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二章 和陌生人搭讪(4)

书名:走出内向,给孤独者的治愈之书本章字数:2852

但是,我是不会被轻易击败的!于是我继续在房间里搜寻下一个“受害者”,然后瞄准了一个叫戴夫的男人。他50岁出头,现在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单口喜剧演员。我们站在一幅抽象画前,画中看起来是一头病恹恹的海象。他率先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讨论了一会儿如何才能克服写作障碍。一边喝红酒,一边听罗德·斯图尔特的歌能治好写作障碍,这是他告诉我的方法。目前为止,这个方法疗效显著。

那几天,我一直都在应酬。晚上活动快到尾声的时候,我碰到了那个邀请我参加艺术展的街头艺术家罗杰,他聊起了他的画。

“对我来说,艺术是唯一有意义的东西。”他说,“它轻盈,质地温柔,而且……”

打住!我一点都不想在艺术展上谈论什么艺术的优点。我满脑子都是:对于这个温文尔雅、说话轻声细语的男人,我有什么想了解的?

“罗杰,你做过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难以置信,我竟然直接问出了这个问题,我怀疑下一秒他的嘲笑就会劈头盖脸地砸到我身上。

但是,他没有。他端着酒杯沉思了一会儿,说:“嗯……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吧,我把我们学校的艺术系给烧了。”

哇哦,真劲爆。

按我以前的脾气,我一定会径直路过这个人,不会和他产生任何交集。现在,我居然站在我所参加过的最豪华的派对现场,并且知道了这个人过去的“罪行”。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停下来主动打了个招呼而已。研究结果是正确的——和人聊天的确令人愉悦。虽然比不上找一间小木屋,围着炉火重读《我的秘密城堡》那么惬意,但也着实不赖嘛!

这次聚会让我“士气大涨”。尽管在见人之前我还是会焦虑不安,但就像拆石膏那样,只要深吸一口气熬过最开始的恐惧,最痛苦的部分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那个星期的一个晚上,我搭乘火车回家,邻座是一个男人。我试图和他说话,但又怕他误会我在勾引他,内心无比纠结。

“你好。”末了我还是开启了话题,“你这件夹克在哪里买的啊?我老公正好也想买件这样的。”我紧张得心脏微颤。

他被我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搂紧了胸前的包,过了半晌才慢慢松开。“芬兰。”他回答我。其实这是无用信息,我对他的皮夹克在哪儿买的没什么兴趣。但我问他答,一来一回之后,我身上的“石膏”已经被我拆下来了,这才是我的真正目的。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芬兰男人仿佛打开了什么魔盒,开始滔滔不绝地和我说话。他告诉我,他在伦敦已经住了5年,我们还发现了彼此的共同爱好——一档叫作《我为喜剧狂》的电视节目。在寒冷的雨夜,能有一个陌生人说说话,总比坐着一言不发、为了避开眼神交流而时刻保持警惕要好得多。这只是一场随意的闲聊,既不感人肺腑,也不发人深省。但当他起身准备下车时,他转向我说:“今晚很高兴遇到你。”

车内其他乘客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好像在围观一场“科学实验”。

不过也没错,我和他的确在进行一场有关和陌生人搭讪的“科学实验”,而且这次实验进展得还算顺利。

扯远了,让我们把思绪重新拉回我最开始参加的那个人际关系培训班上。我偷偷打量了一眼那个穿着格子衬衫和牛仔裤高高卷起的男人。马克正在播放下一张幻灯片。

他指着一张爱德华·霍珀的油画,画中是一个绝望的女人在凝视着窗外。

“作为人类,我们极度脆弱。我们是这个星球上微不足道的一环,就像偌大的星系中漂浮的尘埃。我们如此不堪一击,一根树枝从树上掉下来砸到我们的头上,都足以让我们一命呜呼。”

我把身体往下缩了缩,下意识地摸了摸后脖颈。

“我们需要朋友的帮助以存活于世,因此社交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我们都希望能够拥有深厚的友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成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他又指着爱德华的画继续说道。

