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蒋介石所言其实不假,说起来这个挣大钱的股票交易所还真是孙中山琢磨出来的。那是在护国战争结束不久,孙中山觉得该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于是想了两个法子,一是他经常向人提起的修建10万公里铁路,二是准备学习欧美搞股票交易所,以带动实体经济的繁荣。这个交易所和今天的期货交易所类似,不过还混杂了股票交易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一些经纪商在交易所里代理客户买卖棉纱、股票、布匹、金银等物质,可以和现在的期货交易一样买空卖空。另外,交易所本身也发行股票,在场内交易。如果用现在的金融知识看,这样的交易所有很大问题,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混杂在一起交易,代理业务和自营业务也搅在一起,而且发行自己的股票交易,这样很容易让人暗箱操作,人为拉抬股价,甚至搞“对赌”去诈取客户资金。
在当时,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谁也不懂其中的窍门。孙中山将设立交易所的想法呈给民国政府农商部后,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新事物究竟是什么,怕产生严重后果,便没有批准。孙中山一看没了下文,也就不再提起。
正是这个被孙中山遗弃的想法,让蒋介石在饥寒交迫中猛然看到了飞黄腾达的机会。天天想着怎么脱贫的蒋介石,没去踏踏实实地找份工作上班挣俩稀饭钱,反而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举成为上海滩的金融大鳄,这种想法着实让人目瞪口呆。要知道,他想的可是成立交易所,是最大的庄家,是顶级掠食者,而不是做交易所里的经纪商,更不是天天望着大盘求菩萨保佑的股民散户。而且他当时连什么是股票都不知道,只是见过孙中山写给农商部的报告。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连饭钱都要借的穷光蛋,居然想开股票交易所!相信这样的勇气,足以让今天所有的股市庄家都相形见绌,自愧弗如。
别看蒋介石穷困潦倒,他敢这么想,也并非是痴人说梦。这得益于他常去借钱的那个朋友——张静江。
谁说有鸡才能下蛋,蒋介石就准备去借只鸡来给自己下蛋。蒋介石没钱,可张静江有钱,而且还是上海有名的富人。张静江本来和陈其美是好友,一看陈其美遇刺后,蒋介石不顾安危料理了陈其美的后事,心里便对蒋介石有了好感。这阵子蒋介石经济拮据,一直是他在接济蒋介石。另外,张静江还是个烧冷灶的精明商人,他看准蒋介石绝非池中之物,所以又在这一时期,和没权没势更没钱的蒋介石义结金兰,磕头拜了把兄弟。所以,当蒋介石将自己开交易所的想法跟张静江和盘托出后,这个把兄弟不仅没笑话他,反而极力支持,出钱出力帮着筹备这个大胆而冒险的想法。
有张静江做后盾,蒋介石心里踏实了。正当他觉得自己和金融大鳄的梦想越来越近的时候,中国的政局已经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
由于和总理段祺瑞争执不下,身为总统的黎元洪干脆请张勋进京,希望能居中协调。可没想到张勋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一进京就把溥仪捧出来,宣布恢复大清朝廷。这一来,全国上下顿时群情激愤,段祺瑞顺势在天津马厂誓师,杀回北京驱逐张勋。引狼入室的黎元洪也只得引咎辞职,由冯国璋接任总统。
按理说,事情闹到这个地步,那些手握大权的军阀们也该满意了,接下来应该好好搞一下经济建设,让国家休养生息,也让老百姓喘口气。可段祺瑞一旦大权在握,就要对曾经支持黎元洪的国会下手,坚持解散国会,并且连民国的准宪法《临时约法》也要束之高阁。这个危险的举动让孙中山火冒三丈。要知道《临时约法》是民国政治体制的根本,此法一废,民国也就名存实亡。两人唇枪舌剑地谈不拢,孙中山一怒之下就跑到广州竖起护法大旗,准备讨伐段祺瑞。
