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0章 苏秦合纵第一站说燕文侯

书名:苏秦信中的战国博弈本章字数:2080

虽然苏秦游说周显王、秦惠王以失败而告终,但在和当时战国的最高统治者的对话过程中,苏秦感悟颇深,收获极大。

首先,通过这样高级别的对话,增进了苏秦对各国高层的了解,熟悉了各国宫廷的礼仪、流程,以后再对各国君王进行游说时就会更加沉稳,更有底气,不会像新手一样手足无措,词不达意。

其次,苏秦通过反思游说周显王和秦惠王失败的过程,认识到自己有一门课没有学好,那就是讲把握帝王心理的捭阖之术《周书阴符》,这本书部分传到今天被称为《鬼谷子》。在学好《周书阴符》前,苏秦空有治世良策无用武之地,在钻研《阴符》一年后出山,六国君王都被他说服,从而挂六国相印,实现合纵策略。

苏秦重新出山后,虽然他清楚最可能成功、最容易出成绩的是秦国。但已精通《阴符》的苏秦明白要想让已经拒绝过自己一次的亲惠王重新接纳自己是不可能的,这是帝王的心理决定的,帝王都不会推翻自己曾经的决定,他们会用一个新的决定来证明自己曾经的决定是正确的。

经过深思熟虑,苏秦制定了组织合纵联盟的计划,苏秦把自己出山的第一站选定在燕国,当时统治燕国的是燕文侯。

战国策里的“燕策一”第一篇就是《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让我们看看苏秦再次出山的首秀是怎么说的吧。

苏秦对燕文侯说:“燕国东边有朝鲜、辽东,北边有林胡、楼烦,西边有云中、九原,南边有呼沱、易水。土地方圆有两千多里,战士数十万,战车有七百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够吃十年。南有碣石、雁门富饶的物产,北有大枣、板栗丰饶的收成,百姓虽不耕种,但枣、栗的果实也足够人民吃饱。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啊。国家安乐无事,没有军队被打败、将帅被擒杀的忧患,这方面没有哪个诸侯国比得上燕国。大王您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吗?”

“燕国没有遭受敌兵侵扰,是由于赵国做了燕国南面的屏障。秦国和赵国曾经发生过五次战争,秦国两胜,赵国三胜,秦赵两国互相削弱了,而大王您却在他们后边掌管着一个没有任何损伤的燕国,这就是燕国没有遭受敌兵侵扰的原因。”

“况且秦国要是进攻燕国,必须越过云中、九原,经过代郡、上谷。得走几千里遥远的路程,即使得到燕国的城邑,秦国也会考虑到这些城邑是守不住的,所以秦国不能侵害燕国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如果赵国要进攻燕国,只要一发号令,不出十日,几十万大军就可以进驻东垣,渡过呼沱和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以兵临燕国都城。”

“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必须在千里之外作战;赵国攻打燕国,只在百里之内作战。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却重视千里之外的敌人,没有比这更失策的了。所以,希望大王和赵国结成合纵联盟,各诸侯国团结一致,燕国就一定不会有什么祸患了。”

燕文侯听了以后回答说:“敝国是个小国,西近秦国,南近齐国、赵国。齐国和赵国都是强国。现在承蒙您的教导,组织合纵联盟来安定燕国,我完全同意参加联盟。”

于是,燕王赠送给苏秦车马和金帛去游说赵国。

总体看来苏秦的说词并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但为什么会说动燕王呢?归根到底,苏秦说的合纵这件事情,本就是燕王想做的事情,只是一直没有一个能担当此任的人站出来。苏秦对燕王的心理也是有着准确的把握,他知道燕王想要燕国安定就一定会支持合纵,所忧虑的就是来自秦国的进攻和报复。所以,苏秦的说词并没有大讲合纵的重要性,而是把重心放在讲秦国打不到燕国,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和报复。打消了害怕秦国进攻的顾虑后,燕文侯自然就愿意第一个站出来扛起合纵的大旗。

我们反观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敢跳出来和最强大国叫板的国家往往是那个最弱小,但距离大国最远的国家。因为他们知道,在大国的战略中,他们在大国的打击排序中处于最末尾的位置,只要周围的国家不为难他,那么他就是安全的。

当时,战国七雄当中的赵、魏、韩、楚四国都和秦国接壤,这四国就算有合纵的心也没有抗大旗的胆,谁都不愿意让秦国把矛头对准自己,独自承受秦国的武力威胁,而且担心其他国家会趁机联合秦国来抢自己的地盘。所以赵、魏、韩、楚四国都不在苏秦的首选范围。

那么,剩下的就是齐国和燕国了。

当时齐国是七国中的大国,是秦国远交近攻策略的重要拉拢对象,秦国和齐国的关系可不是凭苏秦一张嘴几句话就能改变的。况且齐国还和燕、赵、魏、楚四国接壤,各国间的恩怨难解,利益纠缠不清,齐国也怕这四国中谁被秦国策反一起来攻打自己,那就亏大了。所以齐国也被苏秦排除在首选范围外了。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燕国了。

燕国地处北方,只和赵国和齐国接壤,经济规模小,国际关系简单,有赵国和齐国两个大国护着,秦国就打不过来,如果合纵成功,燕国就可以获得一段较长的安定时期。通过分析当政的燕文侯的施政方针,苏秦认为燕文侯会支持他的合纵策略。

所以,苏秦定位燕国为合纵的首倡国,并成功获得燕文侯的支持,开启了合纵之旅。

苏秦能得到燕文侯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能够说服赵国参加合纵,和燕国结盟,从而保证燕国的安定,因为赵国作为燕国的邻国,可以“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于东垣也”。另外,虽然燕国愿意支持合纵,但燕国是弱国,分量不够,还需要得到强国的支持,合纵的策略才能进一步的推进。综合以上因素,说服赵国国君赵肃侯参加合纵,就是苏秦下一步必须燕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