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3章 2019年12月,许建州

书名:薪火:老兵日记1953本章字数:3871

2019年12月31日夜,上海外滩的夜空,被一束束腾空、绽放的烟花点亮,五彩斑斓、绚烂无比。黄浦江上,一艘艘游轮、汽渡和货船纷纷亮起了五彩的灯带。岸边的高楼大厦,也都在玻璃幕墙上打起了“新年快乐”字样的灯幕。滨江大道上,人头攒动,纷纷仰着脑袋观赏新年烟花和灯展,一群全副武装的武警们排成人墙,在努力维持秩序,以防发生人群踩踏的危险……

东方明珠第二层塔的旋转餐厅中,我坐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居高临下地看着窗外的夜景。如果非要用我贫瘠的成语来描述这一美景的话,那就是“美不胜收”,好看到“无可救药”。

母亲端着两盘从前方自助取餐区取来的食物,放了一盘在我面前,一边说道:“建州,我拿了一些你爱吃的烤肉,还有三文鱼片、雪蟹腿——”

“他要吃什么让他自己去拿。都这么大了,你不要老是什么都替他操办!”父亲也端着一盘食物走过来,坐到对面,一边扫了眼母亲放在我面前的餐盘,微微蹙眉:“小孩子要少吃生的东西——”

“不吃生鱼片来自助餐厅干嘛?”我几乎是条件反射地回怼父亲。

父亲脸色微变。

母亲急忙打圆场:“还不是你生日的时候说想要来一趟这里,我就告诉你爸了,他这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愿望吗?”

“那是我三年前的生日愿望吧?”不提这个还不打紧,一提这个我对父亲的怨愤就又涌了上来。

我已经十四岁了,可记忆里父亲陪我一起过的生日只有三次。其他时候,他永远在出差。如果不是户口本上他的名字确实在册,我真的怀疑他是个假的,被我妈雇佣来的演员。不过如果真的是雇来的演员,恐怕反而要敬业一些,起码我的生日不会错过。

我非常讥讽地补充了一句:“只有幼稚的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才会想要来这种旋转餐厅吃饭吧?”说着故意用手里的筷子点了点餐厅里一圈的叽叽喳喳吵吵嚷嚷的小朋友们。

母亲一下子说不出话,瞄了眼父亲开始难看的脸色,转移话题,“那都是我不好,我记错了——快吃快吃,看你觉得哪个好吃,我再去拿!”说着把餐盘又往我眼前推了推。

我看到眼前堆了几乎要溢出盘子的菜后,忍不住皱了眉:“妈,你一下子给我拿这么多,吃不掉多浪费?”

“不多啊,我也就每样拿了一点——”母亲用宠溺的语气应道。

我感觉胸口莫名有些堵,语气不太好:“我不是说了我要吃会自己拿吗?”

“吃不掉就放着呗!不然等下被人家拿完了——”母亲不以为意道。

正好旁边一个服务生走过来,听到这话,用一种有些嫌弃的眼神扫了我们一眼,然后目光落在了桌子角落的一个牌子上。牌子上写着:

“文明用餐,按需拿取。”

我顿时感觉脸上发热,脑海里又猛然浮现出白天刚刚读过的张老太太的那本日记,里面提到郑叙马一家挖野菜吃糠饭的事情。我忽然对一桌子的美食产生了愧疚感,忍不住指责母亲道:

“妈,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做,让别人看着很没素质——”

母亲脸色一白。

“你这么和你妈说话,就是有素质的表现?”父亲怒道,瞪着我:“你从小到大都学了什么?起码的礼貌都不懂!”

我咬牙,“我从小到大就是读书读书读书——”

“书本里没教过你们要尊老爱幼吗?”父亲更怒。

“对,尊老爱幼,你爱幼吗?”我反唇相讥。

父亲几乎要拍案而起:“许建州——”

母亲连忙按住父亲的手,轻声道:“不要在外面吵,大家都在看着我们!”

