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余世存序 自由江湖的虚实(3)

书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奥义本章字数:2739

有意误读的郭象就是要把他读成儒学的应声虫,即使那些积极的仁人志士也误解了庄子,他们把庄子提供的生命哲学当作无政府主义者、虚无主义、悲观主义、消极者、人生失败者的呓语,直到今天,老庄虚无几乎成了中国学术的常识。比如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在谈到《兰亭集序》时仍不忘贬评庄子:“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那些在专制罗网里突围不得的文士们则把他读成了虚无主义者。在谈到苏轼的《前赤壁赋》时仍不忘贬评老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认为,若以不变的观点看事物,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的。既然客观世界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又何必去羡慕滔滔长江的无穷尽呢?何必自寻苦恼去哀叹人生的短暂呢?由此,作者的忧愁得到解脱。这番含有哲学意味的议论,说得多么旷达超脱!可使人们的胸怀开阔,从人生无常的苦恼中解脱出来。当然,作者受时代的限制,其“变”与“不变”的观点,不是唯物的,是老庄哲学中虚无主义思想的表现。

这种可笑的误读使得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对人生正义和社会正义悬置不论,对似乎“从来如此”的人生社会很少追问。合群而大而热闹的社会及其专制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前提,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的天性被遮蔽了,而专制中国也就成为孔孟道德遮羞下的丛林社会,成为刑名交错、意识形态粉墨登场的潜规则社会。庄子的自由情怀因此只是少数先觉心中的秘密,庄子成为他们生活在如万古长夜梦寐中的知己。

张远山在书中揭示了自由中国的信仰情怀。在张远山看来,传统中国的辉煌,多仰赖于庄子留下的精神火种。“两千余年来,热爱自由、痛恨专制的无数爱庄者,即便未能融会贯通,但偶得一鳞一爪,便足以安身立命。正是百行诸业的无数能工巧匠、江湖豪杰,以及陶渊明、李笠翁、金圣叹、曹雪芹等远离庙堂、逍遥江湖的间世异人,还有司马迁、嵇叔夜、阮嗣宗、李太白、苏东坡等身在庙堂、心在江湖的文化巨人,创造了绚烂璀璨的中国古典文化。”“郭象的篡改曲解,丝毫未能撼动《庄子》成为江湖中国至高无上、无可替代的文化圣经。”

在所有的误读中,真正的核心价值不会被误读,真正的读者甚至在误读中参与了天才及其作品再创造的过程。在这方面,中国经典的误读是有名的。像《易经》的“元亨利贞”四个字被误读就是一个例子,早在汉朝,京房就知道“贞”只是占卜之意。但这不妨碍我们一流的文化人给“贞”字添加、寄托最美好的义理。这些义理也确实有效地发挥了作用。

同样,尽管群体、集体无意识误读了庄子,但个体一旦诚实地面对庄子,即使他仍误读,他也能从庄子那里有所得,能够恢复、打通、发掘自身人性创造的潜能。据说,西方人曾有一人漂流海岛、一家在蛮荒或冰天雪地里生存的经验,他们远离了来处的社会,但无论如何困苦,他们心中有《圣经》,他们借《圣经》度过漫漫长夜,并重建文明。庄子亦然,无论中国人的诗人士子,如何被王权扭曲、窒息,被打压,被边缘化,但他们有庄子,他们就不会孤独,他们能够乘庄子而游心自然,能够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即使他们误读庄子,或只读懂了庄子的片断,那些所谓的虚无就是他们应对王权社会最坚实的自由要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远山为司马迁、陶渊明以来的中国文化巨人背书,证明了《庄子》作为文化圣经的地位。

而张远山的庄子还原可能也是一种误读,但这种误读却是迄今为止最精彩绝伦的。比如庄子不太可能预知人类社会将会兴起盛大的平民思潮或大众狂欢,他的言路永远指向师徒传承的主体间性,永远指向孤独的个体;庄子似乎只熟悉先秦思维那种问答式方法、寓言式逻辑。张远山对四知四境的揭示却类似于现代基础教育,以“大众逻辑”的方式重叙庄子。这是一种不得已,却也是最见研究者或知己功力的地方。

在对庄子的解读中,张远山所做的工作是多样的。但最重大的解读贡献乃是对庄子总体结构的把握。正如张远山自己所说:理解结构是至高理解。

张远山的逻辑是强大的,但他的表述又是极为明晰的。他告诉我们,大家熟悉而陌生的庄子有着思想范式式的庄学四境,即造化初境、文化小境、文化大境、文化至境。如同张远山自己的文字是审美叙事和科学叙事的完美结合一样,庄子的文字经张远山的揭示,也不再属于先秦中国前逻辑叙事,而是审美、历史和科学的完美结合。如张远山说,庄学四境是理解庄子的万能钥匙。

一部传统中国文人宝爱无已的语言极品被张远山坐实了。支离破碎的文字被理顺了,晦涩难懂的文字被明确了,意象丰富的角色被格式化了。这是一般读者的幸事,是大众的幸事,也未必不是文人或自由精神个体们的幸事,就是说,人们生存的归宿和认同将有更为明确的参照。那些意象丰富的角色在庄子的四境范型的比较中,将跟现代人类知识中的正义正当等观念一样发挥作用。

张远山的工作可圈可点。

最可圈点的乃是远山生活本身,他示范了独立不依的间世可能,并取得当代中国文化精英多难望其项背的人生成就。寻找庄学钥匙,于他只是牛刀小试。但此一成绩,足证当代中国众狙及代大匠斫之小知大知们的虚浮虚妄。中国的大舞台上演了很多游戏,或文化革命,或经济致富,或现代化,或互联网,这些朝三暮四的现象,众狙多以为实在,在其中乐不思蜀往而不返。远山却以身试验,丧我而得吾,从而成就了一个千年后仍能与先贤相知的自己。

重要的还在于,远山虽以雄心毅力为世人称说,他投入的却是实在的笨工夫。这再一次证实,无论文明如何发展,无论知识演进如何规范化,无论电脑如何成为字典或图书馆之后的资料库,人类求学问道之路仍是艰难逼仄的,仍与取巧或自大形如陌路。

汉语知识作为一种地方知识,如何参与以西学为主导的世界知识演进,是一个问题。换句中国人常说的,中国人也要为世界做出新的贡献。这一思路,从梁启超、孙中山到毛泽东,都有过考虑。他们很少考虑的是,中国人为世界和平、繁荣和进步做贡献,有哪些实在具体的路径。中国和中国人能否以及如何为国际社会提供生产生活资料,能否以及如何为国际社会和文明人类提供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等等,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以至于中国和中国人至今从身体到精神都处于分裂状态。如前所说,以至于中国现代转化一百五十年之久,现代启蒙百年之久,汉语知识仍是一种方言性的知识,一种世界知识的附庸。

改变这一状况的路径确实不止一种,“拿来主义”已经百年,整理国故也近百年,只是成就不齐而已。张远山显然自觉于此,他不由自主最终也认定了庄子,他的努力已经给我们显露了冰山一角。

作者简介:

余世存,1969年生,学者,作家,代表作《非常道》、《类人孩》、《老子传》、《大民小国》、《家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