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朝三暮四,晦藏其旨

书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奥义本章字数:1889

上文略述战国大势与庄子生平,得出两条主要立论:

其一,庄学是专制天敌,因此庄子既要避免自身遭当世君主诛杀,又要预防己书被后世君主剿灭,不得不采用支离其言、晦藏其旨的特殊写作方式,导致庄学奥义千古难明。

其二,庄子必须创造几乎不可能的奇迹:既让庄学之友读懂,又不让庄学之敌读懂。即便庄学之敌嗅出异味,也难以证明甚至不敢证明自己读懂,因而无法剿灭其书。

仅用庄子之书果然没被专制庙堂剿灭来反证我的立论,显然缺乏说服力,因此必须至少举一个例子——更多例子详见单篇奥义。

《齐物论》有一则著名寓言: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寓言有趣至极,然而寓意难明,因为庄子在打哑谜。猜破哑谜的人并非没有,只不过道破谜底的方式,依然只能打哑谜。

晋人张湛在其伪造的古书《列子》中,改编了庄子哑谜: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张湛猜出了庄子的谜底:狙公与众狙,隐喻庙堂君主与江湖民众。

张湛同时认为:庄子站在狙公即君主一边,拥护君主专制。

张湛如此阐释:狙公深爱众狙,养育天下众狙。狙公不惜让家人过苦日子,也要满足众狙的贪欲。由于众狙生养日多,狙公粮仓将空,才不得不限制众狙口粮:早饭三颗橡子,晚饭四颗橡子。贪心不足的众狙发怒了。爱狙如子的狙公,于是顺天应人地改口:那就早饭四颗橡子,晚饭三颗橡子。感沐圣恩的众狙转怒为喜,伏在地上三拜九叩,山呼万岁。

明人刘基在其寓言专著《郁离子》中,也改编了庄子哑谜: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欤?”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欤?”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刘基也猜出了庄子的谜底:狙公与众狙,隐喻庙堂君主与江湖民众。

刘基同时认为:庄子站在众狙即民众一边,反对君主专制。

刘基如此阐释:并非狙公养活众狙,而是狙公“养狙以为生”。狙公每天让老狙带着众狙到山里劳动,剥削他们的剩余价值。“赋什一以自奉”,隐晦挑明了庄子原文“狙公赋芧”之“赋”的奥义:庙堂与江湖的本质关系是抽取什一税。江湖众狙对庙堂狙公“皆畏苦之,弗敢违也”。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说真话的小孩那样,一只小狙道破了真相,于是众狙奋起反抗,挣脱了狙公的魔爪。狙公饿死了。

张湛、刘基的阐释尽管针锋相对,至少对狙公、众狙隐喻君主、民众并无分歧,说明二人全都明白庄学奥义。只不过儒家士人张湛反对庄学奥义,因而予以逆向歪曲;而道家异人刘基赞成庄学奥义,因而予以隐晦挑明。无论是庄学之友刘基,还是庄学之敌张湛,全都受困于专制语境而无法直言,不得不像庄子一样打哑谜。

儒家士人张湛,急于依附专制庙堂,渴望分享民脂民膏,所以在其伪造的《列子》中抄袭庄子,然后用反注反击庄子。张湛为伪《列子》加注以后公诸儒林一举成名,得到专制庙堂奖赏,官至光禄勋。张湛并非孤例,比如还有郭象、成玄英、陆德明及其众多追随者。

道家异人刘基,助朱元璋一统天下,按其功劳足以像徐达、常遇春那样封王封公,但他不肯依附专制庙堂,不愿分享民脂民膏,为免被疑二心而遭诛杀,才不得已逊受“诚意伯”,全生远害地隐于庙堂。江湖传说,他成了风水祖师刘伯温。刘基也非孤例,比如还有春秋范蠡、汉代张良。范蠡助勾践灭吴,不愿受封受赏,而是飘然不知所终。江湖传说,他成了富可敌国并三散巨财的陶朱公。张良助刘邦灭楚,不愿像萧何、韩信那样封王封公,为免被疑二心而遭诛杀,才不得已逊受“留侯”,随后飘然不知所终。江湖传说,他追随赤松子游仙去了。

或问:既然刘基像庄子一样反对“狙公”,为何要助朱元璋打天下呢?其实刘基隐晦挑明庄子哑谜,正是为了譬解此疑: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当时的历史格局下和时代困境中,与其听任众多狙公竞争者旷日持久地厮杀不休,不如尽快确定“一统天下”的庙堂狙公,这样对江湖民众稍稍有利。

庄子深藏奥义的支离其言,经过郭象篡改,变得支离破碎,经过郭象反注,变得完全不通。庄子寓言尽管迷住了无数读者,却常常背离庄子卮言而被歪用。成语“朝三暮四”,遂被离题万里地用于形容花心男人的见异思迁,与形容美貌女人的“水性杨花”成了一对。庄子屠龙宝刀,居然仅供杀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