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书名:近世师表孙家鼐本章字数:4068

  孙家鼐原本计划只在寿州住上几个月,就返回京城。可是,计划不如变化快。状元府刚建成不久,母亲还没住习惯,就身染重病。三哥、四哥地方事务多,先行回了任所,孙家鼐就向朝廷续假,在家护理老母亲。请医请药,问寒问暖。母亲病危前,他连续两个多月守在床边上,和衣而眠,一有动静,就起来帮助母亲按摩、翻身、拍后背,以减轻她的痛苦。同治十二年(1873),十二月二十三日,母亲孙林氏病逝,享年八十二岁。死后,安葬在城南十里铺,与丈夫孙崇祖合葬。

  按照当年的规矩,父亲或母亲逝世,为官的儿子无论官衔大小,一律从父母去世那天算起,辞去官职,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称作“丁忧”。“丁,当也。”是遭逢、遇到之意;“忧,居丧也。”目的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孩子三岁前,身体单薄,容易生病,一天也离不开父母亲的悉心照料。没有特殊原因,国家是不能强招丁忧的人回去上班的;实在需要,强招丁忧之人为官,叫做“夺情”。

  因此,孙家鼐再次向朝廷上了奏折,在寿州丁忧。

  二十七个月,三年多时间,除了逢七到母亲坟上烧纸,逢周年、三周年给母亲做法事之外,其余宝贵的时间,对于孙家鼐来说,也是寸时寸金,容不得白白浪费。他听说八公山内的孙家花园已经荒废多年,就萌生了修整孙家花园的念头。他想在孙家花园里开办一个小型书院,眼前,专门用于辅导儿子、侄子功课;长远,为自己辞官归里、告老返乡做个准备。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虽然满打满算,从中状元、做翰林开始,他在官场上只是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但他耳闻目睹了不少官场上的险恶,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倾轧,同级之间的尔虞我诈,他觉得,自己是个老实、忠厚、本分之人,原本就没有多么强烈的当官欲望,差不多的时候,就应该急流勇退,落叶归根,享受一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不必一条路走到黑,非要干个出将为相,年迈体衰才衣锦还乡。

  孙家花园,并非老孙家的养花之园。就像京城把王爷、相爷住的院子叫做王府、相府,山西把富商的院落叫做大院,江淮百姓通常把权势人家的别墅或庄园都叫做花园。在八公山地区,孙家花园自建成之后,一直是远近闻名。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说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大战等,就发生在此地。它绵延25公里,宽约5公里,由大小三百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主峰白鹗山海拔241.2米。孙家花园就坐落在白鹗山下,忘情谷旁,为江淮名士孙蟠投资兴建。

  孙蟠(1727—1804)是孙家鼐曾祖父孙士谦的弟弟,孙珩公的次子,原名士撝,字十洲,号石舟、小巫山樵,赠贡生,广西南宁知府,二品顶戴,浙江按察使。因政绩突出,朝廷给他颁发了“盛世醇良”匾额,并恩赏大缎。他能诗文,工篆刻,著作有《群经析疑》、《读书十八则》、《十洲诗文钞》、《南游纪程》、《浪游悽响》、《旅窗晴课》、《乐老堂百二寿印谱》、《宗祠乡贤传》等。后来,由于孙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便辞职还乡,利用多年积攒的资产,在八公山深处、忘情谷旁修建了“青琅玕馆”(俗称孙家花园),遍植青桐、翠竹、紫檀、黑松和四季花卉,原址面积有6万平方米。琅玕是一种中药材,在山为“明莹若珠”,在海“枝柯似珊瑚”,有多种颜色,以青色为上品。孙蟠将自己的隐居处命名为“青琅玕馆”,用以自喻。其传世著作,大都是在“青琅玕馆”里撰写的。同时,他还在这里开办家学,教授族内弟子读书。特别是到了夏天,室内闷热,孙蟠就把“教室”搬到大门口的青桐树林子里,在蝉的鸣叫声中,教授弟子做对联、吟诗词,情趣无限。他还妙笔生花,自撰了一副长联,抒情言志:

  忆扁舟泛大江而东,收两浙晴岚,半入诗囊,半归画卷,往来客路三千,话游踪,含烟霞余味;

  喜吾园傍小山之左,种四季花卉,有书教子,有酒呼朋,消磨年华六十,轮福分,算神仙中人。

  这幅对联自成高格,联中有诗,诗中有景,景中有真意。孙家鼐的对联,就是得到了他的真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时间,“青琅玕馆”成为名胜之地,扬名四海,甚至引起了皇帝老儿的注意。有一次,乾隆帝下江南,途经寿州,特意上岸,下榻于“青琅玕馆”,踩着泉声蛙鸣月色,流连于云雾缭绕、似真似幻的石林仙境,望着山谷两边拔地而起的白色石柱,叹为观止,临别时,他意味深长地写下了“玉笋”二字,作为纪念。

  从孙蟠到孙家鼐,已经相隔100多年、六七代人,这座花园也载沉载浮,多次易手。但不管是什么情况,寿州孙氏都把它视为老孙家的祖居,只是在家族内部转让,从不售给外姓。所以,孙家花园一直是名副其实的。

  孙家鼐将破败的孙家花园购买到手,只是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整。一是因为他财力有限,不能大刀阔斧地修葺;二是他为人奉行简约、低调原则,即使手头宽裕,也不愿意显摆财富,招摇过市。

  这天上午,孙家鼐带路,十来个侄少紧跟,有说有笑的出了寿州北门,跨过东淝河大桥,先向东,再向北,朝着白鹗山方向的孙家花园走去。侄少们拎着文房四宝和书本,背着换洗衣服。寿州城距离孙家花园,有十几里地,路不算远,但山道弯弯,走起来费力;而这些孩子都是书生,从小没走过远路。家里人心疼他们,原本是想雇几顶轿子,或者几匹骡马,送他们过去。但动身之前,孙家鼐却特意交代:今天步行去孙家花园,不准摆少爷架子。谁吃不了这个苦,谁就不要去。

  大家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心里多少有些不乐意,但谁也没有表露出来。一则因为,多数人只听说过孙家花园,从来没去过,现在刚整修好,谁不愿意先睹为快?!更为重要的,是老叔亲自给大家辅导功课,这可是千载难逢、千金难买的大好机会,谁肯错过呢?

