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7章 论据一:秦国三次失去建立霸业的机会,剑指穰侯

书名:苏秦信中的战国博弈本章字数:2047

当秦惠王不想听苏秦继续说下去时就打断了他,并这样说:“寡人闻之,羽毛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但是当张仪说“此无异故,谋臣皆不尽其忠也”时,惠王没有打断他,于是张仪就进一步陈述了他关于“谋臣皆不尽其忠”的论据。

张仪说:“我愿用历史为证加以说明:从前齐国往南击破楚国,在中部战胜了宋国,往西打服了秦国,往北打败了燕国,韩国和魏国的军队都听齐国调遣。这时候的齐国土地广大,兵强马壮,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号令天下诸侯。清清的济水和混浊的黄河都是它的天然屏障,巨大的长城可以做他的防守要塞。齐国一连战胜了五次强国,可是它只战败一次就亡国了。由此可见,用兵作战可以决定万乘大国的生死存亡。”

“我还听说,‘斩草要除根,不与祸为,祸才不会存’。从前,秦国跟楚国作战,秦军大败楚军,占领了楚国都城郢都,同时又占领了洞庭湖、五都、江南等地,楚王向东逃亡,藏在陈地。在那个时候,只要把握时机继续攻打楚国,就可以占领楚国的全部土地。只要占领了楚国,就能获得足够多的人力和物产。形成这样的局面,向东可以对抗齐燕两国,中间可以凌驾于三晋之上,从而一举完成霸王之业,是天下诸侯都来朝称臣。”

“然而,谋臣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撤兵和楚人讲和。现在楚人已经收复了所有失地,逃散的百姓也重新聚拢起来,再度建立起社稷宗庙,使他们竟然得以率领天下诸侯往西来跟秦国对抗。这是秦国第一次失去建立霸业的机会。”

“诸侯联合起来,进兵屯于华阳城下。幸亏大王用计谋诈术击溃了他们,一直进兵到魏国都城大梁外。那时候,只要继续围困几十天,就可以攻下大梁城。占领了大梁,就可以攻下魏国,攻下了魏国,楚国和赵国的联盟就拆散了。楚、赵联盟拆散了,赵国就会处于危难之地。赵国陷入危难之地,楚国便孤立无援了。”

“这样在东面可以威胁齐国和燕国,中间可以威胁三晋,如果这样也是可以一举建立霸业,使四方诸侯都来朝贺的。然而谋臣不但不肯这样做,反而引兵自退,与魏国讲和,使魏国得以喘息,收复了所有失地,重新聚拢逃散的百姓,再次建立社稷和宗庙。这样,秦国就第二次失去了建立霸业的机会了。”

“前不久,穰侯为相,治理秦国,他用一国的军队,却想建立两国军队才能完成的功业。所以军队虽然终年在外风吹日晒雨淋,百姓在国内疲劳不堪,但是霸业却始终不能建立,这就是秦国失去的第三次建立霸业的机会。”

在这一段里,张仪首先告诉秦惠王:“……,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胜而无齐。由此观之,夫万乘之存亡也。”即便是强如连胜五个强国的齐国,只因为一次败仗就亡国了,所以秦国虽然武力强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这一点应该又说到秦惠王心坎上了,诸侯国之间几百年的较量,曾经强大,一败而被灭国的例子不少,这是作为统治者的君王必须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讲秦国失去的三次建立霸业的机会是要引起秦惠王对现在的相国穰侯的疑心和不满。

张仪通过讲秦国因为谋臣不忠第一次未能灭楚国,第二次未能灭魏国两次失去建立霸业的机会在惠王心中引起共鸣,如果有忠心的谋臣,秦国早就称霸天下了。

接下来,张仪把话题引向当朝的相国穰侯,说他过度的使用秦国的民力和武力,“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灵于外,士民潞病于内,伯王之名不成,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三矣。”

张仪要表达的信息很明确,那就是:当朝相国穰侯的不忠是秦国现在失去霸业机会的原因,所以惠王应该罢免穰侯,让自己来当相国。

这一段在张仪的游说惠王的过程中相当重要,因为张仪的目标就是穰侯的相国位置,他要取而代之,在相国的位置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助秦国统一天下。

论据二:长平之争的反思,递刀给秦惠王

张仪在这里所讲的长平之争不是秦昭襄王时白起破赵括的杀四十万赵卒的长平之战,应该是是秦惠王时期的一次秦赵在长平的一次交战。

原文是这样说的:“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之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上非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氓,悉其士民,军于长平之下,以争韩之上党,大王以诈破之,拔武安。当是时,赵氏上下不相亲也,贵贱不相信。然则是邯郸不守,拔邯郸,完河间,引军而去,西攻修武,逾羊肠,降代、上党。”

大家所熟知的秦赵长平之战是发生在公园前260年,苏秦合纵是在公园前333年,张仪入秦见秦惠王是公园前329年,中隔了近七十年的时间。

上图是秦孝公时期的战国地图。秦孝公(公元前340年左右)

上图是公元前292年的战国地图。

对比上面两幅地图可以看出原来秦韩赵三国之间是隔着魏国的河西部分,韩国和赵国是没有直接面对秦国的。

但是,原来很强大的魏国,在被韩国分割成两块后,单凭魏国河西之地的力量是挡不住秦国的进攻的。所以在魏国的河西之地被秦国攻占后,韩国和赵国就顶到了和秦国对抗的最前沿。

所以,在秦惠王时期应该是为了争夺长平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对抗,结果是秦惠王用计取胜,原文是“大王以诈破之,拔武安”。这很明显不是白起破赵括的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