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十、莎士比亚在嘉兴——朱生豪篇(2)

书名:寻找中国之美:少年江南行本章字数:2990

当他的笔触及院子里的草木时,他是带着情感的。他写了哪些树?桂花树、石榴树、枇杷树、柑树、柿子树。重点写了结果子的那几种树,而且把味道分别写了出来,尤其是那棵大柿子树,每年产额最高纪录曾在一千只以上。这棵大柿子树成了他对他们家繁荣的一个记忆,那一树的柿子代表了昔日的繁荣,那时他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家里人很多。后来爸爸妈妈死了,那棵柿子树也冷落了,他说自己已五六年不曾吃到自己园中的柿子了。以前,在这棵柿子树结出一千只以上的柿子时,那个家多美好,多有丰收的感受啊,那是一个像在童话中一般可爱的家。如今爸爸妈妈不在了,他一到家有种什么感受?他用了一个词——“颓丧”,唤不起一点兴奋来。

作为一个孤儿,朱生豪身上有一种孤儿情结,他的内心非常敏感,对世界万物有一种独特的感受。中国许多作家,跟朱生豪有相似的出身和某些相似的气质。郁达夫童年丧父,鲁迅少年丧父。因为这样的经历会让一个孩子变得非常敏感,对人生有独到的体验,所以他们的不幸反过来又成全了他们。世上的事常有两面性,相反而相成。因为爸妈不在了,他必须学会独立,自己去争取未来,所以他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人,一个靠自己来建立新生活的人。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谁有幸谁不幸,还不一定呢。当他写出这样的文字的时候,他的不幸就转化为文学史上的有幸,文学史上就有了一个朱生豪。

这样一个少年从这个院子里走出去,从柿子树下、桂花树下走出来,他要走出南湖,走出嘉兴,走到哪里去?走到西湖,走到杭州,走到钱塘江。之江大学在钱塘江畔六和塔附近,当年朱生豪念书的那些房子今天还在,那是中国很好的教会大学之一。之江大学重视英文,朱生豪的英文很好。之江大学教中文的教授像夏承焘先生这样的,也让朱生豪遇见了,这为他奠定了很好的古典文学根基。朱生豪出生于1912年,那是一个白话文时代。他是民国之子,是教会大学的学生。他童年时胡适等人就提倡白话文,他上学时读的就是白话文教科书。他有很好的古典文学修养,他能写白话文,也能够写文言文;他的白话文漂亮,文言文也很漂亮;他能写白话诗,也能写旧体诗词。他还会英文,这是那个时代中西交汇带来的,他在一种中西兼容的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

今天的人中文水平普遍不够,这在朱生豪那个时代是不可能的。生在那样一个时代,是他的幸运,可以说他赶上了好时光;但是他又特别不幸,生在那个时代,他经历了日本侵略。

他生于1912年,年轻的时候遇到了抗日战争。有幸和不幸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你想把它们分开,但是撕不开。一面是不幸,转过来另一面就是有幸;切掉一面,另一面就不存在了。人必须直面人生的顺境和逆境,有幸和不幸,好和不好。朱生豪的命运是这样,所有人其实都不会例外。

1933年,朱生豪大学毕业时,他没想过将来会成为一位翻译家,成为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人。他的梦想可能更多的是做一位诗人。他喜欢写诗,刚才我们读了他的《吹笛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翻译莎士比亚著作的使命落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头上。1935年,他的校友詹文浒,介绍他进世界书局工作。在世界书局,一开始他主要是编词典,编中英词典、英汉词典之类的。詹文浒后来建议他去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他也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最后就踏上了翻译之路。

我刚才提到他写信给女朋友,他叫女朋友什么?好人。但“好人”不是他对女朋友唯一的称呼,还有“好”“好好”等。我们来读他写给“好好”的这封信:

好好:

你崇不崇拜民族英雄?舍弟说我将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如果把莎士比亚译成功以后。因为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