  刚开始,天气不热,大家兴致勃勃,跟得紧,并不觉得累。走了一个时辰,年龄小、体力弱、带东西多的,便有些吃不消,慢慢地落下了队伍。孙家鼐停住脚步,鼓励道:“能吃多大的苦,才能享多大的福。前面不远,就是珍珠泉。每个人都要自力更生,克服困难难。我们到珍珠泉休息,顺便观赏一下‘泉水涌出珠’的奇观。”

  珍珠泉,实际上是泉眼深处的腐殖质(主要是枯枝败叶、鱼虫尸体等)聚集厚了,经过微生物长期发酵而生成沼气。沼气无色无味,遇到大一点的动静,就会从泥土中溢出,在泉水中形成一串串像珍珠似的水花。动静越大,水花越多。古人不懂得这些科学道理,就感到十分神奇。全国各地以珍珠命名的泉眼不少,而最为著名的,就是八公山下的这眼珍珠泉。

  据北宋初年著名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若人至其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若咄之,涌弥甚,因名咄泉。”到了后来,因为“泉出其下若珠,故名”(吴育:《珍珠泉记》)古泉四周“以石为池”,并绕以石栏,古朴典雅。自淮南王刘安取其中的泉水炼丹,偶然炼出豆腐以来,两千多年来,古泉不舍昼夜,顺着石制管道,从一石雕龙头处喷涌而出。“寿州八景”之一的“珍珠涌泉”,指的就是此处。泉眼正方,立着一块大石碑,上书“珍珠泉”三个大字。石碑旁,还有一副对联:“珠泉尽洗贪污气,淮域长流正义风。”

  叔侄们休息好了,继续赶路。到了最后一段,有的人吃不消了,走走停停,磨磨叽叽。孙家鼐主动帮助一个小侄子拿东西,其他人看到,赶紧跟着学,向困难者伸出援手。这么以来,你帮我,我帮你,有说有笑,大家的热情又被激发出来,走路速度明显加快了。

  到了孙家花园门口,孙家鼐加快步伐,先进院子,去做个安排。几个侄子边走边看,犹如进了对联展,眼界大开。

  大门口,迎面就是一副大字对联:

  守祖宗,一脉真传,曰勤曰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亦读亦耕。

  小溪边,竹林里,有座小亭子,四根柱子,挂着两副对联。一副是:“得意事花香月色,赏心处琴韵书声。”另外一副写着:“白云明月皆由我,青山绿水共为邻。”

  会客厅里,挂着一个巨大的“寿”字中堂,两边的对联写得意味深长:

  古剑不磨留养气,

  旧书重读当加餐。

  孙家鼐的卧室里,也挂着一副对联,与他的品位水乳交融:

  焚柏子香读三经,

  妍荷花露写黄庭。

  最让侄儿们感到钦佩的,是他书房里的一副对联,仅仅用了92个字,就将万里河山、千古绝唱尽收笔端,如诗如画,可圈可点: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学习收获的是喜悦,学习的过程却是艰辛的。早晨,鸡叫三遍,孙家鼐就把他们喊醒,带着大家打几路太极拳,然后,各人自寻处所,或是钻进竹丛、树林,或是登上小亭、爬上后山,或是漫步忘情谷、溪流畔,背诵诗文;上午,讲解《四书》《五经》,然后,学习书法;下午,根据各人的不同程度,孙家鼐对号入座,给大家分别出题、作文,完成作业,才能自由活动;晚上,或是围坐书房,听孙家鼐谈古论今,开阔视野;或是聚集凉亭,孙家鼐即兴出上联,让侄儿们比着对下联,并根据所对联语,从工整、意境、平仄、新奇等角度,评判优劣,给予大家以启发……

  在孙家花园里,孙家鼐教授的弟子不多,时间不长,但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大受欢迎。这些侄子也不负他的心血,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四个哥哥共有12个侄子,竟有10人考中了秀才、举人,其中,传栻(大哥家泽的三儿子)当了直隶赵州府知州、山东候补道、二品花翎;传樾(二哥家铎的二儿子)为江苏候补道,加二品顶戴,是两广总督李翰章的女婿;传檙(二哥家铎的二儿子)中了举人……

  有一天下午,城里有事,孙家鼐把功课安排好后,他身穿便服,独自返回寿州城。走进北门,由于天色已晚,城门洞子又长,来往的行人多,光线灰暗。走着走着,只见一个五大三粗的农民挑着一担粪水,大摇大摆地冲撞过来,孙家鼐赶紧躲闪,并提醒他以后走路注意一些,别把粪水溅到别人身上。那位莽汉不但不赔礼道歉,反而口吐狂言:“我是孙状元家的伙计,你能把我怎么样?”孙家鼐厉声训斥说:“状元家的伙计也不能仗势欺人!”

  回到家里,平常说话和风细雨的孙家鼐,这次也显得怒气冲冲。他马上召开家族会议,责成管家立即解雇那位莽汉,对所有雇工、佣人严加管教;他还对家人提出具体要求: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要以《家训》为准则,16岁之前不许穿丝绸,不许穿皮毛;如有偷、抢、奸等行为,族长有权严加惩处,如果不改,就移交官府,从严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