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什么?他的科举文章竟然是瞎编的?

宋仁宗嘉祐二年的一天,当时担任进士主考官的欧阳修正在批阅考生的试卷。这一年的进士作文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意思是不管是对有罪的人用刑还是对有功的人奖赏都要本着忠厚的心。欧阳修的目光从一份份试卷中滑过,大多数文章都写得空泛平庸,欧阳修觉得很不满意。

突然,欧阳修的目光停留在了其中一份试卷上,这份试卷的文章写得道理明晰,大气从容,比其他文章不知道好了多少,尤其是文章里面用的一个事例十分切合这次的作文要求,这个事例说:上古尧帝的时候,大臣皋陶担任法官,有人犯了罪,皋陶多次说应杀,而尧帝多次说宽恕那人,因此天下人都畏惧皋陶执法严明,而爱戴尧帝用刑宽容。

看着这份卷子,欧阳修叹赏再三——这个考生真是才华横溢,博览群书啊!欧阳修拿起笔,准备把这个考生定为第一名。正要下笔,欧阳修却迟疑了:卷子是密封的,这份试卷到底是谁的呢?

欧阳修想起自己的学生曾巩也参加了这次考试,这会不会是曾巩的呢?如果他把自己的学生定为第一名,人家会不会说他偏袒学生呢?想到这里,欧阳修有些为难了。思虑再三,他终于忍痛把这份卷子评成了第二名。名单公布的时候,他才知道这份被评为第二名的试卷竟然不是曾巩的,而是另一个人——苏轼的。

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传说他诞生那天,眉山上的草木一夜间都变黄了,相传这是苏轼汲取了天地灵气所致。这当然只是个传说。苏轼的才华,除了因为他自己天资聪颖、刻苦攻读,还与一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这就是他的父亲苏洵。

据说,苏洵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出生后,苏洵对他们悉心培养,除了请名师为他们传授学业,还带着他们到处拜访著名学者文人,让儿子们开阔眼界。

在苏轼二十岁这一年,苏洵带着他和苏辙走出家乡,来到当时的首都东京参加科举考试,并带他们拜访了朝廷重臣韩琦、欧阳修等。也就在这一年,苏轼和苏辙兄弟双双高中进士,“三苏”一时间名震京师。

得知被自己定为第二名的考生是苏轼之后,欧阳修对苏轼十分欣赏,他曾对人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欧阳修甚至对儿子说:“三十年后,将无人提起老夫,只会读苏轼的文章。”但是欧阳修心里有一个结一直没解开,苏轼文章里面用的那个事例十分切合作文要求,欧阳修却记不起它出自哪里。

有一天,欧阳修问苏轼:“你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里,尧帝和皋陶的那个事例用得很好,但是老夫不知道出自哪本经典。”

苏轼微微一笑,大大咧咧地回答:“哪本书都没有记载,是我想当然写的。”

欧阳修听了之后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他不但没觉得苏轼编造材料是弄虚作假,反而认为苏轼写文章很有胆识,从此对苏轼更加看重了。

此后,苏轼和苏辙参加了选拔高级人才的“制科”考试,苏轼列为第三等,这可以算是当时最优秀的品级,宋朝开国以来,只有苏轼和另一个叫吴育的人得此殊荣。苏辙则名列第四等。宋仁宗十分高兴,对皇后说:“我今天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可见苏轼的才华,在当时已经得到了皇帝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