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8章 皇帝召见

书名:大明:我的初恋是皇后本章字数:2037

是夜,韩羽在破庙内短暂的休整后,便护卫着孙承宗返回京城。

一路上倒也遇到过不少女真人,都被韩羽一一打发。

第二日午时,一行人终于从西直门进入了京城。

城门口处,韩羽知道孙承宗有圣旨在身,需先去皇宫面见崇祯,而后才会被下达任务。

他正要与其道别,谁知孙承宗却笑道:

“小子,你就不想进里面看一看?”

“里面?哪里?”

“明知故问。”

孙承宗一副了如指掌的模样,虬髯微动,满是不屑。

韩羽恍然明白,当即言道:

“卑职一个小小的千户,如何进得去皇宫?还是不去了吧?”

别说他这个千户,即便是袁崇焕这种级别的人物,皇宫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要知道,当初袁崇焕便是执意要进城,便被崇祯逮住马脚,直接下狱。

皇宫?

那可是比诏狱更危险的地方!

“老夫瞧你有几分胆色,跟着袁海口那厮,终究混不出个名堂,莫不如跟着老夫。老夫虽不能保你锦衣玉食,平步青云,但让你建功立业,绝无问题。”

“如何?”

原来,孙承宗竟是有意拉拢韩羽。

听到这话的韩羽,顿时心花怒发,毕竟孙承宗可是完全不逊色于袁崇焕的顶级大佬。

能跟着这样的人做事,前途无量啊!

不过他还是按捺住了心中的激动,只拱手道:

“卑职与袁督师乃是同生共死的同袍,背弃旧主,转投他人之事,卑职万万做不出来。”

“大人好意,卑职心领。”

言罢,他转身便要离去。

可孙承宗却在他身后道:

“小子,多说无益,你且静看便是。”

韩羽没有转头,而是直接奔向了永定门外的军营。

他当然清楚孙承宗为何看不上袁崇焕,也知道孙承宗的的确确有这个资本。

只不过要他此刻背弃袁崇焕,那不如直接一刀砍了他。

来到军营,袁崇焕得知事已办妥,当即对韩羽好一番夸赞,并言道要上书朝廷,奏明韩羽此番功劳。

但韩羽的心思完全没在这上面,应付了两句后便将朝廷内有人通敌之事告诉了袁崇焕,并且将自己的猜疑说了出来。

袁崇焕初时不以为然,可越听越是心惊,越听越觉得有理,当下也猜疑了起来。

“这个人会是谁?”

“此人能轻易的接触到内阁,并且能和皇太极通气,地位肯定不低。”

“内阁之中,六部之内。”

如今的内阁不过五人,而且还身兼六部之职,所以有嫌疑的人屈指可数。

“兵部尚书梁成栋,礼部尚书温体仁,吏部、刑部、户部......”

“首辅周延儒,次辅温体仁......”

韩羽细数到这里,忽的想到一件事。

根据《明史》记载,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曾施展反间计,关键人物是三名被俘的明朝太监——高鸿中,鲍承先,杨春。

皇太极与高鸿中,鲍承先故意谈论袁崇焕与自己勾结之事,让杨春听见,而后放走了杨春。

杨春返回京城后,便将此事告诉了崇祯,崇祯以此为由下令抓捕袁崇焕,之后将之处死。

这个说法成为后世考较袁崇焕死因的主流说法。

但其中有一点韩羽始终不明白,那就是即便这个计谋天衣无缝,杨春的演技浑然天成,可以崇祯当时对袁崇焕的信任,难道真的会立刻中计?

关于这一点,《明史》并没有记载,韩羽对此颇为怀疑。

而此刻联系他已经得到的线索来看,导致崇祯立刻将袁崇焕下狱的关键证物,可能不是杨春的证词,而是另外一样东西,或者说另外的证词。

也就是说,除了杨春外,朝廷内那个真正通敌的人才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

另外,韩羽也深知朝廷内部党争已经进入水深火热的地步,而且袁崇焕被下狱之前,朝廷内部一直有一股势力在散布流言蜚语,罗织罪状证据来影响崇祯对袁崇焕的判断。

或许这股势力背后的那个人,就是那个真正通敌的人!

能有这般实力,还能参与党争,除了内阁中的几人,还能有谁?

“你是说,周延儒?”

袁崇焕皱眉问道。

韩羽摇了摇头道:

“此人虽善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但要说他跟督师您有什么恩怨,却是没有。”

“他没道理这么做。”

“那还能是谁?”

如果不是首辅周延儒,内阁中还能有谁有如此之大的能量?

韩羽一时半会儿也回答不上来,正自思索之际,却不料皇宫里来了太监传旨,说是让袁崇焕进宫面圣。

袁崇焕自诏狱出来以后,已经整整三日,按道理是应该进宫面圣。

可袁崇焕一问才知道,崇祯此番不仅要袁崇焕进宫,还要韩羽也跟着一起去。

这可让韩羽不由大吃一惊。

毕竟他说到底也只是个千户,皇帝无缘无故为什么要见自己?

“你在草原上干的那些事露出了马脚?”

袁崇焕当即猜道。

“必不可能!”

韩羽毫不犹豫的否认道:

“此事如有破绽,我早就死在诏狱里了,怎么可能被放出来?”

而且他也深信嫂子不会坑自己。

再者,他们家与草原暗中通商也不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了,该如何规避边境守军的巡查,该如何掩人耳目,可谓门清,岂会露出破绽?

“那陛下为何要见你?”

袁崇焕更加疑惑了。

韩羽被崇祯的圣旨搞得一时半会儿摸不着头脑,只得硬着头皮道:

“诏狱都出来了,害怕皇宫?”

“去就去!”

见状,袁崇焕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换好衣裳后便与韩羽一道进入城中,朝着皇城而去。

说起来,这还是韩羽第一次进宫,想着即将见到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亡国之君崇祯,他不由还有些小激动。

这个在后世记载中,自吊于煤山歪脖子树的皇帝,也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亡国之君常有,可能真正做到以身殉国的,却少之又少。

就连被清人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康熙,都忍不住以他为鉴,可想而知他的影响力。

“来吧崇祯,让我来改变你那该死的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