在畅销书作家阿兰·德波顿的《人生学校》一书中,我现在上的课被称为“如何社交”。

我12岁的时候,美国南部曾风靡过一种礼仪培训班,我母亲断然不会错过这阵潮流。果然,在某天晚上,她通知我去参加这个培训班。我不忍辜负母亲期盼我变得外向一点的良苦用心,只好答应。那一整晚,我都笼罩在黑色的惊恐中,一颗心时刻提到嗓子眼,就怕那位蹬着中跟鞋,手拿麦克风,名为鲜花夫人的优雅女人,会突然走到我身边,喊出我的名字。怕什么来什么,她放下麦克风,冲我开口,让我给一个12岁的男孩做舞伴。我只好听话地抓着他汗涔涔的手,和他紧张兮兮地跳了一晚上狐步舞。这让当时年少的我遭受了巨大打击,也让我的外向程度倒退了好几年。所以,我不知道在一个承诺教你如何社交的课堂上到底会发生什么,但我只求不要重蹈覆辙。

夜校设在一间地下室里,大约有40个年龄各不相同的学员参加。马克带着滑稽的自信凝视着我们,我们则像罗素广场上围观的群众,也齐刷刷地盯着他。

我不知道剩下的39个人来上这门课的真正原因,但英国最近被称为欧洲的“孤独之都”,所以我猜多少都和孤独搭点儿边吧。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现代人整天盯着手机,忽视别人已经成了常态。这可能就是我们忘记了如何和自己的同类打交道的原因。

孤独被宣判为一种健康流行病,与他人共度时光是疗效最显著的治疗方法。马克告诉我们,为了健康,我们也要多多与他人沟通交流。但他同时强调,这种沟通交流不是指每天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而是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彼此的、有意义的深入谈话。这和尼克的理念不谋而合,我回想起他曾鼓励我尝试更多的私人谈话,我在艺术展上将这个建议付诸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那个人似乎真的言之有物。

说实话,能深入交谈,探索他人更深层次的领域让我兴奋不已,因为我对闲聊真的不感兴趣。我一点都不想谈论工作、天气以及人们的通勤方式。内向的人往往对闲聊深恶痛绝,这种互动方式手法拙劣而又难掩尴尬,索然无味且没有任何意义。马克说,内容丰富的深入谈话异常罕见,但我其实已经在伦敦的街道上体验过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表我”和一个“真我”,知晓这一点,能使我们的谈话变得更加充满感情和妙趣横生。“表我”谈论天气,晚餐吃了什么,或者周末的安排。“真我”则谈论这些事情之于我们的意义,以及我们对它们的真实感受。

“真我”控制着恐惧、希望、爱、不安全感以及梦想。“表我”则被实物、事实、细节和条规占据。“真我”是婚礼上的誓言,“表我”是婚礼的策划师。“真我”喜欢透过你的眼睛探视你内心深处的欲望;“表我”则会时不时地跳出来,检查你的购物清单。我自己的理解方式则是:天命真女组合的音乐专辑《有迹可循》是“表我”[《跃跃欲试》、《烦人精》、《账单、账单、账单》],碧昂丝的《柠檬水》则是“真我” [《祈求你能留意我》、《爸爸的教导》、《别伤害自己》]。明白了吗?

马克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晚宴的短视频。视频中,一名男子事无巨细地描述了他的通勤情况,然后询问对面的女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课程,专业是什么。接着,女生开始谈论她最喜欢的素食食谱。这简直是“肤浅谈话”的典型案例。我回忆起零星参加过的几次晚宴,对这种感觉出奇地熟悉。

在另一段视频中,一名男子提到他母亲过世了,但他迅速跳过了这一部分,将话题转向足球。但一个女人突然打断他,问他对母亲的死有什么感受,因为他母亲的离世发生在他双亲离婚后不久,她很好奇他是如何同时应对这两件事的。视频中的女人看起来并无恶意,甚至她自己也觉得问这些问题或许有些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