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书名:近世师表孙家鼐本章字数:5099

  还有另一个版本,应该更接近事实。

  每科会试,最让人感兴趣的便是状元。谁考中了状元,对他个人,那真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好事;对他所在的派系,也是培养后备干部的捷径。所以,每次科考,不单是考场的较量,更是朝廷各派政治势力的PK。

  乙未科会试,由户部尚书肃顺担任监试大臣。这个肃顺可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郑亲王的亲弟弟,太平天国爆发后,他力主重用曾国藩、胡林翼等汉官集团进行镇压,咸丰夭折,他是“顾命八大臣”的核心人物。咸丰当政后,对肃顺非常赏识。上一年,发生了戊午科顺天府乡试舞弊案,震惊朝野。这次,咸丰专门挑肃顺担任监试大臣,是很有用意的。

  可是,谁没有私心?肃顺幕府,有个心腹名叫高心夔的举人,本科考试中式,肃顺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自己的权势,助高心夔独占鳌头。为此,他煞费苦心,想出妙计一招。

  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当天下午,肃顺见高心夔第一个交卷,便下令撤卷。按照规定,一般是到了天黑,或者最后一个举子交完卷,殿试才能结束。监试大臣一声令下,收卷官那个敢不执行?这下子可苦了其它举子了,大家十年寒窗,就想在殿试中字斟句酌,写出好策文,考个好功名。有的快答完,有的才答了一半,谁能想到,今科太阳老高就收卷?大家虽然知道这里面定有名堂,但抓不住证据,哑巴吃黄连,谁也不敢乱说。

  肃顺的做法,引起了读卷大臣的不满。他们个个心照不宣:你监试大臣有权撤卷,我们有权排定名次。于是,他们将孙家鼐等10人列为“三甲”候选人,而将高心夔排除在外。

  点状元那天,肃顺已探听到高心夔被画到圈外的信息,就在咸丰打开策文一一阅读,准备朱笔点状元前,他愤然提出异议,认为读卷大臣有私心,10名候选人并非才俊。而读卷大臣也不是吃干饭的,当场揭露了肃顺提前撤卷、违反祖制的问题。两派争吵不休,互不相让。左边是自己钦定的读卷大臣,右边是自己任命的监试大臣,“沙老太太与阿庆嫂打起来了”,咸丰坐在中间左右为难。思考了半天,他把龙案一拍,厉声说道:“金銮殿上,你们大声争吵,成何体统。你们谁也别再言语,朕自有主张。”于是,他吩咐执事太监宣旨,把等候在太和殿外边参加殿试的举子全部叫了进来,一人发一纸一笔,以大清立朝以来的兴盛为内容,撰写一副对联,字数不限,当场考试、判卷、排名次。

  孙家鼐根本就不太相信,自己会夺得头名状元。因为,他来参加会试,不过是母命难违;考试的时候,他不紧张也不太认真,只是完成任务、按时交卷而已,结果无欲则刚,不但意外地考取了贡士,而且还参加了殿试。殿试时,他求取功名的欲望虽然被唤醒了,但他也不像其他人那样把这件事看得太重,弄的如履薄冰、神神道道的。所以,当拿到考卷,他看见策题分崇学、课吏、正儒、治军四个方面发问,便不假思索,先按照规矩把策题抄了一遍,再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挥笔书写,在殿试卷⑴雪白的考卷上,留下了1970多个俊秀的楷书:

  臣对。臣闻建极者敛福之原,知人者安民之本,学古者入官之要,整军者制胜之资。载稽往籍,《易》占进德,《书》纪奋庸,《礼》重上贤,《诗》歌整旅。古帝王握镜临宸,执枢斟化,以勤念典,则逊敏昭也;以励赞襄,则明良会也;以宏乐育,则陶淑周也;以诘戎兵,则承平奏也。莫不本宵旰勤劳之实,以握天人交应之符。用是无怠无荒,圣功裕焉;若时若采,庶绩熙焉;灼知灼见,英才奋焉;有严有翼,军政修焉。渊乎铄哉!所由萝图集瑞,松栋延厘,颂咸登而跻仁寿者,此也。

  钦惟皇帝陛下,道昭圜矩,治肃堂廉;隆雅化以作新,播威声于挞伐;固已三无敬奉而一德交孚;八恺偕升而六师允饬矣。乃圣怀沖挹,葑菲无遗,深惟久治之规,弥切迩言之察,进臣等于廷而策以修己、用人、举贤、肄武诸大端。臣之愚昧,何足以赞高深。顾念泰山峻极,不辞土壤之微;沧海渊深,尚纳涓流之细;敢不勉就平日所诵习者,以效先资之拜献乎。

