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异特龙
异特龙就是“与众不同的蜥蜴”之意,最早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根据他认为与众不同的脊椎命名的。马什一生命名了86种恐龙,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由于命名太多,到这里他已经有点词穷了。
异特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物种,留下了大量化石,各个年龄的个体都有。仅在美国犹他州的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这一处就挖出了1.5万多块化石,其中大多数都属于异特龙。目前已经从中整理出至少46具异特龙标本。
在同一地点发现数量如此众多的化石,自然令人怀疑异特龙是一种群居动物,但古生物学家对此普遍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排除干旱、洪水、深陷沼泽等原因导致的集体死亡。还有古生物学家认为异特龙可能存在同类相食现象,它们很可能在争抢食物的时候发生了自相残杀,导致大量死亡,因为人们曾经在某些异特龙标本的肋骨碎片中发现了同类脱落的牙齿,在肩胛骨上也发现过同类的咬痕。
异特龙的眼睛上方有一对小角,可能起到遮挡阳光或展示视觉的作用。前肢比暴龙科要长,也更强壮,手上有3根指头,都有尖爪。后肢比较长,据推测其奔跑时速大约为30到55千米。它的头骨异常坚固,但咬合力跟其他大型肉食恐龙相比却相当小,古生物学家分析它的进食方式可能与众不同。咬合力大的暴龙科恐龙咬住猎物以后,可能以左右摇晃脑袋的方式切割猎物的肌肉;而异特龙可能采取上下晃动脑袋的方式将猎物的肉扯下来。
科学家发现异特龙四肢骨折的概率远高于其他捕食者,分析认为这些骨折并非发生在运动时,而是发生在与猎物搏斗时。这说明异特龙是非常积极的捕食者。人们曾经在剑龙颈部的骨板上发现过异特龙的咬痕,也曾经在一具异特龙的尾椎上发现过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而这个伤口尺寸恰好跟剑龙的尾刺相当,说明即使面对剑龙这样不好下手的捕食对象,它们也经常主动出击。
古生物学家在一具非常完整的异特龙标本上,发现19块骨骼有断裂或感染的迹象,该个体最后因此而死亡。而它受伤的原因,很可能是在攻击蜥脚类巨龙的时候遭到了对方尾巴的暴击。
异特龙作为猎食者,很不幸也是其他肉食者的猎物。人们曾经在一具异特龙的耻骨上发现了大型肉食恐龙的咬痕,据推测,这个咬痕来自食蜥王龙或者蛮龙。当然,它们很可能是在食用异特龙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