父亲压住了怒火,却仍然瞪着我,克制着音量训斥道:“他都是被你惯出来的——”

“有本事你自己教我啊!”我冷笑了一下:“养不教父之过,别把什么错都推到别人身上!”

“你——”父亲瞪着我,终于说不出话来。

母亲紧紧地按住他的手,努力劝说道:“起码建州知道不要浪费粮食,这一点他没说错,是我做得不好。别生气了!”又看向我:“建州,难得一家人一起出来吃饭,开心点,啊!吃不掉的给妈,妈能吃!”

我看着母亲,抿了抿嘴。我知道刚刚那么说母亲是我不对,可我就是没办法对父亲的责备表现出顺从。因为他没有资格教训我和母亲。我低下头,开始吃餐盘里的东西,可这些以往对我来说甘之如饴的美食,今天竟然味同嚼蜡。但我还是很努力地光盘,只因为想起曾经的过去,有那么些人连草都吃不到。

----------分割线-----------

20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天气格外晴朗。

我起了个大早,换上校服,洗漱完后走到餐厅吃早饭。

母亲很吃惊:“建州,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早?为什么穿校服?”

“等下去敬老院。”我一边喝牛奶一边回答。

“昨天不是才去过,今天还要去?”母亲疑惑道。

“嗯。”我简短地应了一声。没有说我昨晚莫名一夜没睡着,翻来覆去之后决定去敬老院探望一下张老太太和蔡老太太,顺便送个新年礼物。

“可你爸爸下午就要出差,他现在去运动了——”母亲试图说服我留在家里。

我迟疑了一下,但很快就放弃了留在家里的想法:“他出差很稀奇吗?再说我还有56个小时的义务劳动!”说着三口两口就吃掉早饭,起身从房间里拿出背包,径直离开。

----------分割线-----------

大概是因为新年,敬老院里挂了好多彩带,看上去好不热闹。

我走到距小红楼几米远的小道上时,就听见从一楼大厅里传来难听的类似锯木头的声音,如果不是曾经学过,一般人是无法分辨出那是什么东西传出来的声音。很不幸的,我学过一段时间,所以一下子就听出那是小提琴的声音,并且是个初学小提琴不超过两年的孩童拉的,因为孩子拿的琴小,共鸣盒就小,才会发出这种锯木头的声音。我又仔细听了一会儿,能听出是《小星星》。看来又来了一帮社会实践的小屁孩来“折磨”老人们。

走进大厅,毫不意外地看见张老太太和蔡老太太都被护工推着坐在一旁,却十分意外地笑得很开心。连超级难搞的蔡老太太,居然也一脸宠爱表情地看着站在大厅正中央拉着《小星星》的那个穿着校服的小学生。小学生身后还站着一排几个也穿着同样校服的孩子。

我走过去,站到张老太太边上,和护工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然后非常挑剔地看着那个拉琴的孩子。小提琴把上贴了胶布,一看就是那种烂大街的琴行里教出来的“速成”娃,为了考级走捷径的速成品。估计不用几年就能拿到十级证书,然后把这个荣誉填写到某个小升初的简历上,从此把小提琴扔在家里不知哪个角落里生灰。再过几年,假如再让他拿小提琴出来拉,恐怕还是只能拉这一首最简单的《小星星》。

好容易熬到刺耳的锯木头声结束,又上来了一个稍大一点的女孩子表演唱歌,还好这个娃唱得不错,加上童声只要不是五音不全都好听,旋律本身也上口,一时之间老人们也都跟着孩子哼了起来:

“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

染白了山冈,我的小村庄。

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嗡嗡响。

我爬上梨树枝,闻那梨花香。

摇摇啊洁白的树枝。

花雨漫天飞扬,落在妈妈头上,飘在纺车上。

给我幸福的故乡,永生难忘,永生永世我不能忘……”

