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考证(2)
按《长房录》卷十载搜寻所得前代经目六家,及未尝见之二十四家。《别录》者在长房所目见之六家中。长房言此录有二卷十篇,上卷三录,下卷七录。并各详其部卷数目。《三宝记》中广引用之。但至宋朝为止。因此而长房曰,未详作者,似宋时述。据此则刘宋时,《四十二章》犹存二译。一者汉代所译,一者吴支谦所出。《别录》作者谓此二本少异。汉译文句,想极朴质。而支谦所译,“则文义允正,辞句可观”。刘宋以后,汉译辞劣,因少读者,或即亡佚。支谦所出,则以文章优美,而得长存。但古人写经,往往不著译人。而摩腾译经为一大事,因遂误以支谦所出,即是汉译,流传至今,因袭未改。故今存之经,梁任公读之,谓其文字优美,不似汉代译人所能办也。
以上推论,似涉武断。但合汉晋所引本经考之。则有二古本,实无可疑。后汉襄楷疏曰;
浮屠不三宿桑下。
高丽藏经本曰:
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襄疏曰:
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盼之。
宋藏曰: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汝。
三国时《法句经序》云:
唯值佛难,其文难闻。
宋板经曰:
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
西晋郗超《奉法要》引经云:
佛问诸弟子,何谓无常。一人曰,一日不可保,是为无常。佛言,非佛弟子。一人曰,食顷不可保,是为无常。佛言,非佛弟子。一人曰,出息不报,便就后世,是为无常。佛言,真佛弟子。
丽本经曰: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去,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呼吸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
《四十二章经》,汉晋间有不同之译本,观上所列,甚可置信。译出既不只一次,则其源出西土,非中华所造,益了然矣。
《四十二章经》之叠经改窜
梁任公又谓《四十二章》,颇含大乘教理,其伪作者,深通老庄之学,怀抱调和释道思想。此则未稽考本书版本之历史,而率尔立言。盖此经历经改窜,其大乘教理,与梁氏所指之老庄玄学,乃后世所妄增,非唐以前之旧文也。
《四十二章经》之版本有十数种,文字出入,多寡不等。但可析为三系。一曰丽本。宋元宫诸本大同。一曰宋真宗注本。明南藏始用之。唯仅录其经文,及其序,至若小注,则未刊入。明正统五年僧德经等刻本,亦遵南藏,只载其师马鞍山万寿禅寺僧道孚之序,及僧道深之跋,而未刊注本之序。至乾隆四十六年辛丑,诏译为满文,后又命翻为藏文、蒙文。亦均用真宗之本。一曰宋守遂注本。明僧智旭之《解》,了童之《补注》,道霈之《指南》,清僧续法之《疏抄》,均用之。而道霈《三经指南凡例》,谓云栖大师言,藏经之本未妥,宜用守遂注本。盖自明以来,藏经所载为宋真宗注本正文。其全本则光绪乙巳观古堂曾刊之。而世俗久已流行者,为守遂注本,金陵刻经处印行者,亦是也。二者皆失真,经后人所改窜者。而守遂注本为尤甚。
何以知守遂注本之大失本真耶。盖丽本者,出于北宋初蜀版。而蜀版必系采唐以来所公认之一切经。按《初学记》卷二十三引本经曰:“僧行道,如牛负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此文与丽本同。而守遂注本则改为“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又唐初玄应本经《音义》,载“输敬”及“桼箠”二语。输敬丽宋元宫四本均有之。而守遂乃改为愈敬。“桼箠”二字当即四本“深弃去垢”句中之深弃二字之原文。而守遂本,必因见其文难通,而改为“去滓成器”。《法苑珠林》亦唐初之作,其卷四十九,引饭凡人章,文与丽宋元诸本同。而与真宗注本及守遂本异。是则守遂之本,非唐人所见之旧也。又梁陶隐居《真诰·甄命授篇》,颇窃取《四十二章经》文,纳之于真人诰语。取此与宋丽本与守遂本对勘,则其真伪了然。如丽宋经本及真宗注本均有人为道亦苦章。《真诰》袭取全文,而守遂本割去此章。又丽宋本在牛行深泥章之前,有摘悬珠章。《真诰》抄合为一章。守遂本则仅存后一章。又水归海,磨镜垢,爱生忧诸章,《真诰》与丽宋本同,而与守遂注本异。据此则丽宋古本,为南朝旧文,而守遂本之伪妄立见。
且《四十二章经》乃撮取群经而成,其中各章,颇有见于巴利文各经及中国佛典者,但常较为简略耳。今略取其数条对照之,则丽本常合乎原文,而守遂本则依意妄造。(一)礼从人章丽本有以恶来以善往之言,而守遂本全删之。然此章,实见于《杂阿含》四十二卷,及巴利文杂部七之一之二,均有恶来善往之意。(二)木在水喻章,守遂本改丽本之“不左触岸,亦不右触岸”为“不触两岸”,然此章见于《杂阿含》四十三卷,则有“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之句。(三)慎勿视女章,二本不同。此章在巴利长部《涅槃经》《长阿含游行经》,均载之。然按其文,则丽本实近于原文也。(四)丽本之莲花喻章之末,有“唯盛恶露,诸不净种”云云一句。而守遂本全删之。唯《杂阿含》四十三载有类此之经,则实有诸不净云云。凡此数端,均可确证原译《四十二章》,实根据印度原文。但或因译经之始,常易繁复为略简。至若守遂本,则不悉原文,妄加臆测,所改治遂常不合本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