  伏读制策有曰:“圣学之原,在于存诚主敬。”因备及夫唐虞三代心法之传,此诚继天立极之隆轨也。臣案尧舜传心,皆言允执,而危微精一,命禹加详;盖以人心生于形气之私,危殆而不安;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微妙而难见;必察之以精,守之以一,而后执中之治以成。然精一之功,统于诚敬,尧之文思安安,而冠以钦明,钦即敬也。舜之濬哲文明,而归于允塞,塞即诚也。文命敷四海,而抵承于帝,早括禹漠;帝命式九围,而圣敬日跻,足赅汤颂。四诗首及文王,实贯以缉熙敬止;九畴访于武王,莫要于皇极居中;以至诚曰敬之,康曰敬忌;虽安勉不同,考之诗书,若合符节。三代而下,若汉先武之通尚书,唐太宗之撰帝范,宋理宗之制道统赞,元仁宗、明孝宗之留心大学衍义,尤为好古。朱子以大学始终不外乎敬,中庸枢纽不外乎诚,真德秀大学衍义以诚正为二目,明邱濬复补以审几微一节。存养之功,完天理之本体;省察之力,遏人欲于将萌,所以发明圣学者至矣。皇上宥密殚心,时几敕命,所以醇洪畅之德,而丰茂世之规也。

  制策又以权衡黜陟一秉至公,因详求夫询事考言之法,此诚董正治官之至意也。臣案唐虞官人,成周分职,其世虽异,其道则问。八法治官府,即虞书之六府允治也;八成经邦治,即虞书之百工允釐也;六叙正群吏,六计弊群吏,即虞书之百揆叙三德日宣也。古来圣主贤臣,千载一遇,朝廷正而百官正,岂以苛察为明哉,亦相待以诚而已。自后世务为文法,以拘守绳墨为慎,以奉行条律为勤,若汉宣帝好尚刑名,综核名实,虽一时吏治之盛,如黄霸治颖川,龚遂治渤海,赵广汉治京兆,尹翁归治扶风,皆能各称其职;然而群邪未去,卒至诛戮韩、杨、赵、盖诸贤,择术不审,功过相半,吕祖谦论之详矣。汉扬雄二十五官箴,偕法言并著;马融十八章忠经,仿孝经而成;宋真德秀采辑经史为政经一卷,与心经表里;以雄之仕新莽,融之诬李固,视德秀人品悬殊,然其言皆有可采。要之元首股肱,联为一体,上以诚待下,下当以诚事上,非可徒求之奉令承教间也。皇上恭己垂裳,抚辰凝绩,大小臣工,孰不谨官常以襄致治哉。

  制策又以士者民之坊,当以砥厉廉隅为本务,而因总论夫取士之法,以期拔擢真才。臣案周礼大司徒,以三物教民而宾兴之,乡大夫考其德行道艺,而献贤能之书,由是论定后官,俊乂升焉;盖教之于未用之先,始用之于既教之后,是以人才盛而吏治隆也。至汉文帝始举孝廉,武帝始举茂才,其后又定辟召之法,与科举并行,犹有乡举里选遗意。唐之取士,其科有六,惟明经进士二科独盛;利禄之途既开,徼幸之心斯起,不逮两汉远甚。宋初设制举科,真宗增为六科,仁宗增为十科,后司马光请立十科,朱子请立七科,皆建议未行。宋之得人以进士为最,其由策论诗赋登第为名臣者不可胜数。善夫宋太宗之言曰:科举所以待士,非可容走吏冒进,窃取功名也。夫儒行有亏,未有能官箴恪守者。自选举变而为辟召,辟召变而为诗赋,别居之谣,虚车之诮,积习相沿,议者遂欲复成周之法。不知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道,在于责实。诚使道德一而学校修,黜陟明而官方叙,即谓科举之法与成周比隆可也。圣世辟门吁俊,稽古右文,运大钧而开元模,固已教思广被矣。

  制策又以兵所以威天下,实所以安天下,而因论夫整军经武保大定功之制。臣案古者寓兵于农,三代以后,兵民初分,汉置材官于郡国,而京师有南北军之屯,犹有井田遗意。唐分天下为十道,始置府兵,无事则督以力耕,不烦召募,与汉制同,最为近古。其后改为召募,名曰彍骑,而府兵之法坏。其后京师徒有虚额,强兵悍将,分布天下,而方镇之势成。宋惩藩镇之失,制兵之目有四;宿卫曰禁兵,州镇曰厢兵,内属部落曰蕃兵,士民应募曰乡兵。无事而食,其费甚钜。元立五卫以总宿卫,明立京兵以卫京城,边兵以卫各边。其后军政不修,兵皆不振。此历代兵制所以不及两汉也。然兵制盛衰,视乎训练之勤惰,若汉之都肄,唐之讲武,宋之近郊大阅,立法之密同,玩法之弊亦同。惟戚继光练兵纪实一书,练伍、练胆、练耳目、练乎足、练营阵、练将诸法,行之无弊。诚使命将得人,精锐选而老弱汰,器械简而纪律申,有使臂使指之形,有同泽同袍之志。师中协吉,元老壮猷,于以展鹰扬之才,奋虎贲之勇,何难迅奏肤公哉。