死了一个袁世凯,又来一个段祺瑞。中国就如同一个超级大舞台,上演的只有无休止的战争大戏,只是名称由护国换成护法,战争却依然残酷而激烈。
忙着赚大钱的蒋介石,这时在筹备交易所方面已有了一点进展,居然把上海滩的头面人物虞洽卿都拉了进来,还有众多商界名流也纷纷表示支持他的计划。有了无限美好的前景,蒋介石对革命也就不再那么有兴趣。他现在可不是那个矢志要推翻满清的热血青年,而是一个经历了很多挫折失败的现实主义者。既然交易所成功有望,钱来得又快又多,自然也不愿意跟孙中山去广州了。
最关键的还有一点,此时南下广州的孙中山一没钱二没军队,只带了一百多人的国会议员和廖仲恺、朱执信等助手。之所以唐继尧和陆廷荣会邀请他去主持护法大局,仅仅是想利用他的影响力而已。在山东栽了过跟头的蒋介石这回学精了,他告诉其他人,党的活动需要经费,而办交易所将为党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费保障。凭这个借口,对金融一窍不通的蒋介石得以留在上海,继续和张静江、戴季陶等人一起筹备交易所。
果不其然,这些军阀将孙中山请到广州出任军政府大元帅后,既不出钱,也不派兵,还嘲弄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军政府为“空头之政府”,其轻蔑之甚可见一斑。搞了大半辈子革命的孙中山,这时才发现自己只是个光杆司令。在这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年代,他的理想逐渐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所淹没,对现实政治进程几乎起不了任何作用。没过多久,无可奈何的孙中山只得仰天长叹,痛骂这些靠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起家的新军阀并无护法的诚意,只是“借护法之虚名,以收蚕食鹰攫之效”。
留在上海的蒋介石,不断听到广州军政府的不利消息,这让他极为纠结。一方面,他断定孙中山这次南下护法,由于没有实力派真心相助,只能被排挤、被利用而一事无成。另一方面,他对孙中山和革命事业又有很深的感情,甚至可以说他的人生价值和革命事业已经连成一体,如果革命成功则他这些年冲锋陷阵、屡犯险境都值得,如果失败则他蒋介石也将毫无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先后两次上书孙中山,提出对北洋军的作战计划,就反映出他这种犹豫的心态。
此时自顾不暇的孙中山无法给他任何一个象样的机会,只在1917年11月1日任命他为大元帅府参军。这是一个不能让蒋介石满意的虚职,他没有赴任。显然,他是在等待机会,一个能让他掌握实权的机会。三十而立的蒋介石开始了第一次政治投机。
本来蒋介石对他这个决定很有信心,可是张静江的到来却让他直想扇自己嘴巴。
“这下好了,孙先生终于有自己的部队了。”一进门,张静江就挥舞着手中的电报,脸都乐开了花。
正沉浸在富贵梦中的蒋介石一惊,伸手夺过电报一看,原来孙中山真的组建了一支直属于自己的军队。
11月21日,一直苦于手下没兵的孙中山终于得到广东省长朱庆斓的支持,得到20个营的警卫军。孙中山很快将这5000人的警卫军改编成“援闽粤军”,并任命陈炯明为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许崇智为支队司令,准备开赴闽南地区与北洋军作战。
蒋介石拿着电报半天说不出话来。可更让他吃惊的还在后头。
“介石兄,不是我说你,你是学军事的,你的本事应该放到战场上去,直接担当作战方面的任务。可你倒好,孙先生要你去广州,你居然都不去!”
“我是忙着筹备交易所。”
张静江一听,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一楞神,随即说道:“对了,我还有个事要告诉你,咱们这个交易所黄了!”
“黄了?”蒋介石一听,急得一下子站起来,眼睛瞪得老大,“怎么回事?”