我听着曲调似乎很熟,但想不起在哪里听过,也想不起这首歌叫什么,可没想到不少老人们都会唱,看来是首老歌,这个小女生为了给老人们表演倒还是下了番心思的。

我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百度了一下歌词,发现这首歌叫《梨花又开放》。这时我忽然注意到旁边的张老太太竟然听得泪流满面,吓了一跳。因为护工站在她身后没有注意到,所以我从背包里拿出一包抽纸,抽了两张递给护工,并示意她给张老太太擦擦。

护工这才发现,连忙接过纸,帮张老太太擦眼泪。张老太太没注意到,依然眯着眼注视着女孩子,嘴巴不断地微微翕动着,跟着哼唱。

直到孩子们都表演结束,兴高采烈地扬着手里的社会实践单子,按照李护理长的指示离开去敲章之后,张老太太还沉浸在这首歌里。我和护工推着她和蔡老太太回到房间,她还在哼着这首曲子。

我看了眼手机,已经过去快一个小时,心里暗忖今天这两个小时应该可以很快打发了。没想到蔡老太太忽然开始找茬:

“郑指导员,没想到你今天又来了啊?来得还挺勤快的啊?”

我无语地看向她,只见蔡老太太促狭地冲我眨眼,本来就满是皱纹的脸更加皱在一起,就像一朵菊花。她今天又穿得鲜亮,花团锦簇的真是要亮瞎我的眼睛。

“蔡奶奶,新年好。”我皮笑肉不笑地从嘴巴里吐出几个字,然后从背包里取出两个东西,一个递给她,一个递给张老太太,“这是送你们的新年礼物。”

“还有新年礼物?”蔡老太太眼睛一亮,开心地像个孩子般一把抢过礼物,嘴巴还不饶人地嘀咕着:“哎呀,果然指导员就是觉悟高,还记得俺们这种老太太——”

“建州!你回来了!”

突然一声惊喜的叫声打断了蔡老太太,几个人都条件反射地一激灵,扭头看过去——果然是张老太太,脸上带着欣喜若狂的表情,一下子从轮椅上站起来,颤颤巍巍地扑过来,紧紧抱住了我,嘴里不停嚷嚷着:

“建州,你终于回来了!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我无奈却又只能认命地抬手轻轻拍她的肩膀,一边求救地看向护工。护工了解地跑出去找李护理长,蔡老太太却更乐,摆出一副看好戏的表情,冲我挤眉弄眼,不嫌事大地大声说道:

“张理华,你瞅瞅你这记性,你家建州昨天不就回来了吗?还给俺们上了政治课呢,你忘了?”

张老太太听着慢慢松开抱着我的手,抬起头有些迷茫地看了看我,眼神有些犹疑,估计是已经忘记了昨天的事情。

我连忙点点头:“对,政治课,我们昨天上了政治课。”

“你听见没?赶紧的,放开人家,让郑指导员继续给俺们上课。别搂搂抱抱的,也不嫌害臊!”

蔡老太太那嗓门吼得整层楼的人都听见了。连楼梯走道对面305-308房间的老人都听见了,估计正好刚刚从大厅里上来还没来得及回屋,纷纷被护工搀着过来看热闹。

我面红耳赤,尽管一向在学校里被老师们教训惯了,时常被罚站在走廊里,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因为被一个老人抱着,而被一群老人围观。

老人们看着我,捂着嘴吃吃地笑着,却露出像孩童一般天真烂漫的表情,我竟然头一回庆幸这些人都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相信明天他们就会全部忘记这一幕。只可惜除了这个精神头好到离谱的蔡老太太。

李护理长终于赶到,在把老人们纷纷劝回自己房间后,我们几个人又像昨天一样围坐在了桌子边上,继续听我“上政治课”。我轻车熟路地从抽屉里取出那本破旧的牛皮本,翻到昨天读到的地方,清了清嗓子,继续开始往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