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礼是规范:治政做人的基本遵循
周公制礼作乐,塑造了赫赫的宗周礼乐文明,将人民从殷商敬神事鬼的迷信中解放出来,使周王朝闪耀着人本主义的光辉。孔子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孔子赞叹宗周的礼乐人文之盛,决定把复兴周礼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孔子尤其崇敬周公,称其“才之美”(《论语·泰伯》),孔子以继承周公的事业为己任,及至衰暮之年,还因为“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而暗自悲伤。毫无疑问,西周思想是孔子及早期儒家的世界观、政治哲学和伦理德性的来源。
在经历了西周的衰世和两周之际的动荡后,东周时期已经开始“礼崩乐坏”。“礼崩乐坏”最重要的表现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再变为“陪臣执国民”。但礼乐风气盛行既久,道德文化的余威犹在,“礼”的重要性依然得到人们的认同。春秋时期的有识之士仍然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晏婴对齐景公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根据学者的统计,《左传》共提到“礼”四百六十二次。《论语》中“礼”共出现七十五次,虽然不及
“仁”的出现频率,但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概念。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则是实现“仁”的手段。“仁”侧重人对内在品质的提升,“礼”侧重人对外在规范的遵循。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即是说实现“仁”是“礼”的目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孔子说,人如果不仁德,又怎么来施行礼乐制度呢?可见“礼”的根基在“仁”,没有“仁”就没有礼乐。
“礼”本指西周的典章制度。子张向孔子询问礼制的问题,孔子回答道: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礼”是夏、商、西周共有的制度,后代的“礼”都是在前代的礼制基础上进行的增删修补。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说“为国以礼”(《论语·先进》),主张以礼统御臣民,说“君使臣以礼”(《论语·八佾》),“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必须常常学习礼乐制度,宰我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如果三年不去关注礼乐,那就要礼崩乐坏了,这实际上是指政治的败坏。又如: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084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
何?(《论语·里仁》)
085
在教化民众时,统治者依靠政治和刑罚的威慑,无法培养人民的羞耻感;只有道德和礼制的教化,才能提升人民的道德修养。孔子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子路》),礼乐制度不建立起来,则刑罚不适当,刑罚不适当,则人民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如果统治者不以礼治国,那么他治下的国家必定会陷入混乱的境地。礼乐制度的实施,必然要借助具体的物质才能实现。子贡准备把鲁国每月初一祭祀祖庙的活羊去掉,孔子对子贡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羊是祭祀礼仪的必需品,孔子不同意因爱惜羊而破坏礼仪,因为物质是礼仪实现的外在形式。《论语·阳货》载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玉帛和钟鼓是实现礼乐的物质依托,但礼乐文明不能徒具物质的外表,而应追求内在的精神实质。
“礼”是君子立身行事的仪节规范。《论语·季氏》载孔子与其子孔鲤的对话:
曰:“学礼乎?”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
立。”鲤退而学礼。
孔子教导孔鲤,不学习礼,人的言行举止、立身行事都会偏离“礼”的规范。孔子自己正是忠实履行礼仪的典范。《论语·乡党》篇记载了很多孔子守礼的事迹,如孔子在乡里,“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论语·乡党》),温和恭谨,好像不会说话一样,但孔子在宗室朝廷“便便言,唯谨尔”(《论语·乡党》),谨慎地侃侃而谈,可见孔子在不同的场合遵循着不同的礼节。又如“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等,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孔子也讲究其是否合于礼仪规范。
“礼”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是孔子对人们的谆谆告诫。《论语·八佾》记孔子回答林放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礼作为仪式或典礼,并不以奢华为尚,感情只要真挚,物质宁可俭约,丧礼与其周到详细,不如有真实的悲哀。《论语·子罕》也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孔子提倡“礼”要俭约,应该是约束人们的欲望。追求奢靡的生活是人的本能,但贫富差距过大,容易滋生不满情绪,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孔子提倡俭约,降低人们的欲望,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统治的有效方法。孔子一生的志愿在于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论语》集中体现了他对礼教的提倡,因此清代学者陈澧说“《论语》所言皆礼086也”(《东塾读书记》)。孔子严格要求自己,率先主动垂范,
给人们树立了一个爱礼、知礼、达礼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