张静江叹了口气,说:“张謇已经上书农商部,反对我们办交易所。农商部一看他这样的商界领袖都反对,也就不再支持我们。”
蒋介石一屁股跌坐下来,目光有些呆滞。
张静江所说的张謇,是江浙一带的著名商人,拥有大大小小20多家企业,涉及棉纱、矿产、金融等行业。张謇之所以反对办交易所,是因为按照欧洲国家股票交易“一区一所制”的规定,他的企业势必会受交易所控制。而且蒋介石等人筹备交易所的后台是虞洽卿,如果交易所办成,等于说张謇的产业将受虞洽卿的控制。这是张謇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的。他一反对,交易所的黄金梦就成了泡影。
这下怎么办?交易所黄了,自己又没去粤军赴任,岂不是两头落空?蒋介石在心里对自己说。
看着蒋介石那张因沮丧而极度扭曲的脸,张静江也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其实,你不该参与交易所的事情。这些生意上的事情,由我和季陶来操办就可以。军人还是应该到战场上去建功立业,哪天功成名就,也好让大家跟着沾点光,到那时一个证券交易所根本算不上什么。”
蒋介石无比懊悔地拍了一下脑门,点头道:“静江兄说得是。”
原本蒋介石已经打定主意,在护法战争中只是敲敲边鼓,帮孙中山出谋划策,至于结果怎么样就看孙中山的运气,而他则还是忙着筹备交易所,往富贵之路上奔。
可形势一变,此消彼长,这条富贵路说黄就黄,甚至连昙花一现的机会都没有。而孙中山的广州军政府却组建起粤军,已不再是昔日被人嘲弄的空头政府。而且粤军气势如虹,看架势福建的战事马上就要开打。
这让蒋介石开始后悔当初不去赴任参军的决定。
等张静江又唠叨埋怨一阵后,只剩蒋介石一个人在屋里。他耷拉着脑袋琢磨来琢磨去,都觉得现在没脸皮再去赴任。
“只有继续等。”当蒋介石下了这个决心,又重新抬起头时,眼睛里才稍微有了些光芒。他是想等形势再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就象加入催化剂的化学反应,其速度和结果都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改变。
上帝说要有光,便有了光。
中国的政局变化之快,几乎和川剧的变脸一样,实在令人咂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段祺瑞就发现他将没有实力的黎元洪赶走是个绝对的错误,因为继任的冯国璋可是有人有枪的实力派,而且资历声望都不在他之下。当护法声浪一起,冯国璋顺应民情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反手一巴掌就将段祺瑞扇下台,然后给他扣上穷兵黩武、祸国殃民的帽子,让他再难翻身。而冯国璋则以主和的面目出现,正好和只图自保的西南军阀们一唱一和,顿时全国弥漫在一片和平气氛之中。
当然,这还不是蒋介石想要的变化。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和平将至时,孙中山却向全国通电声明,除非恢复民国约法和召开国会,否则护法战争还得继续。还没等人明白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唐继尧和陆廷荣又自行宣布停战,将本来就没有实权的军政府束之高阁。
蒋介石对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孙中山是一心要坚持护法,而唐继尧和陆廷荣则和孙中山公然翻脸,让本来就脆弱的护法联盟名存实亡。
如果换了别人,面对这种形势可能会绝望。本来才看到粤军整装待发,可局势又如过山车一样,现出和平的曙光,然后紧接着孙中山就得面对曾经的盟友的背叛,处在被男北两派夹击的危险之中,这不是已经到了绝境吗?粤军也就几千人,要是遭到南北两派夹击,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可蒋介石不这么看,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要是局势顺顺利利的话,那孙中山怎么能想起他蒋介石呢?
这就是蒋介石一直在等待的变化。局势艰难,才有他的价值,危难之中方显英雄本色。锦上添花的事情做一百件,不如雪中送炭一回。蒋介石只有在战争中才有价值,但这个战争得是以他为主角。
“总理一定会再邀请我去广州。”郁闷了几个月的蒋介石,终于有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