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翻是波斯有逸民——说李德润(3)

书名:一场寂寞,半窗残月本章字数:2798

德润的一些作品,可说是花间词的别调:

渔歌子

楚山青,湘水渌。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山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歌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九嶷山,三湘水。芦花时节秋风起。水云间,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戏。 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

德润在蜀亡之后,可能去到湖南一带隐居。这组词大概就是写隐居高旷之情。词中充盈着勃勃的生机。

第一首的“酒盈尊,云满屋”写得最好。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庄子,提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两句就表达了这样的生命精神。

第二首相对上一首,微嫌刻意,但仍可见德润胸次之开阔。“酒盈杯,书满架”及不上“酒盈尊,云满屋”,何妨做一个不识字的渔夫呢?这才是更高旷的境界。德润毕竟是儒生,他可以放下名利,放下小我私己,却放不下士大夫与生俱来的东西:忧患意识。所以他还是忘不了他的“书满架”。

第三首起句“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山暮”,实化自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整首写出了作者与天地合一、宇宙交融的襟抱。“下长汀,临深渡”,好像看起来跌宕很大,实际上一丘一壑,尽在渔翁胸中。

第四首“水云间,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戏”,写得多好,一颗心随着月亮,穿云游戏,月亮就仿佛是一条小船,一颗心就是这条小船上的撑篙人。宋儒常讲,“鸢飞鱼跃,活泼泼地”,这颗心正该如此。“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渌蚁”一般写作“绿蚁”,是酒的别称。新酿的酒,一般是乳白色,放上一段时间,颜色会变绿,上面浮着一层薄沫,乍看像蚂蚁一样,故称绿蚁。鼓琴饮酒,扁舟自适,该是很多人向往的境遇吧!“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抒写的是忘怀物我的自由境界。“不议人间醒醉”用《楚辞·渔父》之典。屈原被放逐后,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遇一渔父,互相对答,屈原说自己落到如此田地,是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劝他不如和光同尘,从俗全己,屈原不从,决意投水自沉,渔父莞尔一笑,敲着船桨,唱着《沧浪歌》离去。这个故事是儒家人生观与道家人生观的一次交锋,到德润这里,却同时超越了屈原与渔父,他是“不议”人间醒醉,真正达到了庄子“齐物”之境。

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这首《巫山一段云》,龙榆生先生的《唐宋名家词选》选过,是一首千古名作。《巫山一段云》词牌出自战国时楚国辞赋家宋玉的《高唐赋》,是讲楚怀王游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女子与之欢会,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德润的这首《巫山一段云》,也是咏巫山神女的本意之作。不过,此词借古讽今,有强烈的现实感,因此也就别出机杼。上片借古庙行宫眼前之景起兴,想象巫山神女正在水声山色之中,转以感慨兴亡,由楚王的荒淫无道,映衬蜀后主王衍,故曰“往事思悠悠”。过片是说,巫山云雨,依然朝朝暮暮,何尝真见神女其人?像轻烟一样缥缈美丽的花儿,年年盛开,可是当年地连千里的大国楚,今又何在?二句感慨非常。三峡两岸的猿啼非常有名,《水经注》记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啼本已备极哀戚,行客之哀,却又更甚于猿啼了。“行客自多愁”并不是游宦在外,漂泊思乡之愁,而是亡国之人,眷怀故国之哀。

德润的作品突破了花间词专写男女情爱的习惯,触及更加广阔的社会情形,尤其是用词来描写南国风土人情,以十首《南乡子》,最臻其妙。兹举三首: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下面这两首我认为是寄托亡国情怀的作品。一首《菩萨蛮》:

回塘风起波纹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相见还相隔”,相隔的不是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他所思念、所缅怀的故国,所以才有“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之慨。烟水相隔,远望不见,隐喻过去的所有美好、所有欢乐,再也追不回来了。这个国再坏也好,再怎么样也好,也是我的家园。“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二句,上句阔大,下句纤微,上句凝重,下句轻灵,艺术手法非常高明。

《西溪子》同样应该是有寄托的作品:

金缕翠钿浮动。妆罢小窗圆梦。日高时,春已老。人来到。满地落花慵扫。无语倚屏风。泣残红。

此词表面上是讲女子思春,慵懒无聊,偶因所触,流过脸颊的眼泪和着胭脂,就成了“红泪”。实际上,更像是一位遗民,对着已亡之国洒下的哀凉之泪。“泣残红”暗用三国时魏国薛灵芸之典,她被征送入宫,临行哭泣不已,以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故后世以“红泪”代指女子的眼泪。

德润还有未选入《花间集》的一些作品,也很有特色,如《渔父》三首:

水接衡门十里余。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旷达中见深婉。还有一首《定风波》: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清末大词人况周颐认为有“故君故国之思”,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成立的。况周颐认为:“李秀才词清疏之笔,下开北宋人体格。”强调他风格的独特。李冰若则说:“李德润词大抵清婉近端己,其写南越风物,尤极真切可爱。在花间词人中自当比肩和凝而深秀处且似过之。……花间词人能如李氏多面抒写者,甚鲜。故余谓德润词在花间可成一派而可介立温韦之间也。”则是将德润与温、韦并列为三大家了。我以为,德润词的妙处在于包罗万象,他不是把词只当成应酬歌女的工具,而是用它来抒情、忧患、白描、交往,这实际上是把词当作诗来写,拓展了词的功能。

与德润同时期有个叫尹鹗的人,写诗嘲讽他:“异域从来不乱常。李波斯强学文章。假饶折得东堂桂,胡臭熏来也不香。”出语轻薄,徒令人不齿。其实五代十国士大夫风骨扫地,能够有一个波斯人,接受儒家文化熏陶,坚强不磨,是该让当时很多士大夫羞愧的。故清代周之琦评价德润,最称公允:“杂传纷纷定几人。秀才高节抗峨岷。扣舷自唱南乡子,翻是波斯有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