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钟表学徒到钟表销售
对李嘉诚来说,他的志向绝不只是做一个小伙计。茶楼的工作做得再好,终究难有出头之日。他渴望从事新的有技术含量的职业,以求从新职业中得到发展,得到突破,尤其是想从事与复杂的钟表打交道的行当。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便成了他的首选去处。李嘉诚为此犹豫了好些天。进入社会之初,他曾忤逆舅父的一番好意,现在又想回头,他担心舅父怪罪并拒绝自己。经过一番思考,他觉得自己不应有太多的顾虑,自己在社会上经受了磨炼,已具备一定的能力,进入舅父的公司做事,不算是接受恩赐,而是为舅父干活挣钱。幸好庄静庵也没有让他失望,同意让他到中南钟表公司上班。于是,李嘉诚辞掉了春茗茶楼的工作,开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于茶楼工作的职业生涯。不过,庄静庵并没有因为李嘉诚是自己的外甥而给予特别照顾,公司里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亲戚关系。初进公司,李嘉诚只是小学徒的身份,还不能接触钟表活,他和其他学徒工一样,从一点一滴的杂事干起,负责扫地、泡茶、倒水、跑腿等。这些活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在茶楼受过严格的训练,现在做起来自然驾轻就熟,加上勤快机灵,职员们交代的每件事他都做得又快又好,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赞赏。许多人在庄静庵面前夸奖李嘉诚,说这个新来的学徒工伶俐勤快,而且聪明谦恭,“甚至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他就会主动帮忙”。庄静庵听了心里也很高兴,他知道职员们绝不是知道了他们的关系而讨好自己,他也相信自己没有看错这个外甥。
在钟表公司当学徒工,主要工作就是打打杂,做些闲散的后勤工作,可以正常上下班,与每天工作16小时的茶楼相比,已经是非常清闲了。李嘉诚终于有了点空闲时间,但他并没有光顾着休息,而是跟着公司里的钟表师傅学技术,这也是他当初想到钟表公司工作的最主要动机。心灵手巧的他深受钟表师傅的喜爱,他们很愿意教他,仅仅半年时间,他就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型号钟表的装配及修理工艺,对钟表出现的各种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都了如指掌。钟表师傅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将小件的活计放心地交给他去做,每一次他都完成得很好,帮师傅们节约了不少时间。这也使他获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后来,人们终于知道他是庄静庵的亲外甥,依然和他相处融洽,庄静庵对此也感到非常欣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日本占领香港之前,香港有163万人口,在日本统治时期锐减至60余万。香港城区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大批建筑被毁坏。英国政府重新接管香港初期,约有17万香港居民无家可归、无房可住。那些战争一开始就逃离香港到国外避难的香港居民,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纷纷返回香港。据统计,战后几个月中,每个月都有大约10万香港人回流。这也给战后的香港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原本物资不足、食品短缺、住房匮乏的香港,要承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持续增长的返港人潮。后来香港的局势逐渐稳定,商业发展即将步入正轨,庄静庵以一个商人的独特眼光,预见到香港的经济很快就将得到长足发展。为了更好地顺应发展形势,他立即调整公司的战略部署,着手扩大公司规模,调整人事安排。同时,为了更好地锻炼李嘉诚各方面的能力,庄静庵将他派到高升街的钟表商店当店员。在那里,李嘉诚开始学习如何直接面对客户,如何销售商品。在老店员的带领下,他不断学习、揣摩,很快就掌握了钟表销售的技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销售成绩。与李嘉诚在高升街钟表商店共事的老店员,虽然与这个清瘦的年轻人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对他的印象却极为深刻。20多年后,李嘉诚已经成为商界名人,有媒体记者找到这些店员做采访,他们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称赞道:“那时候,李嘉诚被派到我们高升店,是店里年纪最小的。我们都觉得他还没有成年,什么都不懂,一开始谁都没把他当一回事,可是他的表现令我们都很吃惊,很快就对他刮目相看。他对每一种钟表的结构、原理都非常熟悉,给客人介绍的时候知识很全面,老练得就好像吃钟表饭很多年的人,让人不敢相信他才学习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店里的钟表出了问题,都不用找公司的钟表师傅,他基本上都能解决。