  圣朝文德诞敷,武功震叠,天威雷奋,露布风驰,洵绥怀盛绩也。

  若此者,本身以作其则,考绩以亮其功,劝学以储其才,教战以娴其律,仁圣之事既赅,而帝王之道备矣。臣尤伏愿。

  写的时候,犹如剥茧抽丝,又如水到渠成。在结尾处,他写道:“皇上天行不息,日进无疆,本励精图治之诚,臻锡羡延洪之庆。性量巳纯,而更深兢业,官常已懋,而更示激扬;胶庠已盛,而更树风声;韬略已颁,而更精简阅。于以迂鸿庥,扬骏烈,星辉云烂,赓复旦之光华;镜清砥平,巩无疆之宝祚,则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基此矣。臣未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当写完“不胜战栗陨越之至”时,监试大臣突然宣布考试时间到。孙家鼐不由地愣了一下,连忙又添了“臣谨对”三个字,草草收笔。

  等到状元“难产”,咸丰皇帝临时出题加试,孙家鼐觉得结果已超过了自己的心理预期,而拟制对联,又是他的强项。所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微微闭目,把大清二百多年的历史在大脑里简要过了一遍,然后,提笔写道:

  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继羲皇尧舜;

  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煦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

  此联既歌颂了大清王朝的丰功伟业、文治武功,又巧妙地将咸丰以前历代清帝的年号嵌入上下联中,对仗工整,融情于理,气势恢宏,文采飞扬。“马屁”拍得如此恰如其分,而又不露声色,咸丰皇帝读的眼前一亮,龙眼大悦,当即用朱笔在卷子的顶端写下“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孙家鼐因此成为满清入主中原之后,200多年里,安徽省第七个状元,也是安徽江北地区唯一一名状元。

  这一科,科举前三名个个货真价实,后来都成为晚清政坛、学界的佼佼者。榜眼孙念祖,担任过翰林院编修、湖北学政、贵州镇远府知府等;探花李文田官至礼部侍郎(从二品),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

  孙家鼐尚在京城,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寿州却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

  那天,宋夫人正在门口的院子里洗衣服。大脚盆里,一大堆,五颜六色,全是州府官员和家眷的脏衣服,宋夫人低着头,两只手攥着衣服,在搓衣板上一下一下、用力去搓,洗好、晾干,挣点小钱,贴补家用。

  说起来,宋夫人也算是一个小家碧玉。刚嫁到老孙家时,孙家比较赢实,无须她为吃穿操劳;但是,近十来年,天灾人祸不断,遭遇战乱,公公又壮年而逝,家里断了俸禄;儿女慢慢增加,而且,大伯哥英年早逝,一家8口(两个嫂子、6个儿女)返回老家,全指靠老五养活。好在她年龄也大了,脸皮也厚了,所以,为了一家老少能有口饭吃,她也顾不上什么举人娘子的脸面,做起了洗衣娘。她自己安慰自己:反正给家人洗也是洗,给外人洗也是洗。不偷不抢,洗衣服挣钱,不算丢人。当然,她也有累了、烦了、失落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在一家老小面前没法说,她就一个人挎着一大竹篮衣服,闷闷地走到护城河,挑个没有人的芦苇荡,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哭好了,用河水洗把脸,再去透洗衣服……

  丈夫赴京赶考,一走就是三四个月,音信全无,宋夫人心里着急,却无处探听消息,只能听天由命,干等着。

  这时,一阵锣鼓,从远处传来。

  宋夫人仰起脸来,用手背擦了一把脸颊上的汗珠子,心想:这几天是科举发榜的日子,不知道谁家的丈夫考中进士了。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又俯下身子,继续洗衣服。

  “孙大傻子中了!孙大傻子中了!”

  几个十四五岁的皮孩子,一阵风似的,冲进孙家院子。

  “孙大傻子中了?”宋夫人触电似的站起身来,她定了定神,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就追问了一句:“孙大傻子真的中了?”她的脸庞红红的,眼眶莹莹的,额头上蒙着一层白色汗气。

  “是的,五婶,孙大傻子高中了,状元!”

  “状元,家鼐中了状元?!”宋夫人嘴里念念有词,神情有些恍惚,手里的衣服“啪”地掉进洗衣盆,溅了一地污水。

  “哇!”她情不自禁地大声哭了起来,多少年的苦,多少年的怨,多少年的盼,全融合进了哭声之中。她放声大哭,不再有任何顾忌。她这一哭,让满院子的人不知所措。几个妇女赶紧上前,搀扶着她,安慰着她……

  “混蛋,”一位银须飘飘的长者朝领头的那个皮孩子的屁股,使劲拍了一巴掌,训斥道:“孙大傻子是你叫的吗?……家鼐是文曲星下凡!别看他平常不多言不多语,但他是满腹经纶,大智若愚!”

  乡亲们听了,无不频频点头。

  外面的吵闹声,惊动了孙林氏。等她走出屋子,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随即转身,回到厅堂里,对着孙崇祖的遗像,边抹眼泪边说:“老头子啊,老五给你争气了,中了个状元,你在九泉之下就把眼睛彻底闭上吧,别再三天两头托梦给我了……”

  注释:

  ⑴邓洪波编:《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9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