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管仲(3)

书名:庄子复原本本章字数:2185

有暖姝者,有濡呴者,有倦偻者。

所谓暖姝者,学一先生之言,则暖暖姝姝而私自悦也,自以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是以谓暖姝者也。

濡呴者,豕虱是也。择处疏鬣长毛,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此以域进,此以域退。此其所谓濡呴者也。

倦偻者,舜也。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而十有万家。尧闻舜之贤,举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来之泽。”舜举乎童土之地,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所谓倦偻者也。

是以神人恶众至,众至则不比,不比则不利也。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于蚁弃知,于鱼得计,于羊弃意。以目视目,以耳听耳,以心复心,若然者,其平也绳,其变也循。古之真人,以天待人,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药也;其实,菫也,桔梗也,鸡廱也,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

今译

有自矜自美的自得之人,有濡沫呴湿的偷安之人,有疲倦佝偻的有为之人。

所谓自矜自美的自得之人,学了一位先生的言论,就自矜自美而私下自喜,自以为满足了。然而未曾知解超越万物的天道,这就叫自矜自美的自得之人。

濡沫呴湿的偷安之人,一如寄生猪身的虱子。择居鬃疏毛长之地,自以为广宫大苑;胯蹄弯曲之处,乳腿缝隙之间,自以为安居之室和有利之处。不知屠夫一旦振臂铺草操持烟火,而后自己与猪将一起烧焦。这种人随其处境而进,这种人又随其处境而退。这就叫濡沫呴湿的偷安之人。

疲倦佝偻的有为之人,一如虞舜。羊肉不爱慕蚂蚁,蚂蚁却爱慕羊肉,因为羊肉具有膻味。虞舜具有膻味的行为,百姓无不爱悦,所以虞舜三次迁徙均成都邑;迁至邓墟,追随的民众已有十余万家。唐尧听闻虞舜的贤名,举荐他前往荒芜之地,说:“希望荒芜之地得到虞舜来到的恩泽。”虞舜被举荐到荒芜之地,年齿已长,耳聋眼花,却不能归乡休养,正是疲倦佝偻的有为之人。

因此神人厌恶众人追随,众人既至就不能择善而从,不能择善而从就不利于自适其适。所以不对一物特别亲近,不对一物特别疏远,抱持真德达至天和,以此顺应天下,这叫真人。蚁当抛弃慕膻之知,鱼当得计江湖之水,羊当抛弃诱蚁之意。以己之目视人之目,以己之耳听人之耳,以己之心知人之心,如此之人,公平如同准绳,变化因循真德。古之真人,以天道看待人道,不以人道侵入天道。古时的真人,民众得之就生存,失之就死亡。民众得之就死亡,失之就生存的,是庙堂的毒药;毒药的实质,不过是乌头、桔梗、鸡头草、猪苓根之类,这是时人称为帝王的君主,哪里值得一提?

句践也,以甲盾五千栖于会稽。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种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故曰:鸱目有所适,昼出则暗;鹤胫有所节,解之也悲。故曰:风之过河也,有损焉;日之过河也,有损焉。请只风与日相与守河,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聪也殆,心之于殉也殆;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及改,祸之长也滋萃;其返也缘功,其果也待久。而人以为己宝,不亦悲乎?故有亡国戮民无已,不知问是也。故足之于地也浅,虽浅,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人之于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为也。

今译

越王句践啊,带着披甲执盾的五千士兵栖身于会稽。唯有文种,能知如何救亡图存。唯有文种,不知自身将有危殆。所以说:鸱枭的双目适于夜视,白昼出来就会盲目;鹤鸟的长脚适于水泽,截短一节就很悲惨。所以说:狂风吹过河面,河水有所损耗;烈日照射河面,河水有所损耗。请让狂风与烈日共同驻守河上,而大河以为可以不受撄扰,凭借源头而后奔往大海。所以大河固守土地而宁定,影子固守人形而宁定,万物固守真德而宁定。所以眼睛欲明就有危殆,耳朵欲聪就有危殆,德心欲殉就有危殆;凡是官能,作为府藏都有危殆。危殆既成不及悔改,祸患滋长日益繁萃;欲返真德缘于撄而后宁之功,撄而后成之果必待恒久。然而众人却把聪明殉物作为自己之宝,岂不可悲?所以亡国戮民不止,是不知追问根源。所以脚的所践之地很少,虽然很少,凭借未践之地,而后能行广博大地;人的所知之域很少,虽然很少,凭借未知之域,而后能知天道所为。

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

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盍不亦问是矣,奚惑然为?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也。

今译

知解大一,知解大阴,知解大目,知解大均,知解大方,知解大信,知解大定,方为至人。

大一贯通万物,大阴消解万物,大目观照万物,大均循环万物,大方体悟万物,大信稽核万物,大定持守万物。万物均含天道,因循天道就能观照万物;幽冥之域存有道枢,万物之始即有彼道。所以至人理解万物,如同不曾理解;知晓万物,如同不曾知晓。自知不知,而后方有真知。追问天道,不可以有极限,也不可以无极限。错乱表象背后具有本质真实,古今不可替代,而且不可亏损,那么怎能不认为有大纲纪呢?何不追问本质,为何惑于表象?不惑于表象方能解惑,方能复归于不惑。只要崇尚大纲纪,就能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