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24章 天津的消息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本章字数:2016

《大明时报》发行第一天,全徐州都记住了这份有趣的报纸。

当日晚间,府衙后堂内,朱友健对着烛光,翻阅着书生们的投书。

坦白说,大明的书生受科举的束缚,在眼界和智谋上,还不如后世那些天天刷手机的小学生。

这些投书当中,大多数都是老生常谈。

要么是劝皇帝“亲君子、远小人”,要么劝皇帝“崇尚节俭,不可奢靡”。

写文章他们能洋洋洒洒的下笔千言,可读完之后却发现,说了等于没说,或者就是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

稍微有点见识的,也是劝朱友健去南京:

“搜捡天下可战之兵,与建虏隔长江相持,借长江水利,以待天时……”

这份是朱友健看过的投书当中,写的最好的。

但依然不脱臼塚,有“抄袭”三国演义中,诸葛说东吴之嫌。

就这,还是罗邦已经筛选过一遍,才交上来的。

也就是说,这些是已经得到罗邦认可的。

“唉,人才难得啊!”

朱友健不由想起后世,那个“人才过剩”的年代。

三十五岁就业危机,你敢信?

罗邦听到皇帝的叹息,心里一突,不免有些惴惴。

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能力平庸,在府衙的时候就被下面的胥吏架空了,现在给皇帝办事还办砸过好几次。

本以为“为国选材”,几十篇文章都让他读之酣畅淋漓,其中总有几份能让皇帝满意的。

没想到,其中居然没有一个能被皇帝看中。

心慌的罗邦脑子一抽,堆起笑脸说道:

“陛下不知,今日来了个老糊涂,还担心自己的‘妙计’被微臣贪墨了去。”

朱友健听得好笑:

“那你将他的妙计说来听听。”

罗邦心里松了一口气,马上将江夫子的闹剧,绘声绘色的讲述一番:

“如此妙计已经是让人喷饭,那老夫子居然自己还信以为真了,自己还哭上了,这是真把自己当成大明罪人了,哈哈……”

罗邦自己说着都笑了起来,朱友健却没笑,反而是若有所思。

这种“人才”他当群演的时候,也遇到过。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入戏太深。

对演员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可对一个生活在自己幻想中的老夫子而言,却未免有些残忍,更不用说,他还有个女儿。

“这样,你明日派人去将他们父女二人请来,嗯……就先在报社,给他们派些轻省的活计,先养着吧,以后或许有大用。”

事情太多,朱友健也怕自己太忙,忘记了。

反正现在到处都缺人手,老夫子到底是个读书人,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罗邦不明所以,答应一声便告退了。

刚刚进门的陈默看着他离开后,才脸色郑重的取出一张小小的纸片:

“陛下,叶凡从天津发来的急报!”

朱友健接过来一看,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

“果然不出我所料!”

早在昨日,大明时报创刊号印刷之前,北边的消息汇总中,就有天津被多铎步骑大军两万进犯。

真实的历史上,由于原毓宗之流出尔反尔,被摆了一道了白鸣鹤不但没能进入天津,反而在李自成撤离京师之后,不得不跟着挥师西进。

以至于师老兵疲,为建虏轻骑所乘。

这支顺军偏师总计三万余人,猝不及防之下瞬间大败,白鸣鹤力战而死,其余兵马伤亡惨重,尽数溃散。

这一次,由了朱友健的搅局,白鸣鹤所部虽然吃了一次败仗,但总体损失其实不大。

进入天津之后,更是搜刮出许多官兵没办法找到的物资。

粮食、财物,甚至刀枪、火器、甲胄,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以至于白鸣鹤所部实力暴增。

又得李岩指点,白鸣鹤依计而行,搜缴船只,仗着水利与建虏周旋。

就是不与建虏死战,只会与建虏骑兵捉迷藏。

原本的历史上,在汉奸原毓宗的“劝说”下,天津城内的官老爷们放弃抵抗,俯首甘为虏臣。

建虏兵不血刃,轻取天津。

然而,这一次,在白鸣鹤的无赖打法之下,多铎损兵折将,十几天时间都没摸到天津城墙。

所谓的“开国诸王战功之最”,气得哇哇乱叫,只会对着一群来不及逃走的纤夫使鞭子,却对隔河相对的白鸣鹤无可奈何。

然而,现在的情势,正在悄悄转变。

鸽信的篇幅有限,叶凡只有短短两句话:

“原娄密谋投虏,晋商孔亲献船。”

原毓宗、娄光先之流,算是走上了他们的老路,朱友健对此丝毫不觉得奇怪。

建虏南下之时,在北直隶、山东等地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简直可以说是望风而降。

“晋商?孔亲?”

朱友健冷笑一声:

“拙言,这些应该是咱们的老熟人吧?”

陈默点头:

“不错!正是介休范家的范永寸和孔氏外亲宋祖仁。”

毕竟离的太远,虽然朱友健已经尽力将漕船带到南方来,但是运河就在那里。

除非有一支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内河舰队,日夜巡逻,否则总会有人愿意千里迢迢北上,将船卖到有心人的手里的。

朱友健虽然没太多的办法阻止,但帮他们扬扬名还是办得到的:

“你出去的时候,去一趟报社,将这个消息放在名头的头版头条!”

陈默答应一声,见朱友健没反应,忍不住提醒道:

“陛下,定王殿下早该到德州了的,不过至今还未有消息传来。”

朱友健一顿,心中暗自警惕。

这到底不是亲生的,他都快忘记自己还有两个好大儿了。

被提醒之后,朱友健却是云淡风轻:

“无妨,朕相信李岩,他会照顾好定王的。倒是永王早该到南京了,为何一直没有书信送来?”

其实两人心知肚明,无非是南京城里的勋贵与士绅们从中作梗罢了。

不过,朱友健也不担心。

以大明这些勋贵、士绅们自私自利的德性,永王朱慈炤是目前最安全的。

他们可不会为了别人火中取粟,去害一个无关紧要的光杆王爷的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