跃不已。

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有些事情必须被改变。

这里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如果一个害羞的内向者,拿着外向者的剧本,像“交际花”一样生活一年,会发生什么?她是否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置身于那个她之前不惜一切代价逃避的熙来攘往、人声嘈杂的社交场合?

这次改变会帮她按下重启人生的按钮,赐予她韶华重来的机会吗?

或者,她会形单影只,选择在树林里以草为食,和狼聊天,直到因为营养不良而死去,但她再也不用和人闲聊比特币了,她会因此感到高兴吗?

算了,不管这么多了,思维发散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