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庄学公案,小大之辨

书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奥义本章字数:685

庄子亲撰的“内七篇”,首篇《逍遥游》如此开头: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

插入支离其言的若干卮言以后,又是“蜩鸠”寓言:

蜩与鸴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图南为?”

尽人皆知,“鲲鹏”象征“大知”,“蜩鸠”象征“小知”,有紧随其后的“小知不及大知”一节为证。然而奇怪的是,庄子在此节卮言之后,又重述了“大知”寓言:

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溟也。

随后又重述了“小知”寓言:

尺鴳笑之曰:“彼且奚适耶?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耶?”

至此庄子以卮言点题:“此小大之辨也。”

奉行极简主义写作原则,以“内七篇”寥寥一万三千余字遍说天地万物的庄子,为何不避重复地两述大知、小知寓言?《庄子》传世至今,无人窥破命意何在,因而难明点题卮言“小大之辨”奥义。

奥义藏于首述大知、小知寓言之后插入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一节末句:“汤之问棘也是矣。”这句卮言,堪称“内七篇”最难索解的一句原文。

郭象反注此句曰:“汤之问棘,亦云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故庄子以所问为是也。”郭注比原文更难索解。

郭象版《庄子》问世之后一千六百年,公案毫无进展,因为未被视为公案。这句卮言尽管无人能解,然而治庄者要么视而不见,径直跳过;要么依附郭注,胡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