他脑子好用,反应也快,做什么事情很快就上手。当时我们都以为他会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以后肯定是一位“标青”(出色)的钟表商人,真没想到他今后会那么威风。”从钟表公司到钟表商店,李嘉诚凭着勤奋努力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庄静庵的喜爱和信任。不过,庄静庵虽然满心欢喜,十分自豪,但他从不当面夸赞李嘉诚,仍然对其严格要求,有时甚至有些苛刻。李嘉诚对此并无怨言,他明白舅父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无论舅父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当作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从不打半点折扣。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最好的水平,也就是相当于1939年那个时期的经济水平。经过近一年的修整,日本统治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的工厂、商铺都逐步恢复了生产与营业,从各处回归的居民使香港人口激增到100多万。社会繁荣、商贸复苏,各国运载货物的巨轮,重新穿梭在维多利亚港口,香港这颗美丽的东方之珠又再现了往日的光芒。随着商业大环境的好转,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可喜的增长势头。在钟表业已经大展拳脚的中南钟表公司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销售量占据了香港的较大份额,并重新建立了东南亚地区的销售网络,营业额呈几何级数向上攀升。这一时期,庄静庵开始筹划开办一间钟表装配工厂,他计划几年后将钟表装配扩展为自产钟表,不再依靠进口的钟表零配件。此时,李嘉诚的才华和能力已经得到了庄静庵的全面肯定,他准备借这次开办钟表新厂的机会,重用这位已崭露头角的能干的外甥。此时的李嘉诚,虽然年少位卑,但生活的境遇使他骨子里有股不屈的傲气,他无时无刻不渴望出人头地,渴望像舅父、像茶楼里遇到的那些大老板一样,干一番自己的大事业。李嘉诚也看好中南钟表公司的前景,更为香港经济的迅速繁荣而兴奋不已。闲暇之余,他站在维多利亚港湾边,眺望着尖沙咀五彩缤纷的灯光,再一次陷入沉思———今后的路该怎样走下去?其中一条路,就是在舅父的羽翼下谋求发展。中南钟表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擘,留在中南钟表公司自然可以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就是再次到社会上闯荡,寻求属于自己的事业。而这条路要艰辛许多,并且充满风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嘉诚选择了后者,相对于安稳的生活,他更喜欢挑战自我。他认为,待在舅父的羽翼下,很束缚自己的手脚,贪图安逸会丧失自己的斗志,应该趁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以实现自己做大事的夙愿———做一名驾驶大船的船长。17岁的李嘉诚已学会独立思考,但他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舅父待自己不薄,是李家的恩人。现在舅父很欣赏自己的才干,希望自己好好干下去。因此,他虽心念已定,却不知如何向舅父开口,只得请五金厂的老板向庄静庵转达自己的意思。之后,庄静庵找李嘉诚诚恳地谈了一次,发现外甥确实是长大了,思想已经很成熟了。他开始设身处地地站在李嘉诚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当年自己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李嘉诚眼下虽然还不能独立创业,但他迟早会踏出这一步。庄静庵知道,天性独立倔强、不愿受人荫庇的李嘉诚不会贪图安逸,一定会凭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地,这是一种值得称道和鼓励的志向。
1946年年初,打定主意的李嘉诚终于离开了庄静庵的公司。临行前,他向庄静庵就香港钟表业的前途做了一番周详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一分析即使以今天商家的眼光看来,依然堪称独到透彻。李嘉诚认为,瑞士的机械表生产技术炉火纯青,而日本人避其锋芒,抢先开发了电子石英表的新领域,很快占据了中档钟表市场。于是,世界钟表市场便形成了这样的格局:高档表市场为瑞士人独霸,中档表市场则为日本人所占据。这样,中低档表市场就成了空当。李嘉诚建议舅父迅速抢占这一市场。正如李嘉诚所预言的,后来香港以生产价廉物美的中低档表为主,迎合了中下层消费者的需要,成为世界上继瑞士、日本之后的又一大钟表生产基地。中低档表的生产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后来成为香港钟表业巨头,可能与李嘉诚的建议有一定关系。少年李嘉诚的商业眼光已颇具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