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真人章:真人真知,登假于道(1)

书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奥义本章字数:2004

第二章是真人章。天人章之后继以真人章,是因为真人彻悟“天人”之辨,超越人间视点,达至道极视点。真人章是“个体”三章之首章,分为三节。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为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谋事。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今译

况且先有真人而后才有真知。何为真人?古之真人,不以众暴寡,不自雄有成,不谋划治人。如此之人,举世非其有过也不后悔,举世誉其有当也不自得。如此之人,登临高山不恐惧,潜入深水不濡湿,穿行烈火不灼热。这只有心知能够假借外物登达天道的真人方能如此。

首节“真知”卮言,阐明真人顺应天道的真谛三义。奥义藏于“登高”三句。

“有真人而后有真知”总领:只有真人方能达至真谛之知。“真知”就是绝对的真谛之知,区别于相对的俗谛之知。仅凭相对的俗谛之知因应外境,必有莫大危殆,因为悖道人籁瞬息万变。凭借绝对的真谛之知因应外境,方能“没身不殆”,因为天籁、地籁、顺道人籁永恒不变。

随后先把“真人”定义为“古之真人”。《外篇·列御寇》:“庄子曰:古之人,天而不人。”“古之人”即“古之真人”,“天而不人”即超越人间视点,达至道极视点。《外篇·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因此“真人”是庄子之至高人格理想的总名,与分名“至人”、“神人”、“圣人”异名同实。“真人”晦藏“假人”,正如《齐物论》“真宰真君”晦藏“假宰假君”。“至人”是真人的真谛名相,“圣人”是真人的俗谛名相,“神人”是真人的志怪式文学夸张;三者各具不同表述功能,是《逍遥游》“至境”三句与其展开之篇《齐物论》、《人间世》、《德充符》的暗扣。一总三分四名相的共同对立面,是未达天道的“众人”——大知小知,众多假人。

“真人”、“至人”也有义理差别:古之“真人”已死,不再可能晚节不保。今之“至人”未死,随时可能中道“夭阏”而晚节不保。因此今之“至人”仅是将“至”之“人”,即预备役真人,只有不死不休地永葆真德,方能成为“至于丘”的“古之真人”。

三“不”句定义“真人”,即真人顺应天道的真谛三义,变文演绎《逍遥游》“至境”三句。

真谛一,“不逆寡”。变文演绎“至境”三句之首句“至人无己”,意为真人不恃众凌寡。“不逆寡”的真人,拒绝倚待群体组织和群体领袖,拒绝以数量战胜质量。欲“逆寡”的众人,无不倚待群体组织和群体领袖,妄想以数量战胜质量。《逍遥游》“尧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焉”,业已贬斥群体成员对群体领袖的绝对倚待。

真谛二,“不雄成”。变文演绎“至境”三句之次句“圣人无名”,意为真人不以成道自雄。承自老聃“知雄守雌”,前射《齐物论》“道隐于小成”。只有“小成”的大知小知,才会“雄成”,欺世盗名地拔高一己有限之“知”为“无所不知”,无知无畏地拔高一己有限之“德”为“道”。

真谛三,“不谋事”。变文演绎“至境”三句之末句“神人无功”,意为真人不参与“代大匠斫”的治人恶行。《逍遥游》至人“孰肯纷纷然以物为事”,《齐物论》“圣人不从事于务”,《德充符》“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圣人不谋”,业已反复重言。

论毕真谛三义,再以两层“若然者”略加展开。

第一层,“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真人因循内德行于当行,被伪道俗见诬为“过”,治以“罪”,不会后悔;《养生主》右师、《德充符》三兀者是其例。真人因应外境止于当止,被伪道俗见视为“当”,誉为“善”,不会自得;《养生主》庖丁、《德充符》三恶人是其例。郭象无视庄文反复重言的“不雄成”、“不自得”,喋喋不休地以“自得”反注庄子。“雄成”而“自得”的儒生郭象,正是“道隐于小成”的悖道小知。

第二层,“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登高”三句与“藐姑射神人”一样是志怪式文学夸张,却被秦汉之际的神仙家坐实,谬解为庄子以神仙为真实,张湛伪《列子》承之。以抽象义理而言:“登高不慄”形容举世誉之为“善”却不加劝不自得,“入水不濡”形容寄身俗世却“是非不得于身”,“入火不热”形容举世非之为“恶”却不加沮不焦灼。以具体境遇而言:“登高不慄”以高下相形隐喻身居高位却不忧虑失位,《养生主》右师、《人间世》颜阖是其例。“入水不濡”以水性润下隐喻身处下位却不影响心境,《逍遥游》许由、《养生主》庖丁、《人间世》支离疏、《德充符》三兀者是其例。“入火不热”以火性炎上隐喻间世保身却无“内热”,《人间世》栎社树、《德充符》哀骀它是其例。

“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小结:只有为知达至天道真谛者方能如此。“登假于道”,补足了《德充符》“登假”晦藏省略的“于道”二字,同时再次证明《人间世》“乘物以游心”晦藏省略了“于道”二字。《大宗师》篇旨是明“道”,又是前五篇义理的概括总结,所以不再晦藏省略“道”字。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