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 “饕餮纹”天帝的两千年正名史(7)
四 夏商周“铸鼎象物”的官方命名:上帝鬼神
越来越多的现代学者认为,根据《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之言,商周青铜礼器主体纹样的官方命名并非“食人未厌,害及其身”的“饕餮”,而是“协于上下,以承天休”的“上帝鬼神”。
1.东周对“铸鼎象物”的官方命名:上帝鬼神
商周青铜礼器用于宗教祭祀典礼,而商周宗教的祭祀对象是上帝鬼神,所以《史记·封禅书》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封禅是华夏宗教祭祀天帝的最高仪式,所以司马迁在《封禅书》中,用“禹铸九鼎”和“九鼎迁于夏商周”传说,言简意赅地点明了青铜礼器的祭祀对象是“上帝鬼神”。
《史记·封禅书》尽管不是商周王官之书,但以商周王官之书为据,只是司马迁所据商周王官之书汉后基本亡佚。而《左传》宣公三年的记载足以证明《史记·封禅书》所言不误,不仅提到了《史记·封禅书》所言的“禹铸九鼎”和“九鼎迁于夏商周”,而且提到了《史记·封禅书》未言的“铸鼎象物”,亦即东周官方对商周青铜礼器主体纹样的官方命名和官方阐释。
首先交待一下此事的背景:西周灭亡,进入东周,周室衰落。春秋早期,楚武王率先叛周称王。春秋中期的楚庄王,于鲁宣公三年,领兵征伐陆浑戎,凯旋之时路过东周王都河南洛邑,向刚刚即位的周定王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已派遣大夫王孙满作为官方使者劳军。这段关于商周青铜礼器主体纹样的官方问答,足以证明民间著述《吕氏春秋》的“饕餮”是错误命名。
楚庄王毫不掩饰代周为王的野心,于是向王孙满询问周室所藏夏传商、商传周的禹铸九鼎之轻重,成为重要典故“问鼎中原”的出处。
王孙满代表东周官方答曰:
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王孙满批评了楚庄王问鼎中原、代周为王的野心,其言分为三节。
第一节,只有一句“在德不在鼎”,提出论点。
第三节,讲述禹铸九鼎,夏德衰而迁商,商德衰而迁周,提出史证,即《史记·封禅书》所言“鼎迁于夏商周”。
第二节,是对夏商周“铸鼎象物”的官方阐释。“铸鼎象物”专指青铜礼器的主体纹样,亦即杜预所注:“象所图物,著之于鼎。”参看《楚辞·天问》王逸序:“屈原放逐,彷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
“铸鼎象物”的目的,是“使民知神奸”。“神奸”并提,一如“上帝魔鬼”并提,但是一切中外正教仅祭上帝,不祭魔鬼,因此用于祭祀的青铜礼器所象之物只可能是“神”,不可能是“奸”,亦即下文所言“魑魅魍魉”。假如青铜礼器所象之物是“魑魅魍魉”,就与“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牴牾。唯有青铜礼器所象之物是“上帝鬼神”,而非“魑魅魍魉”,才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顺便一说,《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所言“魑魅魍魉,莫能逢之”,证实了《左传》文公十八年太史克所言“以御魑魅”,“魑魅”正是“魑魅魍魉”的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