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刘三 (二)
见到刘邦,卢绾也没搞得他乡遇故知,两眼泪汪汪那么矫情。再说了,沛县跟丰邑乡间也没隔多少里地,不就一县城跟县城下面一乡镇那么大个距离嘛。刘邦见到卢绾,掏心窝的打开了话匣子。什么兄弟之情、父辈世交这类废话统统省略。就让他谈了谈关于信陵君与张耳的事。卢绾的书比刘邦读得多点,有时候也不能总听那些喊打喊杀人的粗人们的想法,读书人有时还是有独到的见解的,刘邦是这么认为的。
卢绾认为,现在适逢战国末期的乱世,俗话说,乱世出混混,乱世也出英雄嘛,混出来了就是英雄,混不出来,那还是混混。所以,阿邦啊,你要坚持下去,要把这份混混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做。知道什么是工作,什么是事业吗。工作就是像你现在这样,跟个王陵,他给你发吃的发喝发玩的。那是你给他收到了保护费,他是你老板。你所做的任何事都得看他脸色,他阳光,你就灿烂。他那天愁眉苦脸了,你也得跟着掉眼泪。事业则不同,事业那是跟自己干的,事业的每一步都是要为了自己,对,就是为了自己。
混混其实是一个笼统的称呼,想想看,这世间,谁不是在混啊。混的同时,就看你上心不上心,用心混,用力混,那就是事业。跟着混,看着混,摸着混,那就是工作了。混混这个行当,虽没规范而严密的组织,但一定要有上下尊卑的关系,在上是大哥,在下就是小弟啦。大哥养小弟那是理所当然,同样的,小弟听大哥的话,那也是理所当然。可能大哥混大点了,小弟多,总有一些犄角旮旯不听话的,那就要看老大的手段了,其实你发现没,你大哥王陵就有他的方法,可能这个方法连他自己都不太清楚,但小弟们就听他的,也甭管小弟们心里愿意还是不愿意,其实管小弟就像强奸,你要让他听话顺从,又不能让他去告你,这个可就是个大学问了。有钱你可以让他顺从,那如果没钱呢,没钱时就要用没钱时的办法。光这个学问都够我们一辈子去学习的。
其实,混混虽没有什么楚国混混、赵国混混、齐国混混的差别,我已经说过,都不是混,在哪儿都是混,但是,混混却有一些不成文的等级。这个等级主要就是看你跟谁混了,说个不好听的,人家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如果你觉得不太中听,那么我们反过来说,如果你主人是小时候我们村那只大黄狗,那么,以你主人的实力,那只能在村里撵几只鸡,跑田里追几只兔子。如果你主人是条藏獒,那哇塞,你可就牛了,那都可以追着咬村里的大黄了。
说白了,就是你跟着谁做小弟,有跟王侯做小弟,有跟乡绅做小弟的。举个例子,在混混行当里,像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燕国的太子丹等,他们就是直接跟本国老大做小弟的,他们本人就是高官豪门,身在国都,多的是田是地多的是钱,他们手下的小弟,来自全国各地,据说还有匈奴人,小弟的数量最少也有上千人,他们的势力足以敌国,像他们,可以称为国家级的混混。差一点的混混,如张耳在外黄,王陵在沛县,他们身居县城,有钱,那么县内的混混们,跑去投靠,人数多的可能有几十百人,像他们,可以称为县城级的混混。再差点的,大致就是像你一样,曾经在丰邑乡混的。这群人主要是讨生活,通过聚集乡里无良少年,三五成群,浪荡游闲,人数以几个人或十几个人,那就是乡里的混混咯。至于还下点的混混,那就是小小地方的某些人多的地方,像菜市场里面的什么肉霸、菜霸等等了。
卢绾要告辞了,他告诉刘邦,有事给他发信息,乡里乡亲的,能帮上忙一定帮,不能帮上忙的,想办法帮。
刘邦听到卢绾一顿神侃后,晕头转向,后来又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他决定暂时跟王陵请个假,具体什么事也没说,王陵也当是暂时少了个蹭饭的,也没多问。
刘邦这次决定出趟远门,他要从丰邑到外黄县去,我们可以看看地图,从江苏省丰县到河南省民权县,中间起码有数百里,出楚国以后,中间还隔着魏国的单县、蒙县、甾县等地,刘邦的交通工具,主要还是依赖自己屁股以下的那个11路公交。对于刘邦来讲,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出门远游。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一个二十来岁的乡下小青年,一个人由江苏省丰县靠双脚徒步走到河南省民权县的驴友,既没车又没马的,此间风餐露宿,为的只是想投奔、想结识一个自己景仰崇拜的偶像。看来追星自古有啊。
至于我们刘邦靠什么能耐得以见到张耳大哥,我们的张耳用何种规格接待了刘邦,其中的具体细节,史书上没说,史书上只是说,小青年刘邦啊,他曾多次从沛县到外黄拜会张耳大哥。(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至于其它的,他有可能还受到了张耳大哥的热情款待,并介绍给了嫂夫人认识。嫂夫人估计当时不会算命,要知道我们刘小帅锅的命的话,估计她还得离一次婚。再后来刘邦跟着张耳大哥在江湖上相当活跃。在此前前后后,我们刘邦在外黄住过好几个月,并且相处得相当融洽。
刘邦跟随张耳,大约是在刘邦他十七岁到三十二岁之间,也就是公元前24到225年之间的战国末年。以秦国的历法计,正当秦王政七年到二十二年。公元前240年,刘邦十七岁,而秦王政二十岁,开始亲政掌权,灭六国的步伐加快。公元前230年,刘邦二十七岁,秦国攻灭韩国,建立颍川郡。公元前228年,刘邦二十九岁,秦军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安。公元前226年,刘邦三十一岁,秦军攻下燕国首都蓟城。公元前225年,刘邦三十二岁,秦军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魏假投降。秦灭魏国后设置了东郡和砀郡,外黄县归属于砀郡。
后来秦军挺进外黄后,开始整顿社会秩序,打击不法势力。没过多久,黑白两道大小通吃的外黄县令张耳,被更的黑秦政府通缉,并发布追捕令。张耳逃离魏国,隐姓埋名,在本来属于楚国的陈郡陈县潜伏下来。
刘邦与张耳的关系,被迫暂时中断,刘邦的混混生涯,也由此告一段落。
可以看出,对年轻时的刘邦影响最大的三个人物,排第一位的应该是魏国的信陵君。排第二位的是外黄县的张耳,排第三的是沛县的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