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声闻篇其廿九·药王篇序·序说药王会(上)
八苦,是佛教的一个观点,认为人的一生中所要面对的八种痛苦,是四圣谛之苦谛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盛。
这八苦,如果仔细点儿的人都发现了:前四种都是人生在世过程中的自然之苦,后三种就是人生当中的心理上,特别是主观愿望上得不到满足的苦。至于“五蕴盛”,这就是打总结了——五蕴就是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就是说人最大的苦在于对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追求!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本身的存在就是苦!嗯……所以出家人是要清心寡欲的,要四大皆空,要六根清净,要明心见性……对不起,反正我一样都做不到!我就是个俗人!
我们今天要来说说,八苦中的自然之苦——病。
在道教的养生文化中,有“天地大父母,人生小天地”的一个说法。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天人合一论。道教养生的观点就是,人身与天地是同一本原、同一运转规律、同一构造的,人体小天地与宇宙大天地在各方面均有对应、协同关系。就是说,人的身体构造,是模仿天地自然规律运行而来。比如说,道气造化天地万物,那么人的生命也是由道产生的。道生神,神生炁,炁生精,精形成人身。人身也同天地一样,具有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的构造和特点,而且其形相亦像天地。又人身中气液的运行法度,也与天地日月一致;一日十二时当一年十二月;身中三百六十脉当一年三百六十日;心肾相距八寸四分为天地定位之比;一昼间气液在身中的运转,与一年间天地之气的运转同度。归纳来说,就是所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简介点儿,就是人法自然!
有论,“盖天地以阴阳亭毒,凡有血气者,禀受于其父母,固有歉于其父母者,即有戾于其天地者矣。”是说人是以受父母的阴阳二气而来,如果受到的父母二气不完整,那么对自己的身体也就不好了。这种的话,就是所谓先天不足了,娘胎头带出来的病,非常恼火!当然,哪怕你受足了父母二气,也还是一样恼火,因为人还生活在大天地中,身体受到自然变化的影响,还有后天的病变啊!就是所谓的“阴阳之或纯或驳,因而有和有乖,凝之肌肤筋骸之会,征之寒暑饮食之间,此疾病所由,类不越血气二端。”
都说,吃五谷杂粮的,哪儿有不得病的呢?但是,求生的欲望让人类在几千年与病魔的斗争中,战胜了大大小小无数的病痛,积累了无数丰富的治病经验。所以医者,从来都是伟大的职业!
我们国家的医术称为中医学,是世界闻名的。再说句题外话,那些说中医是伪科学的,你要感谢这个伪科学延续了几千年没有失传,不然在你祖宗的祖宗还没等到西医传过来的时候就早得病死了,不晓得哪儿还有今天你这样的无耻叫嚣!
中医的理论,是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划重点了哈,阴阳五行学说——跟道教一样哦!
是的,中医跟我们本土宗教道教息息相关!
古时候的中医学,古时候称为岐黄术。这里注意,岐黄,不是中药名称哦!岐黄,是指的中国最早的医学书籍《黄帝内经》和其传说中的作者黄帝及大臣岐伯(嗯,这个百度也能百度到的哦!)。
在古时候,人们称医生为杏林中人,参考成语“杏林春暖”,是赞扬医术高明的褒义词。杏林的典故出自《神仙传》关于三国时期“建安三神医”中的道医董奉。传说董奉医术高明,他看病又不收钱,就让人去他家后山种杏树,重病的种五株,轻症的种一株……几年后,他家后山就有上万株杏树了(这哪里是杏林,分明是杏海了喂!),杏子熟了后,他让人只要用谷子来换就可以自己去采杏子吃(想想真是聪明啊!水果换粮食!)。
其实,在古时候,百姓对医者都是非常非常尊敬和崇拜的。因为那时候的物质条件和认知,不允许他们成为“医闹”,除非是那些寿星老头儿吃砒霜——嫌命长的……同样的,古时候的医生,医德普遍也是非常好的(个别杏林败类不提哈!)!在那种“和谐”的背景下,百姓对医者的崇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乎,医者中的标杆榜样就有了平步青云的地位——封神!
民间封神跟姜子牙封神不一样哈!要说从信仰度而言,人民群众自发组织,出自真心实意参拜信仰的神祇反而更有凝聚力些,也最有香火!因为民间封神神祇,都是跟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水神、灶神、城隍土地、关二爷、还有各个行业的保护神等等……
自古以来,我国医者的封神不少,他们都有个统一的神号,叫“药王”!
伏羲、神农、岐伯、长桑君、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是的,你听过没听过的古代医之大家都可能被人在庙祀中奉为“药王菩萨”信仰过!其实不论是哪个药王菩萨,民间百姓都对他们有着祈求安康、祛病禳灾的精神寄托,也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历代名医的纪念和尊崇。话说现在,你看还有哪个所谓的名医有所待遇?锦旗就是最高荣誉象征了有没有!
四川,中华医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所以四川地区对药王菩萨的信仰祭祀也很盛行。根据作者资料收集及文献查阅,其实在宋元时期,四川地区是没得药王信仰的相关记载的,明朝都很少,直到清朝才有相关记载。没有记载也不能表示就没有,何况,四川地区信仰的药王菩萨,可是大名鼎鼎的真·药王孙思邈啊!
孙思邈的生平就不赘言了,感兴趣的朋友自行百度。我要说的是,孙思邈曾多次赴蜀地行医,其医德事迹至今在当地传颂,也被历代蜀医视为医德准绳。所以,在四川地区被普遍立庙塑像,也是百姓对药王孙思邈的肯定。听说原来金堂县的县府城厢镇西街有个普惠宫,就是川主庙,除了祭祀川主跟土主外,也有供奉药王菩萨的——这种合祀一庙的现象,在早先川地很是常见。
每年的四月卄八就是四川民间的药王会,各地都会举行敬神祭祀活动。和其他如观音诞庙会有所不同,药王会上除了祭祀、艺术、游乐外,还有药材经贸的重头活动。说白了,药王会其实就是医、药商的商业性赛宝大会。
丙戌年农历四月初,四川出了件大事——国军临时政府从陪都退还南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