淡如,廿五

这是从1936年夏天他写给女朋友宋清如的信里面摘出来的。宋清如的弟弟说朱生豪如果把莎士比亚翻译出来,他将成为一个英雄。那时,日本人很藐视中国人,说中国是个没有文化的国家,连莎士比亚的译本都没有。莎士比亚是什么时代的人?莎士比亚1616年去世,那时中国还是明朝。到了1936年,三百多年过去了,在世界上有着巨大影响的莎士比亚作品还没有中文版。所以说,成功翻译莎士比亚作品,可以成为英雄。那个时候他已经开始在译了,所以才会说这样的话。我们再读一封信:

《威尼斯商人》不知几时能弄好,真要呕尽了心血。昨天我有了一个得意。……【剧中的小丑说:“My young master doth expect your reproach.”】这种地方译起来是没有办法的,梁实秋这样译:“我的年青的主人正盼望着你去呢。——我也怕迟到使他久候呢。”这是含糊混过的办法。我想了半天,才想出了这样的译法:“我家少爷在盼着你赏光哪。——我也在盼他‘赏’我个耳‘光’呢。”……

这封信也是他1936年写给宋清如的。

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中的一句台词,两位翻译家译出来的味道是不是完全不一样?哪怕意思是相近的。梁实秋是什么人?梁实秋是有名的文学评论家、作家,也是翻译家,而且是研究英国文学的学者,美国留学回来的。可是,还没有出名的青年朱生豪写给女朋友的信里面竟然说自己译得比梁实秋好。

我们来比较一下,梁实秋是这样译的:“我的年青的主人正盼望着你去呢。——我也怕迟到使他久候呢。”再来看朱生豪译的:“我家少爷在盼着你赏光哪。——我也在盼他‘赏’我个耳‘光’呢。”

区别在哪里?

童子:梁实秋译的单单是恭维的话,朱生豪译的有讽刺的意味。

童子:梁实秋直译,朱生豪通过几个词语翻译。

童子:朱生豪把“赏光”拆开,用了一种类似文字游戏的译法。

朱生豪把“盼望着你去”翻译成了“赏光”,“盼望着你去”也就是“盼着你赏光”,这是一种客气话。如果光是这半句上文,没有下文,也不见什么特别,他玩的花样在后半句。梁实秋的意思是“我也怕迟到让主人等久了不高兴”,但是朱生豪译的是:“如果你不赏光的话,我家少爷会‘赏’我个耳‘光’。”特意把“赏”和“光”都用引号引起来,中文读者完全能明白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费心思,以最贴近人物的心理去表达。这个小院子里闻过桂花香的少年,比那个从小没有闻过桂花香的少年更厉害;他对母语的感觉更为敏锐,能抓住那些非常关键的词,用自己的方式把它译出来。

梁实秋的英文当然很好,但是论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朱生豪以生命投入,体会人物的性格,胜过梁实秋。如果说梁实秋的翻译是一个通英文又通中文人的标准翻译,那么朱生豪的翻译充满了个性。我们继续来读1936年的另一封信:

好人:

今晚为了想一句句子的译法,苦想了一个半钟头,成绩太可怜,《威尼斯商人》到现在还不过译好四分之一,一定得好好赶下去……

Shylock 廿四夜

从这封信是不是可以明白,为什么他译得这么好了?从这句话里可以读出什么?

他为了译好一个句子,可以苦想一个半钟头。你会为一个句子想一个半钟头吗?

你们设想一下,他在桂花树下坐一个半小时,苦苦地想《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句子到底怎么译才好。夏洛克的台词,鲍西亚的台词……有时候,一个句子就要苦想一个半钟头。《威尼斯商人》虽然译得很慢,但是译得很精彩,那是他苦想出来的。当《威尼斯商人》终于完成,他大喜若狂,我们来读下一封信:

好人:

无论我怎样不好,你总不要再骂我了,因为我已把一改再改三改的《梵尼斯商人》正式完成了,大喜若狂,果真是一本翻译文学中的杰作!把普通的东西翻到那地步,已经不容易。莎士比亚能译到这样,尤其难得,那样俏皮,那样幽默,我相信你一定没有见到过。

……

《梵尼斯商人》明天寄给你,看过后还我。

朱儿

他急着要跟女朋友分享这一喜悦,因为他自认为这个译本是“翻译文学中的杰作”。今天看来也是真的好,不是他狂妄自大,自吹自擂。我们接着来读下一封信,口吻又换了。