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1章 第二站苏秦说赵肃侯推进合纵策略(一)

书名:苏秦信中的战国博弈本章字数:2671

1.先表忠心,再用割地封侯的利益动其心

苏秦能得到燕文侯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能够说服赵国参加合纵,和燕国结盟,从而保证燕国的安定,因为赵国作为燕国的邻国,可以“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于东垣也”。另外,虽然燕国愿意支持合纵,但燕国是弱国,分量不够,还需要得到强国的支持,合纵的策略才能进一步的推进。综合以上因素,说服赵国国君赵肃侯参加合纵,就是苏秦下一步必须燕完成的任务。

苏秦说服燕王不难,从某种意义上讲,燕王就等着苏秦去找他,好给苏秦安排合纵的任务。但是苏秦要想说服赵王合纵就相当不容易了,因为赵国是大国,是强国,良将谋臣众多,并且有持续施行的国家方略。苏秦要从众多的的利益中找出赵王最关切的长远利益,并使之与合纵策略结合起来成为最有利于赵国利益的策略。

苏秦经过精心的准备,带着燕王的支持去游说赵王合纵了。

苏秦对赵王说:“天下的卿、相和普通的大臣,以至于一般的百姓,没有哪个人不赞扬大王主持正义的行为。很久以来他们都愿意敬受您的教诲,为大王献出忠心。然而,奉阳君李兑却嫉贤妒能,使大王不能真正掌握国家大权。以致有才能的宾客受到排斥,饱学之士都不敢前来您敬献忠言。现在奉阳君不在了,大王从今以后能够与士民亲近了,所以我才敢来敬献忠言。”

“臣想为大王提出的策略,是使赵国的人民安定国家无事,任用奋发有为的人才,不用碌碌无为的庸才。对赵国而言,要想使人民安定,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外交策略,如果外交策略选择不当,会使人民终生都没有安定的日子。”

“臣先讲一下赵国的外患:如果西边的秦国和东边的齐国都以赵国为敌,那么人民是不能安定的;如果倚仗秦国去进攻齐国,人民也不能得到安定的;如果倚仗齐国去进攻秦国,人民还是不能得到安定的。所以那些谋算别国国君的人和打算进攻别国的国家,常常会口出恶言,断绝两国之间的交往,希望大王千万谨慎,切勿说出这样的话。”

对比苏秦说秦惠王的说词,这次苏秦的言语谦卑了很多,不断强调要“献忠心”、“进忠言”、“为大王的国家和人民着想”,并找机会巧妙的夸赵王一下。苏秦营造出了一个让赵王乐意听下去的氛围。

苏秦接着说:“请大王摒除左右的人,让我呈说不同外交策略产生的不同后果,会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大王能够采纳臣的策略,燕国一定会贡献出产毡、裘、狗和马的好地方,齐国也一定会贡献出海边出产鱼和盐的好地方,楚国一定会贡献云、梦二泽地区和出产柑橘和柚子的好地方,韩国和魏国都会贡献封地和泡温泉的好地方,而您的宗亲贵戚都可以接受封侯和割地这样的实惠,像割地而这样的实惠是春秋五霸覆军擒将所追求的,而宗亲贵戚被封侯这样的实惠也是从前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灭掉纣王才争得的呀!现在大王不费丝毫力气,既可得到封地的实惠,又可使宗亲贵戚封侯,这就是臣为大王筹划的策略要达到的效果。”

听到这里,可以看出苏秦的进步和厉害了吧。

在游说秦惠王时苏秦开篇直接就说:大王呀,您的土地广大,兵将众多,将士也很勇猛,如果您以武力称霸作为国策,那就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第一次见面就谈这么大的事儿,是不是太直接了?惠王可能也还没有思想准备,所以被直接婉拒了。那意思就是:我跟你还不熟,我凭什么相信你,咱们之间还没有到讨论军国大事的程度。

