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曹操崛起的秘密(2)

书名:历史的荣耀本章字数:2194

黄巾军之所以会给曹操写这样一封信,是因为曹操任济南相期间曾禁绝齐地祭祀汉初的城阳景王刘章,大举捣毁神坛。故在黄巾军信众眼中,曹操反对神坛祭祀,那就是与道家的反对巫术思想一致,甚至和他们一样认可存思之法,尊崇“中黄太乙”。有学者认为,这里的存思之法是道教修炼之法,是后来晋代以“上丹田”脑神存思为核心的上清派道法的前身。

“道”既相同,故黄巾军劝告曹操不要与天命作对。据《魏书》记载,曹操接到信后表面上叱骂,暗地里却数次向黄巾军“开示降路”,边进攻边劝降,迫使黄巾军倒向自己。因此,历史学者姜生先生总结道:“假如曹操不是道教中人,双手沾满了农民起义之士鲜血的他又如何能得到农民起义军的信任?应当说,其共同的信仰应为此之基石。”

正是因为有共同宗教信仰作为基石,青州黄巾军选择了认可曹操的“黄天”地位,主动来投,曹操方能以万余兵力收编了兵员多达三十余万的青州黄巾军,编成“青州兵”。青州兵战力极强,成为曹操逐鹿天下的“第一桶金”。这支军队一直保持独立编制,对外宣扬曹操的宗教地位。从家族信仰到社会舆论再到青州兵的认可,曹操的宗教声名广为传播,为此后平定中原奠定了舆论基础。曹操去世后,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也证明了他们只认可曹操的“黄天”地位。

宁为魏公奴:张鲁的归降

《剑桥中国秦汉史》指出,东汉末年的道教运动分为两支,其领袖都姓张。东支是以张角、张宝、张梁兄弟三人为领袖的道教太平道,掀起了旷日持久的黄巾军起义。西支则是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一脉相承的正一盟威道,又称天师道,因信徒入教需支付五斗米的费用,故时人多称“五斗米教”。天师道首领张鲁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虽然在汉中大战中曹操败于刘备,丧失对汉中地区的控制,但天师道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降曹操。

东汉建安二十年,曹操率大军西击汉中。张鲁欲举汉中降曹,但其弟张卫坚决反对,率领数万人据关坚守。关破后张鲁又想投降,虽在部下的劝说下逃入巴中,但还是说:“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此后张鲁落魄巴中,断然拒绝刘备招抚,声称“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这背后就有宗教因素。

“西三张”系汉初张良后裔,祖孙三代是天师道始祖天师张道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张鲁之母与益州牧刘焉关系密切,因此张鲁获得刘焉信任,与别部司马张修率军夺取汉中。后张鲁袭杀张修,自行割据汉中,建立天师道政教合一政权。张鲁自称“师君”,下设“祭酒”,各领部众,创立义舍,雄踞汉中三十年。有历史学家怀疑,张修才是天师道始祖,张鲁是剽窃其法而捏造了父祖历史,历史上其实并无张道陵其人,张道陵著作《老子想尔注》应为张鲁手笔。

张鲁的天师道与黄巾军一样,都承载了汉末的黄老思想。因此,张鲁同样相信汉家的末日即将到来,自己要带领信众寻找“黄天”的庇佑。所以,同黄巾军一样,即使有人劝说张鲁称帝,张鲁也断然拒绝。曹操家族有着深厚的黄老信仰背景,加上他招降青州兵为自己打造多年的“人设”,都成了张鲁对曹操抱有好感的理由。故而,即使在被曹操打败后,张鲁依旧声称自己没有“恶意”,甚至将自己的“宝货仓库”尽数封藏,留给曹操。

最终,在乱世之中,张鲁拒绝刘备而选择曹操。 这一系列举动都是出于其宗教信仰的考虑。

投降后,曹操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与其结为姻亲,封其五子为列侯。张鲁得以“位尊上将,体及人臣,五子十室,荣并爵均”,曹操还将原巴蜀、汉中地区的大批教民迁往中原,希望通过笼络张鲁彰显自己的宗教地位,可谓用心深远。魏晋以后,官僚大族信奉天师道者极多,可见曹魏支持下的天师道在中原传播之广。

天命所归:曹魏代汉背后的天命人心

终结乱世归根结底得用武力,却也要重视天命人心的归属。

曹操以武力平定中原,道教中的“黄天”“黄德”归属于曹操,实际上是曹操在现实政治中实力的体现。曹操的高明之处在于特别善于利用和控制道教为自己宣扬“天命”,收拢人心。汉末道教形成了以“东三张”为领袖的太平道教团和以“西三张”为领袖的天师道政教合一政权。伴随着青州黄巾军被收编和张鲁率教民归降,道教东西两支教团势力已经同归曹操麾下。

除东西教团外,道教还有若干方士,或是“游于太学”,干预政治,或是散布民间,“妖言惑众”。曹操在削平群雄的过程中,每攻下一地,即网罗人才,尤其是在平定袁绍后大规模召集各地方士到邺城,一方面采纳其方术养生,一方面规范、引导他们为曹氏天命鼓吹。至此,曹操已经掌握了汉末代表“天命”的两种四派势力:奉旧“天命”的汉家天子和预示新天命的黄巾军、天师道、术士三派势力。

曹操去世前,有部下主张其称帝,被曹操断然拒绝。在曹操的构想中,要等待时机,“遵舜、禹之轨”实现禅让,使汉“赤德”生“黄德”的德运逻辑成为魏国代汉的政治现实。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氏的“天命”相应转移到曹丕身上。延康元年十月,汉献帝禅位于魏王曹丕,曹丕称皇帝,定都洛阳,建元“黄初”,正意味着曹魏作为得“土德”之运的“黄家”,继“天命”正统而立国。

曹魏建国牢牢掌握控制了汉家“天命”,利用了汉末渴望“黄家”的宗教氛围,通过道教的一番鼓吹,把“黄德”这一虚无缥缈的观念转化为赢得人心、夺取政权的关键,实现了魏国代汉。刘备于曹丕受禅后标榜“黄气”“黄龙”等祥瑞称帝,亦是“黄德”,奈何晚矣,更与蜀汉兴复汉室的战略相矛盾;而孙吴先后建元“黄武”“黄龙”也有类似考量,却也是东施效颦,三国归一的命运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