现在,当苏秦再次面对大国国君的时候,他采取的策略是先表忠心拉进关系,然后再从作为国君最渴望拥有的利益入手,把想推出的策略包装成帮助君王获取利益的策略,这样一来就没有哪个君王能够拒绝了。

赵肃侯刚继位不久,胸怀大志,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情是很急迫的,所以当苏秦提出可以让他获得五国最好的土地和物产,并让他的宗亲贵戚得到割地封侯的策略时,赵王心里是无法拒绝的。

这样,苏秦就开始向赵肃侯详细阐明他的合纵策略了。

2.预判秦灭六国的进程

苏秦再次游说大国的国君赵肃侯时学乖了,这次他采取了先表忠心,然后用割地封侯的利益来打动赵王的策略,这样的策略是成功的,所以他可以继续向赵王阐明他的合纵策略。

苏秦继续说:“大王若与秦国结交,秦国一定会入侵韩、魏两国;大王若与齐国结交,则齐国就一定会入侵楚、魏两国。魏国被入侵打败,就会割让河外之地;韩国被入侵打败,就会割让宜阳之地。韩国割让了宜阳,他去上党的路就被切断了;魏国割了让河外之地,他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就不通了;这样入侵打败楚国时,他就得不到其他国家的救援了。对这三种形势,大王要深思熟虑,早想对策。”

“如果秦国攻下轵道,则南阳危急;秦国劫持韩国,对周国形成包围之势,则赵国就自然被削弱了;如果秦国继续攻占卫国、夺取淇水之地,齐国就只有臣服于秦国了。这样一来,秦国称霸于山东六国的愿望就实现了,接下来,秦国就必然会出兵攻打赵国了。秦军渡过黄河,跨过漳河,攻下番吾,然后邯郸城下的大战就不可避免了。这就是臣所以为大王担忧的呀!”

“现在,山东六国中,赵国实力最强。赵国有方圆两千里的国土,有带盔甲的精兵几十万,战马上万匹,仓库里的存粮够用十年。西面有常山为屏,南面有黄河、漳河为障,东面的清河和北面的燕国都是赵国的屏障。燕国本来就是个弱国,不用担心燕国。”

苏秦是在燕文侯的支持下去游说赵国的,当然要为燕国说话,维护燕国的利益。所以在这里,苏秦把燕国讲的人畜无害,打消赵国对燕国的警惕。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后来在苏秦的策划之下,燕国的乐毅进攻齐国,差点蛇吞象把齐国给灭了,齐国还是后来依靠田单的反间计和火牛阵才打败燕军得以复国。

我们继续听听苏秦接着又怎么说的。

苏秦接着说:“在山东六个诸侯国中,秦国最害怕的就是赵国。但是,秦国不敢出兵攻打赵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害怕韩国和魏国抄他的后路。所以呀,韩国和魏国实际上是赵国南面的屏障。”

“秦国要进攻韩国和魏国则容易多了,因为韩国和魏国没有名山大川的阻隔,只需要慢慢的蚕食,就可以一步一步慢慢逼近他们的国都。韩国和魏国挡不住秦国的进攻,必然臣服于秦国。当韩国和赵国都臣服于秦国后,秦国和赵国之间就没有了韩魏两国的阻隔,则祸患必然落到赵国头上。这就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担忧的啊!”

听到这里,先不说当时的赵王听了会怎么想,我们作为两千多年后的人都会佩服苏秦的战略眼光,他竟然准确预判了秦灭六国的进程。历史上秦灭六国的进程确实是先灭了韩国,接着直接就灭了赵国,然后依次是魏国、楚国、燕国,最后的齐国是不战而降。

这样的战略危险赵王心中应该很清楚,赵国和韩魏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我们从这个角度再来看后来发生的长平之战,就明白,那是一场蓄势百年必然要出现的战略决战,只是这个决战的机会是被秦国创造出来的,主动权在秦国手上。

所以,苏秦的这番表述应该是进一步的引起了赵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